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長路
【俗語釋義】
黃色,是枇杷、橘子果實成熟的象征,前者在盛夏季節,后者在冬季。意思是說,盛夏是疾病流行的季節,醫生都忙于治病;冬季的疾病相對較少,醫生就可以清閑一些了。
【養生啟示】
這一俗語以枇杷、橘子成熟的自然現象為背景,形象地表達了疾病的發生與時令、季節的關系,是勞動人民在長期同疾病作斗爭過程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反映了一條很重要的流行病學特點。說明我們的祖先很早以前對疾病的預防工作就有系統的認識,是中醫學“天人相應”觀的具體運用。其體現出的科學思想,至今看來都是無可挑剔的。
夏季,一方面由于氣溫升高,人體的防御屏障疏松,末梢血管充血,造成許多臟器相對貧血,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功能減弱,正常防護功能下降,“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形成了發病的內因和關鍵。另一方面,由于降雨量增大,濕度增大,不僅給水源污染增加了機會,而且為蠅、蚊、鼠等媒介動物的孳生和細菌的繁殖創造了適宜環境。加之人們較多地食用冷飲食品和易被污染的可生食蔬菜、瓜果類食品,也為病邪的入侵打開了方便之門,成就了發病的外因和條件。夏秋季節好發的疾病很多,常見的如腹瀉、痢疾、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腦炎、瘧疾、瘡癤、痱子、足癬、紅眼病等。冬季,天氣雖然寒冷,但氣候很少有突變,外環境相對比較穩定,人們能夠比較順利地適應自然,疾病的發生率就相對降低了。要說明的是,一年四季是相互關聯的,春、夏、秋、冬是人們為了方便生產和生活人為劃分的。許多疾病的發生不僅是有聯系的,而且是多因素的。有些病可能是季節性的,有些病則可能是和上個季節相聯系的,如一些春天的病就源于冬天,一些秋天的病則是夏天造成的。必須加強四季保健,注意飲食起居的綜合調節,增強機體正氣,以保證健康。
【相關鏈接】
金秋,是氣溫最理想、感覺最舒適的季節,其季節性疾病也容易被忽視。秋季大氣流的變化使空氣開始缺乏濡潤,干燥成為其主要特點。燥邪順口鼻而入,直犯肺衛,與夏季未退的陽熱和立秋后漸來的陰寒緊密結合,引起以發熱為主,頭痛、少汗、口渴、心煩、干咳少痰或痰中帶血、咳而不爽的溫燥證和以惡寒為主,頭痛、無汗、口燥鼻干、干咳少痰的寒燥證。因此,秋季養生應抓住滋陰潤燥的特點,一方面補充夏季熱蒸汗出、肌膚開泄造成的陰液損耗,一方面消除秋季干燥擾人帶來的危害。在飲食方面,應多吃蔬菜、水果,并選擇食用大棗、蓮子、芝麻、銀耳、百合等藥食兩用的柔潤之品。在生活中,有不少人雖表現出皮膚干燥、頭痛、咽干、鼻塞、干咳、口唇干裂、關節疼痛等一系列癥狀,但檢查不出具體的疾病,這實際上是這個季節特有的“秋燥綜合征”。在治療上西藥和中成藥一般都沒有理想的對證藥物,只有各個擊破,抓住主要矛盾選藥,分頭解決突出的癥狀。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有從滋陰潤燥入手,以湯藥緩圖之。配合食療效果會更好,傳統上常用百合冰糖粥、銀耳蓮子羹、生地大棗湯、杏仁白糖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