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紅

抗日戰爭作為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幾乎在每一年高考中都會考到。現將抗日戰爭的命題熱點分析如下。
熱點一 “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抗戰”
教育部于2017年1月發出《關于在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中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函》,要求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戰”字樣,改為“十四年抗戰”,并視情況修改與此相關內容,確保樹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戰概念。教育部要求對各級各類教材進行修改,并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實。
【例1】多年的研究成果表明:以1931年9月作為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的開端,是科學的,這一看法基本上成為主流認識。抗日戰爭和抗日戰爭時期,兩者上限是截然不同的。下列說法最為合理的是( )
A. 史學家學術爭論難有定論
B.“抗日戰爭”更強調了反侵略的長期性
C. 主流認識往往最具科學性
D.“七七事變”才是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
解析:據材料信息“1931年9月作為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的開端…….基本上成為主流認識”,認為抗日戰爭開始于1931年,可知“抗日戰爭”更強調了反侵略的長期性、曲折性、艱巨性,故B項正確。
答案:B
【例2】很久以來,許多人都以國民黨政府在九一八事變以后沒有實行抗日為由,把抗日戰爭的起點定為七七事變,這是值得商榷的。針對此觀點,某同學組織論文予以批駁,他可以用到的史實是( )
①九一八事變后,東北抗聯的局部抗戰
②“一二八”事變后國民黨第十九路軍在蔡廷鍇、蔣光鼐的率領下奮勇抵抗
③山海關抗戰、長城抗戰、多倫抗戰
④棗宜會戰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解析:①②③均發生在七七事變之前,④發生1940年5月。
答案:A
熱點二 肯定國民黨抗戰的積極性和貢獻
近幾年,抗日戰爭史的研究已逐漸從中共黨史的研究模式中跳出來,從以往國共兩黨斗爭的模式中跳出來,真正把抗日戰爭作為一場民族戰爭來考查。肯定國民黨抗戰,不僅是客觀、科學的,是符合歷史真相的,同時在謀求國共兩黨第三次合作,和平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這一現實問題上有現實意義。
【例3】近年來,有學者通過計量化的統計得出,國民黨軍隊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師級以上將領共73人,從武漢失守到太平洋戰爭爆發期間,國民黨正面戰場組織了南昌會戰等9次大規模戰役,占國民黨22次會戰的41%,甚至有過一些攻勢作戰,難能可貴。這一時期國民黨還有大的戰斗496次,占整個抗戰時期戰斗的44%,共傷亡137.6萬人,占整個抗戰時期傷亡人數的43%。由此最能說明( )
A. 正面戰場牽制了日軍侵華的全部力量
B. 全民族抗戰是抗日戰爭勝利的主要原因
C. 國民黨在相持階段仍然積極抗日
D. 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部分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從武漢失守到太平洋戰爭爆發期間,國民黨正面戰場作戰的次數、規模以及傷亡情況的數據,這足以說明國民黨在相持階段仍然積極抗日,所以選C。
答案:C
【例4】《沛縣文史資料選輯》中有這樣三段文字(注:沛縣位于江蘇徐州):(一)1940年12月16日,國民黨自衛隊特務團渡湖返沛,與日偽軍在小屯發生激戰,歷一晝夜,斬獲甚眾,斃日大佐一名,我胡團長壯烈犧牲。(二)1941年,國民黨沛縣游擊隊拔除二郎廟、封新莊、棲山等日偽據點。(三)1943年,國民黨游擊隊夜襲沛城,擊斃偽軍大隊長宋好祿。從歷史研究的角度看,這些材料可以糾正下列哪一認識( )
A. 國民黨主要在敵后抗戰
B. 國民黨只在正面戰場抗戰
C. 國民黨執行片面抗戰路線
D. 國民黨抗戰主要采用陣地戰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國民黨自衛隊特務團、游擊隊與日偽軍作戰,不是與日軍作戰。日偽軍在后方,故說明國民黨也有敵后戰場抗戰,國民黨抗戰也有運動戰、游擊戰。
答案:B
熱點三 把抗日戰爭放在二戰的國際背景中考察
歷史學科特別強調聯系思維,強調古今相通,中外相連,考察歷史事件之間的橫行和縱向聯系。現今高考命題是以全球史觀、整體史觀為指導,常把抗日戰爭放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大背景下去考察。
