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
“鋅確實對孩子的生長發育很重要,缺鋅會讓兒童出現生長停滯、身體瘦弱、食欲不振、體重不增加等。嚴重時甚至會導致肝脾腫大,智力發育落后。同時也會影響身體維生素A的代謝、正常視覺發育及影響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但如今生活條件普遍提高,真正缺鋅的孩子其實并不多。”全軍兒科疾病診治中心、福州總醫院兒科主任醫師任榕娜介紹。
事實上,孩子不愛吃飯的原因有很多,比較常見的包括:
攝食過量高蛋白不能及時消化,沒有饑餓感;吃零食過多;吃飯時間過于隨意;缺乏良好的就餐習慣,邊吃邊玩注意力被分散;父母性子急,搶著喂飯養成追著喂的毛病等;有的寶寶不太喜歡活動,運動量不夠;寶寶有些積食,在吃飯時會用舌頭將飯菜頂出去;父母批評寶寶沒有好好吃飯,或總強迫寶寶吃飽后繼續吃,長期這樣造成寶寶厭食;因為父母沒有及時給寶寶添加輔食,或者給寶寶添加輔食的數量與種類不夠豐富,養成了挑食的毛病;食物過敏,嘗到某些食物就沒有了食欲;出牙疼痛,影響食欲。
是否缺鋅要綜合判斷
如果孩子生長曲線顯示發育良好,食欲總體良好,肉類攝入還不錯,通常不缺鋅。
但如果孩子出現生長緩慢、反復感染、食欲下降、皮疹等疑似缺鋅的表現,則需要帶寶寶去醫院診治。兒科醫生首先會了解孩子的喂養史、臨床癥狀、做相關檢查如孩子的血漿鋅水平,一般會結合或檢測一些與鋅密切相關的酶類,如血漿堿性磷酸酶是評價鋅營養狀況最常用的酶,缺鋅可使其活性減低。兒科醫生根據以上情況綜合判斷孩子是否存在缺鋅。
任主任提到,處于輔助食品添加期的6個月~24個月的兒童、早產兒或低出生體重兒、反復腹瀉、感染、發熱的兒童,是鋅缺乏的高危人群,建議定期到醫院兒科保健門診隨訪、觀察。
正確補鋅不要過量
食物中含鋅不足為鋅缺乏的主要原因。膳食中缺乏肉類則鋅攝入可能不足,人工喂養、未及時添加輔食,小兒生長速度較快,易發生鋅的相對攝入不足。吸收不良、疾病影響都會造成鋅缺乏。
首先鼓勵母乳喂養,注意孩子飲食結構的合理平衡,養成不挑食、不偏食的習慣;不讓孩子吃過多的白糖和甜食。含鋅豐富的食物主要是海產品,如牡蠣、干貝、瑤柱等,特別是帶殼的海產品。堅果類食物(如核桃、杏仁、芝麻等)及動物內臟(比如動物肝)的含鋅量也比較高,可以磨碎加入到孩子的輔食中。
其次,可以選擇口服補鋅,常用的有葡萄糖酸鋅、硫酸鋅、醋酸鋅等。腹瀉患兒繼續口服補液鹽治療同時,至少補鋅2周。
需要提醒的是,補鋅過量也會對肝造成損害,過量的鋅還會干擾銅、鐵和其它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利用,損害免疫功能。還有些家長喜歡給孩子補鈣、鋅合劑或鈣、鐵、鋅合劑,實際上,同時服用含鈣、鐵、鋅的復合劑時,鐵、鋅降低了鈣的吸收,而鐵和鋅幾乎不吸收。因此,在服用有機的鋅、鈣補充劑時,一定要遵守“先補鋅,后補鈣”的原則,兩者至少間隔2小時~3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