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戰史》校訂出版之際"/>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文/李 杰
馳騁西北度戰斗歲月敢打必勝寫軍史華章
——寫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戰史》校訂出版之際
文/李 杰
在全國解放戰爭時期和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編制序列上有一支威震西北、名揚九州的主力部隊——第一野戰軍。它縱橫馳騁在祖國西北廣袤的疆土上,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赫赫戰功,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上寫就了一篇敢打必勝的壯美詩章。建軍90周年前夕,解放軍出版社校訂出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戰史》,把這支英雄部隊英勇的戰斗歷程與不朽的歷史功勛更加清晰準確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西北野戰軍 (就是第一野戰軍。1949年2月1日,根據中央軍委1月15日全軍統一組織編制、番號的決定,西北野戰軍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簡稱一野)是為迎擊國民黨軍對陜甘寧邊區的重點進攻而組建的。1947年2月,中央軍委決定以晉綏軍區第1縱隊和陜甘寧邊區部隊4個旅組成陜甘寧野戰集團軍,張宗遜任司令員,習仲勛任政治委員。3月,國民黨軍34個旅25萬余人向陜甘寧邊區發動進攻。其中,胡宗南所部15個旅14萬余人從南線直攻延安。為加強作戰指揮,3月16日,中央軍委命令,邊區野戰兵團和一切部隊,統歸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彭德懷和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習仲勛指揮。當時,命令未授予正式番號,但已開始使用西北野戰軍名稱。1947年7月31日,西北野戰部隊正式定名為“西北人民解放軍野戰軍”,簡稱西北野戰軍。彭德懷兼西北野戰軍司令員和政治委員,習仲勛任副政治委員。9月13日任命張宗遜為副司令員。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戰史》
西北野戰軍甫一成立,即投身于祖國西北的解放事業,以敢于壓倒一切敵人的英雄氣概和一個又一個勝利推動著西北解放戰爭的歷史進程。
陜北戰局開端,面對裝備精良、數倍于己的國民黨軍胡宗南集團,彭大將軍橫刀立馬,指揮西北野戰軍運用毛澤東主席制定的“蘑菇”戰術,在被動中尋求主動,穩、準、狠地打擊敵人。在完成掩護延安黨政軍機關和人民群眾安全撤離的任務后,又在青化砭、羊馬河、蟠龍三戰三捷,消滅了胡宗南集團1個整編旅和兩個旅的大部。而后,西北野戰軍揮師西向,在隴東與三邊,給予國民黨軍青海馬步芳集團、寧夏馬鴻逵集團以連續打擊,收復了被其侵占的地區。為配合我陳(賡)謝(富治)兵團南渡黃河,8月上旬,西北野戰軍發起榆林和沙家店戰役,在沙家店地區全殲胡宗南集團三大主力之一的整編第36師。通過內線防御作戰,我軍大量殲滅敵人有生力量,扭轉了戰局,基本打破了敵人對陜北的重點進攻。
沙家店戰役后,胡宗南集團慌亂南撤,彭、習抓住戰機,指揮部隊連續發起反攻作戰,先后進行了岔口、關莊追擊戰和黃龍、延(長)清(澗)、第二次進攻榆林等戰役戰斗,收復了陜甘寧邊區大部分失地。之后,在冬季整訓中,通過以訴苦三查為主要內容的整軍運動,大大提高了部隊的軍政素質,為轉入外線進攻創造了有利條件。
1948年初,為配合全國戰略進攻和戰略決戰,西北野戰軍緊緊拖住胡宗南集團不使其抽兵于其他戰場,在兵力少于敵人5倍的情況下,果斷轉入外線作戰,先后發起宜川、黃龍山麓、西府、澄(城) 合(陽)、荔(大荔)北和冬季等戰役,取得了殲敵1個整編軍、5個整編師,斃傷俘敵中將軍長劉戡,中將師長嚴明、徐保、李日基等以下共11.5萬余人的重大勝利,將戰線推進到國民黨統治區。遼沈、平律、淮海三大戰役結束之后,全國解放戰爭進入戰略追擊階段,但西北戰場上敵強我弱的態勢還沒有根本改變。在此形勢下,西北野戰軍經過兩個多月的整訓,即先后發起春季攻勢和陜中戰役,解放了陜西省會西安和陜中廣大地區,擊退了胡宗南和寧、青二馬的聯合反撲,不斷擴大勝利戰果。
