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雯
中醫學認為,五味(酸、苦、甘、辛、咸)源于天地之氣,五臟對五味各有所主,五味對五臟各有所歸。長期五味偏嗜,會引發五臟的“連鎖反應”,不利于健康;反之,五臟病變會影響舌的味覺功能,使人對五味的喜惡發生改變。
1、偏嗜酸味,提示肝臟問題
酸入肝,酸味對肝有滋養作用,適當食酸可滋養陰液。但是長期偏嗜酸味或過量吃酸味食品,會導致肝失疏泄,氣機不暢。
2、偏嗜苦味,多為心火內盛
苦入心,苦味可清心火、消暑熱。長期偏嗜苦味不僅損傷心氣,還會加重食欲差、腹部冷痛、拉肚子等脾胃虛寒癥狀。
3、偏嗜甘味,損傷脾胃
甘入脾,甘味對脾胃有滋養作用,但嗜食甘甜者往往有脾虛的問題。對于潰瘍病患者來說會刺激胃酸大量分泌,加重病情。
4、偏嗜辛味,耗氣
辛入肺,辛味可解表行氣、調理氣血。長期過食辛辣可致肺氣宣發太過,氣機耗散,耗傷精神,令人疲憊。
5、偏嗜咸味,損傷腎精
咸入腎,適量的咸味對腎有滋養作用。腎病患者對咸味、酸味等味道比較麻木,因此很容易口味過咸。中醫認為,長期偏嗜咸味會損傷腎精,還可能引發高血壓、心臟病、哮喘、慢性腎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