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澤鋒
從能源建設能力切入新能源板塊,中國水電建設集團新能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電建旗下新能源公司)受益良多。
背靠中國電建集團“懂水熟電、善規劃設計、長施工建造、能投資運營”的獨特優勢,新能源公司發展迅速。
數據顯示,2016年公司完成發電量20.47億度,創公司成立以來歷史新高。裝機總規模達到136萬千瓦,資產總額達到127億元。
今年上半年,新能源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28億元,同比增長22.56%;利潤同比增長3.01%。
然而形勢不容樂觀,中國經濟增長放緩,部分地區用電消費增長遠慢于裝機速度,特別是西部地區棄風、棄光限電等問題頻現,都對新能源企業造成不小的挑戰。
在接受《英才》記者專訪時,中國電建新能源公司總經理吳洵也對這一現象表示了擔憂,他坦言“棄風棄光”對公司業績造成較大壓力,但新能源公司已經開始調整布局。
雙500戰略
力爭到2020年實現投產和在建總裝機500萬千瓦(5GW),實現資產總額500億元,努力把新能源公司建設成具有可持續成長性的集團清潔能源領軍企業。
按照這一戰略要求,新能源公司正穩步推進。但是基于去年底130萬千瓦的裝機規模以及127億的資產總額來看,“壓力非常大。”接受采訪時,吳洵坦言。

“去年底投運的是130萬千瓦,在建的大概還有五六十萬千瓦,投運和在建共計200萬千瓦。”盡管壓力非常大,但吳洵認為,“每年只要能新增加80萬千瓦左右,我們就有可能在3-4年達到500萬千瓦。”
“幾乎所有的新能源公司都受到北方尤其西北地區的嚴重拖累。”吳洵告訴《英才》記者,“去年西北地區的限電給我們造成的損失達到了4—5個億。影響相當大,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我們實施500萬千瓦的戰略。如果沒有北方地區限電,我們現在的規模應該能達到250萬-300萬千瓦。”
資料顯示,新能源公司2017年在建項目共有7個,裝機容量354.5MW。
優化布局
新能源產業涌入了大量資本和實業企業,導致部分地區出現供給大于需求的窘境。
數據顯示,2013年以來,我國棄風率從10.7%上升到2016年的17%左右,2016年全國棄風量達到497億千瓦。棄風較為嚴重的地區主要集中在西北、華北和東北。
相比棄風問題,雖然棄光總量較小,但占比較高。2016年,我國西北五省區全年光伏發電平均利用小時數1151小時,棄光電量70.42億千瓦時,棄光率19.81%;新疆、甘肅光伏發電運行較為困難,棄光率為32.23%和30.45%。
鑒于上述情況,新能源公司提出“三個調整”,優化業務布局。
第一個調整是向南方地區和經濟發達區調整布局。“風電產業從傳統的陜北等北方地區調整到東部沿海以及中南部地區。江蘇、山東、浙江、湖南、廣東、廣西、江西等省份,以山地分布式的風電為主。”經過調整,目前新能源公司在建的項目中,山地分布式風電項目占比將近一半。
第二個調整是從陸地到海上。中國電建首個海上風電項目——江蘇如東海上風電場,自2014年5月就已經開始并網發電。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風電場的投資者為新能源公司,設計方為中南院,施工方為水電十三局,從設計到投資再到施工,全部由中國電建獨立完成,體現了中國電建的產業鏈一體化優勢。
去年底,天津南港90MW海上風電項目正式開工,是渤海灣天津海岸線上第一個近海風電項目,也是中國電建集團第二個海上風電項目。“目前在江蘇、福建一些海上風電的工作也在積極推進。”吳洵說道。
第三個調整,從集中式能源轉向分布式能源。尤其是在京津冀和華東地區,未來布局要以分布式的太陽能光伏電站為主。“未來我們要做到50萬千瓦左右,今年的投產大概15萬-20萬千瓦。”在吳洵看來,分布式能源代表著新能源的未來,德國等歐洲國家目前的分布式能源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非常高,“發達國家在能源結構的未來,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中國未來能源的發展之路。”
吳洵認為,分布式能源的利潤回報比大型光伏電站至少高出5個點。但其也面臨著產權、管理以及體制風險,這對長期和企業客戶打交道的國企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因此,相對獨立的校園能源網成為新能源公司發展分布式能源的試驗田。去年7月,教育部啟動能效領跑者示范計劃,其中河海大學將作為重要的示范基地。新能源公司正與河海大學協商,用互聯網的方式搭建一套智慧能源系統,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不接受資本收益率低于10%
2017年中國電建新能源的業績目標是,實現發電24億度、營業收入12億元。其中凈利潤目標與2016年實際完成情況差距甚大,但吳洵認為這也是比較符合當前情況的考慮。“光伏電站的回報率一直在走下坡路,光伏電站的回報率,建得越早回報率相對高。光伏電站的回報率受到限電的影響,地區非常不平衡。”吳洵表示,鑒于這種情況,公司已經不把大型光伏電站作為今后3-5年的主要發展方向。
對于既有的電站資產,新能源公司基本屬于長期持有。相比于電力建設占用巨大的資產量,新能源投資更像一頭穩定的現金奶牛。但目前來看,投資回報率在逐漸下滑,“我們爭取資本金回報能夠達到10%-20%,這是最理想的狀態,資本金收益率低于10%我們一般也不接受。”吳洵對《英才》記者說道。
依靠電建集團,新能源公司也得到了資本市場的大力支持。
今年4月,中國電建(601669.SH)定增募資不超過120億元,其中1.7億元用于投資天津南港海上風電場一期工程項目。
7月11日,新能源公司8億元中期票據注冊獲得通過。此次發行中期票據,募集的資金將用于新能源項目投資、補充流動資金,為公司實現“十三五”發展戰略提供了資金保證。
與此同時,中國電建新能源公司也積極參與集團國際化戰略,公司目前還是中國電建海外投資公司的股東之一。在中國電建推進“一帶一路”戰略的一盤大棋中,新能源公司更像是局中布子。
“集團海外拿到的新能源項目都是我們在做技術支持,埃及、約旦、巴基斯坦、蒙古等這些國家,只要有新能源項目,我們參與所有的技術支持、解決方案、運維。”吳洵表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