第18、19兵團全部入陜后,西北戰場我軍在數量上已超過國民黨軍,決戰條件成熟。遵照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主席確定的“鉗馬打胡,先胡后馬”的方針,第一野戰軍首長首先集中絕對優勢兵力,發起扶(風)眉(縣)戰役。經4天激戰,殲滅胡宗南集團1個兵團部和4個軍,共4.4萬余人,取得西北戰場解放戰爭以來的空前勝利。接著,第一野戰軍主力兼程西進,于8月20日抵達甘肅省會蘭州城郊,發起了西北戰場上具有決定意義的蘭州戰役。全軍官兵前仆后繼,浴血殺敵,經過激烈爭奪,最終攻克被青馬稱為“攻不破的鐵城”的蘭州。然后,乘勝渡過黃河,解放西寧,消滅馬步芳集團的殘部,徹底摧毀了馬步芳家族80余年的反動封建統治。
胡、馬兩軍主力被殲之后,第一野戰軍兵分幾路,發起寧夏戰役、河西戰役,配合第18兵團向西南進軍,摧枯拉朽般掃清陜南、隴南殘敵,解放了陜、甘、寧、青四省全境。同時,第一野戰軍認真貫徹中共中央關于軍事打擊與政治爭取相結合的方針,爭取了國民黨新疆警備總司令陶峙岳部共7萬余人起義,使新疆得到和平解放。第一野戰軍第1、2兵團在向青海、甘肅河西和新疆的進軍中,發揚長征精神,不怕困難,不怕犧牲,冒著零下二三十攝氏度的嚴寒和惡劣的氣候,翻越雪山,橫穿沙漠戈壁,按時到達指定位置,將五星紅旗插遍天山南北,使祖國西北全部解放。
在西北解放戰爭戰場上,我軍共消滅國民黨軍(包括起義、投誠)1個綏靖公署,1個長官公署、5個兵團部、4個省保安司令部、2個警備總部、1個補給區司令部、25個軍部、61個整師。共俘敵24.3萬余人,斃敵11.7萬余人,爭取起義、投誠15.9萬余人,合計51.9萬余人。第一野戰軍和西北軍區的廣大指戰員為此付出了寶貴代價:7.6萬余名指戰員負傷,1.8萬余名指戰員犧牲。其中營以上干部負傷920人,犧牲258人。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贏得了祖國大西北的解放,他們的英名和不朽功績將同他們的英雄部隊一起,彪炳史冊,流芳千古!
編寫第一野戰軍戰史的工作啟動于1990年6月。其時,經中央軍委批準,成立了以習仲勛、王震為主任委員,廖漢生、王恩茂、楊得志、閻揆要、王世泰為副主任委員,張宗遜為顧問的編審委員會。這些昔日第一野戰軍的老首長此時都已是古稀老人,像王震、張宗遜更是年逾80。但他們得償多年夙愿,心情十分舒暢,工作熱情高昂。老同志們經過認真研究,在確定了戰史編寫的指導思想、框架結構和基本內容后,將編寫工作委托給在原蘭州軍區成立的第一野戰軍戰史編寫辦公室。編寫人員以對歷史負責的嚴謹態度,走訪原第一野戰軍的老同志和老部隊,征集了近千萬字的史料,并廣泛聽取了有關專家的意見。經過近5年的整理打磨,《第一野戰軍戰史》于1995年5月與廣大讀者見面。這部書稿全面記述第一野戰軍征戰歷程,歸納總結第一野戰軍寶貴作戰經驗,具有史實考證準確,注重西北戰場與全國戰場的內在聯系,注意反映野戰軍前委集體領導作用,在總結成功作戰經驗的同時實事求是地總結失利作戰教訓等特點。這部我軍“官修”的戰史,是研究我軍歷史的權威依據。受歷史條件和資料占有所限,1995年版的《第一野戰軍戰史》還存在一些人名、地名、部隊番號等史實方面的訛誤,以及體例格式、字詞語句和標點符號等方面的問題。這次校訂出版,解放軍出版社組織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等單位的黨史軍史專家進行集中會審,對上述問題進行了訂正。
相信通過閱讀我軍戰史圖書,通過對我軍艱辛歷程、偉大功績、崇高精神、優良作風和寶貴經驗的深入了解,普通讀者將會更加珍惜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和平與安寧,更加熱愛與擁護保衛大眾安全、捍衛國家利益的人民軍隊;而部隊官兵讀者將會更加自覺地傳承紅色基因,發揚革命傳統,更加努力地提高履行使命任務的能力,積極投身于強軍興軍的偉大實踐。★
責任編輯:王 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