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方
如果用主食來劃分中國的區域,則分為吃面和吃米兩大區域。但隨著農業技術的發達,原來吃面的地區也漸漸被大米蠶食,現在大米幾乎變成全中國人的主食,而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也是以大米為主食的。大米味甘性平,在稻、黍、稷、麥、菽這五谷里排位第一,被譽為“五谷之首”。東北人將大米跟小米蒸成二米飯,就著大蔥蘸醬吃;新疆人將大米和胡蘿卜、羊肉一起燜熟,做成手抓飯吃;湖南人將大米放在小缽里蒸成缽子飯,就著剁椒蒸魚頭吃;廣東人將大米和臘肉一起燜,做成煲仔飯吃;潮汕人將大米熬成稠粥,就著咸魚吃;上海人將米飯加水和青菜,做成泡飯吃。大米作為主食,給人踏實和穩重,還有溫暖和力量。饑腸轆轆的時刻,一碗雪白的大米飯,勝過燕窩魚翅;寒冬夜歸的旅人,一碗熱氣騰騰的大米粥,勝過雞湯、甲魚湯。
大米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伴侶和支撐,但大米并不是一款單調的主食。它的奇妙之處就在于,糧食匱乏時它是簡單的主食,糧食豐富時它還可以變換成多種形式,豐富而美妙。南方人愛吃的米粉就是大米變換而來,寬的是河粉,細的是桂林米粉,現攤現吃的是腸粉;米粉加湯還可以做成湯粉,加肉絲雞蛋還可以做成炒粉。此外,秦人愛吃的米皮,湖南人愛吃的米豆腐,拌上醋蒜辣椒油,既是一道下酒的小菜,也是一道果腹的主食。過年的時候,如果沒有糯米,將蒸熟的大米搗爛做成年糕,或炒、或炸、或蒸、或煮,也能給餐桌平添幾分節日的喜慶。大米炒熟后,還可以加花生和芝麻做成炒米餅,加水和茶葉做成炒米茶,加冰糖做成炒米糖等零食。這些大米的深加工產品,可飯可菜,既可果腹,又可下酒,還可以當零食。
大米就像一位賢淑聰慧的妻子,她有糟糠之妻的敦厚和堅韌,將艱苦的日子安排得井井有條;它也有小女人的聰慧和情調,在富足的日子里能給你別樣的溫存和樂趣。它既能跟著你過苦日子,也能跟著你過好日子。它變化萬千,卻又萬變不離其宗。它根植于婚姻中,開花在日月里。無論家庭之舟遇到順流還是逆流、風暴還是艷陽,它都能牢牢地把握住方向,一路駛向幸福深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