【例5】抗日戰爭爆發后,蘇聯援華物資通過西北陸路運到中國,英美物資通過香港、越南和1938年開通的滇緬公路運到中國。威廉·凱寧在《飛越駝峰》一書中指出:“從這方面看,中國維持戰爭的能力完全變成了一個供應問題。”1942年3月,中國和美國合作,開辟了從印度阿薩姆邦汀江至中國云貴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空中航線……駝峰航線。3年中,中、美通過這條航線將大量物資空運到中國境內,并為此付出了巨大代價。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開辟駝峰航線的必要性有哪些( )
①中國國防工業薄弱,軍用物資匱乏;長期戰爭消耗,外援更顯重要。
②蘇德戰爭爆發,蘇聯無力援華;
③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占領東南亞大部分地區,英美援華物資通道被切斷。
④中美等國結成反法西斯同盟,盟國希望中國牽制日軍。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解析:蘇德戰爭爆發時間為1941年6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時間為。1941年12月8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1942年1月1日,中、蘇、美、英等26個國家齊聚華盛頓,共同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宣言的簽署和發表,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①②③④都符合題意。
答案:D
【例6】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中有這樣一個場景:為鼓舞潰兵傷病的士氣,軍方播報了關于不久前一個戰役的一段報道:“……倭軍之三十三師團使用迂回穿插之戰術,以兩個聯隊兵力攻占拼強河(河流名)南北,而我遠征之軍以寡擊眾,披肝瀝膽,做浴血之戰,解救同盟之英吉利軍七千余眾,奪回中外記者教士五百余眾……”上述材料主要說明了( )endprint
A. 中國遠征軍解救了英國盟軍
B. 英軍在緬甸得到了中國遠征軍的救助
C. 日軍在緬甸遭到中英聯軍的重創
D. 世界反法斯西力量互相支援和配合
解析:中國的抗戰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抗擊日本法西斯的主要力量,材料中“解救同盟之英吉利軍七于余眾,奪回中外記者教士五百余眾”等信息,表明世界反法西斯力最互相支援和配合。本題選D項,回答時需注意問題“主要說明”這一要求。
答案:D
熱點四 強調中共在抗戰的烽煙中發展壯大
在抗戰時期,共產黨繼續發揚一貫的群眾路線,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敵后抗日根據地,共產黨在政治上實行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權,經濟上實行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思想上開展整風運動。這些政策使得敵后抗日根據地不斷發展壯大,為之后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例7】“高喊抗日,絕不抗戰;只有敵后,沒有前方;一心擴張,專打友軍;游而不擊,保存實力”。這是國民黨污蔑共產黨不抗日的話,下列內容那次戰爭予以反駁( )
A. 平型關大捷 B. 臺兒莊戰役
C. 棗宜會戰 D. 百團大戰
解析:B、C是國民黨軍隊的抗戰。D項是在敵后開展交通破襲戰,不屬于抗戰前方。A項平型關大捷是共產黨領導的抗戰以來的首次大捷,屬于正面戰場的抗戰。
答案:A
【例8】1927-1952年,中共基本的土地政策是奪地主田分給農民,長期開展“斗地主”活動。但抗日戰爭時期是例外的。《中共中央關于抗日根據地土地政策的決定》指出:“實行減租減息之后,又實行交租交息,于保障農民的人權、政權、財權之后,又須保障地主的人權、政權、財權,借以聯合地主階級一致抗日。”對這一政策的最恰當的評價是( )
A. 保障農民的根本利益
B. 合理調節各抗日階級的內部關系
C. 保障地主基本利益
D. 發展統一戰線和解決農民問題相結合
解析: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分析、綜合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A、C兩項評價都是一個方面,不全面。B理解有誤,這個文件只是合理調節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關系,而抗日階級內部還包括抗日的大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等。D是對這一政策的最恰當的評價。
答案:D
責任編輯 李平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