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麗
隨著飲食結構越來越精細,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被重視,營養學也將膳食纖維認定為第七類營養素。膳食纖維雖有益于健康,但同樣要講究科學食用,吃多了也會致病。
不同膳食纖維有不同功效
膳食纖維主要包括兩大類,一類是可溶性膳食纖維,主要是植物細胞壁內的儲存物質和分泌物,比較柔軟,像果膠、藻膠、魔芋多糖、瓜爾膠、阿拉伯膠等。可溶性膳食纖維在胃腸道內和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交織在一起,并延緩后者的吸收,可以幫助人體控制血膽固醇和血糖的水平,有利于預防心臟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另一類是不可溶性膳食纖維,包括纖維素、部分半纖維素、木質素、抗性淀粉、一些不可消化的寡糖等,看起來比較粗。主要來源于全谷類糧食,其中包括麥麩、麥片、全麥粉及糙米、燕麥全谷類食物、豆類、蔬菜和水果等。不可溶性膳食纖維對人體的作用首先在于促進胃腸道蠕動,加快食物通過胃腸道,可在大腸中吸收水分軟化大便,可以起到防治便秘的作用。
膳食纖維并非多多益善
既然膳食纖維對健康有益,那是不是多多益善呢?事實并非如此,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上推薦正常成年人每天攝入膳食纖維25~35克,其中不可溶性膳食纖維占70%~75%,可溶性膳食纖維占25%~30%為宜。具體攝入量也可根據每天攝入的能量決定,低能量飲食(1800千卡)為25克/天,中等能量飲食(2400千卡)為30克/天,高能量飲食(2800千卡)為35克/天,也就是說攝入的能量高,就需要相應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量。根據攝入量推算,每日食用谷物50~100克,蔬菜300~500克,水果每天200~400克,基本可滿足膳食纖維的規定攝入量。
特殊人群攝入膳食纖維要注意
(1)過量攝入膳食纖維最容易引起的就是脹氣或腹脹。這是因為大量膳食纖維在短時間里進入胃腸,會極度膨脹,胃壁肌肉失去彈性而不能蠕動。因此,對于長期吃細糧的人群,不建議突然大量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需要至少2周的緩慢調整。(2)對于有胃腸道潰瘍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患者,過多攝入含不可溶性膳食纖維的食物,比如糙米飯、全麥面包、蘋果皮、全豆類等,會加劇黏膜的損傷,甚至誘發大出血。此類患者飯前進少許湯水有助于消化,同時可防止食物對胃黏膜的刺激,但大量湯水會沖淡胃酸影響消化,—般中、晚餐前以半碗為宜,而早餐前可稍多些,以補充一夜水分的流失。(3)結腸患有痙攣性便秘者、小腸堵塞者應停止攝取高膳食纖維食物,以免造成梗阻。(4)過多攝入膳食纖維會影響身體對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吸收,因此對于患有營養不良,或者術后康復患者應避免過多食用。
補充膳食纖維要掌握要領
注意細嚼慢咽:對于粗纖維含量較豐富的食物,一定要細嚼慢咽。對于咀嚼功能不佳的老人、孩子,如果不加咀嚼吞咽,容易造成腸道梗阻,應少吃香菇、木耳、筍干等,即使要吃,也一定要切細煮熟嚼爛。此外,一些不易嚼爛、易形成團塊的食物,如糯米、柿餅、動物蹄筋等,也不能多吃。
注意補充水分:在攝入膳食纖維時,如果沒有注意同時攝入足夠的水分,很難促進胃腸蠕動。所以,在增加膳食纖維攝入的同時,要攝入足夠的水。另外,如果膳食纖維分子的結構太大,有些人在攝入后會有排便困難或不適。這時就不要一次性攝入大量的粗膳食纖維,可以改為食用含有果膠等可溶性膳食纖維的食物,如胡蘿卜、去皮蘋果等。
注意挑選種類:不少人只要一提到膳食纖維,首先會想到白菜、芹菜、韭菜、筍等含粗纖維的蔬菜,這是一個誤區。實際上,含粗纖維的蔬菜中膳食纖維的含量未必高,以芹菜稈為例,其纖維含量僅為1.2%,遠遠低于毛豆(膳食纖維含量40%)、嫩豌豆(30%)等豆類。那么什么食物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呢?一般來說,粗糧、豆類等所含有的膳食纖維就明顯高于精糧細糧,而蔬菜、瓜果類的食材則是綠葉菜的膳食纖維高于瓜茄類,蔬菜和水果皮的纖維含量高于其他部分。
注意食物搭配:膳食纖維的攝入同樣要講究平衡,種類越多越好。選擇時可以多吃燕麥、大麥、豆類和水果,這些食物中均含有可溶性膳食纖維和不可溶性膳食纖維。但在大部分谷類和蔬菜中含有的不可溶性膳食纖維比較多,菌藻類食物中含有的可溶性膳食纖維較多。建議食材要豐富,可以通過吃不同的食物來獲取不同類型的膳食纖維,比如地瓜、芋頭、土豆等食物可偶爾作為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