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實習記者 張笑寒 詞/戴天抒
《老A》:軍旅嘻哈音樂自信來襲
文/實習記者 張笑寒 詞/戴天抒

9月3日晚,一首軍旅嘻哈音樂《老A》在網易云音樂平臺“低調”上線,迅速引發創作者朋友圈的“高調”轉發。9月4日,軍營文化天地、一號哨位、軍報記者等微信公號相繼發布《老A》的音頻、MV,在全網掀起關注高潮,輕松沖破“10萬+”的閱讀量,本刊實習記者在第一時間聯系到這首歌的創作者,國防大學政治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陸軍上尉戴天抒,以一篇快問快答揭開這位的軍旅rapper的神秘面紗。
記者:你認為《老A》為什么會被“刷屏”?
戴天抒(以下簡稱戴):其實我知道我唱得挺業余,但我有自信的部分是我的歌詞和編排,因為它來源于我真實的軍旅生活感悟,里面有很多句也是軍中耳熟能詳的“金句”,比如“科學的訓練是鍛煉,不科學的訓練是磨煉”“只要練不死,就往死里練”等等,聽的時候會覺得很親切,但用歌曲這樣表達出來,就很有趣,很有代入感。而同時,這首歌也沒有丟掉軍旅的精神內核,那種精、氣、神,能夠讓人一聽就知道是部隊的作品。
記者:這首歌火了。
戴:首先,并沒有火,只是圈內評價還行,說明我努力的方向是正確的,這令人欣慰。我覺得我是拋磚引玉吧,我做了這個事情之后,如果效果好,那更多專業人士就會投入精力,優秀的作品也就越來越多。我理解的軍營文化本身應該是多元的,不只有鏗鏘的鼓點,也應當吸收更多有趣的、流行的元素為我所用。精神內核的東西不能丟,讓人一聽就知道是部隊的作品,但形式上應當鼓勵顛覆,鼓勵創新。
記者:歌名為什么叫《老A》?
戴:“老A”是電視劇《士兵突擊》中特種部隊的綽號,是精銳部隊的象征,在觀眾心中認可度很高,很多年輕人來部隊當兵也是想當無所不能的三棲特種兵。我個人也有幸曾在特戰旅生活過,所以想到用這個作為標題,同時我也在歌曲最后一句說明“老A aka(also known as)人民軍隊”,就是告訴大家,人民軍隊個個都是“老A”,個個都精銳。
記者:嗯,歌詞能看到《士兵突擊》的影子。
戴:我當年是很喜歡《士兵突擊》,看了很多遍。它因為真實,所以精彩。從這個意義上說,真實的軍旅生活遠比任何電視劇都精彩而生動。我們能做的就是用各種方式去真實地還原它。
記者:《老A》的創作靈感來源于哪里?
戴:一是因為最近嘻哈音樂很火,火到平時大家日常交流都會開玩笑式地押著韻說話。但是我發現咱們部隊軍旅歌曲卻很少有這種風格。作為一名輿論戰專業的學生,立馬想到如果能把軍旅元素和流行元素結合起來,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傳播效果。二是因為自己從小就喜愛嘻哈音樂,一直有創作沖動,現在正好有這樣一個契機,不如正兒八經地來做一首作品。三是多年部隊的經歷讓我感到,好的軍旅歌曲絕對能夠鼓舞士氣,但是傳唱度高的作品普遍還是一些經典曲目,比如《嚴守紀律歌》《打靶歸來》,等等。如何能夠反映當代青年軍人的精神面貌,如何能接地氣地反映當下基層部隊的生活情狀,如何能表達出18歲、19歲這個年齡層次的戰士內心真實的榮譽感與困惑,是我寫詞時一直思考的事情。
記者:歌唱者中另一位“腦爺”是哪位?
戴:腦爺就是我,我就是腦爺。一人分飾兩種聲音,也暗示了“自我”與“超我”的碰撞,符合歌曲中想表達的意思———在部隊的磨煉就是實現自我超越的過程。
記者:你的MV當中為啥沒有放部隊訓練時的大場面,而是以字幕為主?
戴:為了更加忠于hip-hop風格,帶有一點“破壞性”,正好也是嘗試做出和以往的軍旅MV不同的效果。沒有加入具體的軍旅畫面,是為了給聽者留下想象的空間。
記者:這是你的第一首歌嗎?
戴:本科時候和同學玩樂隊,做過幾首歌,但制作rap是頭一次。
記者:最喜歡的rapper?
戴:我最喜歡的制作人是美國的Dr.Dre,我這首歌的旋律部分也是用了他的《bang bang》原曲進行了重新制作。
記者:看《中國有嘻哈》嗎?
戴:看。
記者:站《中國有嘻哈》哪位rapper?
戴:最喜歡的不是選手,是幫唱嘉賓“蛋堡”。選手當中,個人比較欣賞孫八一,我關注了他的一些作品,發現題材范圍很廣,大多都源于對生活和社會的觀察和思考,有趣又不失正能量。
記者:可以專門為天地來一段freestyle嗎?
戴:《軍營文化天地》帶著《老A》駕到,重新定義軍旅歌曲捆著嘻哈炸藥,百花齊放多元并包把刻板印象給炸掉,文化的punchline純靠思想不靠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