張國艷
過多攝入肉類對健康無益這一觀點不斷被國內外的許多研究證實,這也導致不少中老年朋友,尤其是體形較胖者,對肉類食物避之不及,甚至“談肉色變”。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普外科孟化教授表示,過多攝入肉類,尤其是紅肉、加工肉類等,確實對健康有危害,但這并不意味著要完全拒絕吃肉,因為肉類中含有豐富的鐵元素、蛋白質、維生素B12、硫胺素、核黃素等。蛋白質還可以用牛奶、豆類來替代獲得,但是B族維生素、必需脂肪酸以及鋅、鐵等礦物質,是無法用蔬菜、水果來替代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薦,肉類(畜、禽肉)每日攝入量應為50~75克。孟教授說,很多人有“吃肉會變胖”的認識,這也是不少體形肥胖者(BMI>25)不吃肉的根本原因。其實,肥胖是一種多因素導致的內分泌代謝紊亂,飲食不均衡是常見誘因之一,并不僅僅是肉吃多了,脂肪、碳水化合物攝入過量同樣會導致肥胖。與之相反的是,適量攝入肉類反而有利于控制體重,肉類中蛋白質的產能系數與碳水化合物一樣,但消化耗能卻會額外增加30%~40%。此外,肉類中含有的亮氨酸成分有抑制食欲的作用。由此看來,適量、科學攝入肉類不但不會引起肥胖,還會起到控制體重、降低BMI指數的效果。
選肉看顏色:與畜肉(紅肉)比起來,禽肉和魚蝦(白肉)脂肪含量較低,利于肥胖老人控制能量。肥胖老人多進食禽肉和魚蝦,適當降低畜肉比例。如果食用畜肉,選擇純瘦肉更佳。
肉量看拳頭:建議肥胖老人每天吃80~100克肉,如果吃畜肉,應該與禽肉隔天換著吃,也可以每天午餐時吃40~50克畜肉或禽肉,晚餐時吃40~50克魚或蝦,每天紅肉的攝入量不要超過70克。一般來說,一塊拳頭大小(普通女性)的肉類約為100克。注意,這里的推薦量是白肉、紅肉的總量,是烹飪前生的狀態下的重量。
做法要清淡:肉類烹調盡量避免使用碳烤、煙熏、油炸的方法,做法一定要清淡,比如可以采用白煮的方法,將肉燉煮軟爛,不加油鹽,食用時用醬油或特別配制的調味汁來蘸食,可以大大減少油鹽攝入量。此外還可以用涼拌、醬燉、蒸等方法進行烹調。
搭配要均衡:如肥胖老人早餐沒有吃肉的習慣,中午和晚上除了按照推薦量吃肉外,還需搭配150~200克蔬菜,根據自己的飯量再搭配200~250克谷類,50~75克薯類。蔬菜、全谷類食物和薯類中的膳食纖維還可以降低脂肪的吸收,有利于控制體重。
專家為肥胖老人開出了3道肉食譜,按照這些方法搭配可以放心吃肉,同時還會減重減脂,補充營養,可謂一舉多得。
雙蘿卜燉羊肉:取羊肉50克(最好選羊腿肉),胡蘿卜50克,白蘿卜50克,蔥、姜、香菜等調料適量。羊肉用涼水浸泡1小時后,涼水下鍋焯燙去除血沫。撈出后與切好的蘿卜塊一同倒入加熱的砂鍋中,加入調料燉煮40分鐘,加入鹽及少許香菜出鍋即可。羊肉中脂肪的熔點比其他肉類脂肪要高,因此羊肉脂肪較其他肉類脂肪不易被身體吸收。羊肉搭配兩種蘿卜不僅可以起到去膻的作用,其中含有的木質素和芥子油能夠促進腸道蠕動,減緩脂肪的消化吸收,利于減重。
南瓜雞肉粥:去皮雞胸肉50克,南瓜100克,大米50克,胡椒粉、鹽、料酒、香油少許。雞胸肉切粒加入少量胡椒粉、鹽和料酒,拌勻腌制5分鐘。將大米洗凈后加水煮開15分鐘后,倒入切好的南瓜丁及雞胸肉,繼續煮15分鐘,出鍋滴上香油即可。雞胸肉當中的脂肪和卡路里含量均比較低,是最理想的減重食材。南瓜中富含果膠和維生素,能夠保護胃黏膜,吸附腸壁的脂肪及有害物質,有護胃、除脂的功效。
生蠔豆腐湯:取生蠔50克,豆腐100克,胡椒粉、姜絲及其他調料少許。把生蠔去殼洗凈、豆腐切塊備用,姜絲熗鍋加入開水后,倒入生蠔和豆腐燉煮15分鐘后,加適量胡椒粉、香油出鍋即可。生蠔及豆腐均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脂肪含量低,熱量低,有助于減重。另外,生蠔又是所有食物中鋅含量最豐富的食材,對于提高免疫力、維持血糖穩定、延緩衰老大有幫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