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庭
亂丟塑料垃圾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相關知識已深入人心。現在連小朋友都知道,塑料降解困難,至少需要上百年。
但在這樣的宣傳中被刻意忽略的是,塑料制品大大便利了人們的生活,提升了人類社會的文明水平。塑料是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發明之一,你試一試過一天沒有塑料制品的生活?衣食住行里,任何角落都充斥著塑料制品的身影,從衣服、餐具、家居用品,到交通工具,再到鼠標、鍵盤等辦公用品,你想躲也躲不了。
已經被證明行之有效的應對塑料垃圾的方法,不是禁用,而是大規模提升塑料回收率。
遺憾的是,關于有效回收的問題,中國做得一直不給力。許多城市推廣垃圾分類推廣了十多年,至今分類回收率還不足20%。至于塑料,回收率更是不到10%,而相比之下,英國的塑料回收率已經達到90%,西班牙也有56.6%。
你知道嗎?中國每年塑料制品的產量為7560.8萬噸,全國塑料購物袋產量為200萬噸,只占整個塑料制品的2.4%。與塑料購物袋相比,人們日常使用的食品或物品包裝袋、膠帶、農用薄膜在2015年的產量達到1305萬噸,已經占到整個塑料制品產量的15.7%。還有一個你可能不知道的,中國每年光進口廢塑料就達735萬噸。
塑料污染是地球之殤。英國《金融時報》曾報道,全球每年光傾倒入海洋的塑料就達800萬噸,海底垃圾大部分是塑料,北太平洋洋面上長期有一個面積和中國新疆相當的塑料垃圾旋流。
塑料垃圾導致大量鳥類、海洋哺乳動物死亡。甚至也已經證明開始危害到人類自身。2015年,美國科普雜志《科學美國人》發布了一份有關中國食鹽的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從中國各地所購的15個品牌的普通食鹽中,都發現了用于生產塑料瓶的聚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以及玻璃紙和其他多種塑料。
海鹽被塑料污染的程度最高。每磅(453g)中所含的塑料顆粒高達1200余粒。鹽礦食鹽的塑料微粒雖相對略低,但也達800粒。塑料微粒直徑較小,可進入組織細胞,蓄積在肝臟中,引起炎癥反應、造成慢性沉積中毒。還有可能進入血液,當達到一定濃度時,影響我們的內分泌系統。
其實,這個試驗在美國、澳大利亞都有做過。它們的鹽也一樣。那些塑料垃圾及其長期影響,發達國家貢獻了絕大部分,可以說,今天的地球正在為100年前的發明、為最早享受到這些發明成果的那一部分還債。
殺手就在身邊,而且無處不在。
外賣、淘寶、手機、空調,夏日必備四大“救命恩人”。現在,在輿論的誤導下“外賣”已經是環境的一號殺手了,那你離不開的快遞、手機、空調呢?
國家郵政局說,2016年中國快遞業務收入3974億,相當于海南省的GDP。全年快遞量313.5億件,年人均快遞23件。到2018年,快遞業務量將升至500億件。
光是打包快遞一年使用的膠帶總長,就有3.3億卷,可以繞赤道425圈。一年消耗的包裝箱就有99.22億個,每年使用的不可降解塑料袋約68億個。常用的服裝包裝盒是7號快遞箱,一個包裝盒展開后的面積大約為1平方米,一年的包裝箱正好可以鋪滿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
現在的包裝箱多為瓦楞紙,每個包裝箱重約100克,快遞盒每用掉一噸紙,就需要砍伐20棵20-40年的大樹,同時消耗1500升燃油。保守估計一年使用的紙箱重量為100萬噸,需要砍伐2000萬棵20-40年的大樹,減少森林面積160萬平方米。而這些紙箱的回收率僅為41%。
因此,即使通過回收,我們一年耗費的快遞箱,也相當于減少了11個大興安嶺的面積。
看到這里,你心目中的殺手是否還要追加一個網購?當然,為了環保,我們也可以選擇不點外賣,不網購。
于是,你滿頭大汗吃飯回來,尋遍整座城市的書店,只為買一本剛上架的新書。此時,歲月靜好,自豪感爆棚,慶幸自己又為環保出了一份力,剛剛好適合吹著空調,打一局“王者榮耀”。
殊不知,廢舊的手機電池才是最大的污染源,一塊廢電池可以污染6萬升水,相當于3個標準游泳池。多打一局“王者榮耀”,就縮短了20分鐘的手機壽命,你離手機電池報廢、為污染水源又盡了一份力。
2016年中國手機銷量20.5億臺,等這一年的手機報廢,這些手機的電池將會污染11942個西湖,要知道,連北京市電池回收率都不足2%。
哦,對了,我還開著空調呢。全世界氟里昂年排放量為 180 萬噸,其中排放氟里昂-11 約 26 萬噸,氟里昂-12 約 42 萬噸。即使換成環保型制冷劑,對環境的污染也仍然存在。環保部門曾經提到,我國建筑耗能約占社會商品能源總消費類的25%,其中建筑空調系統能耗約占建筑能耗的50%。空調已經成為耗能大殺手。
似乎只要活在現代文明中,享受現代工業創造的便利,我們就一直在“犯罪”。要避免犯罪,難道我們只能回到山頂洞人的生活嗎?
就目前中國的情況來看,這條救贖之路還很長……
這條路上最大的障礙,是幾乎空白的垃圾分類和垃圾回收體系!而唯一有能力建立并保證實施的,只有政府。
外賣、快遞、手機、空調、洗滌劑、牛仔褲、洗衣機……這些為了讓生活更便利,提高生活效率的物品,卻對環境造成了不可逆的影響,任何一樣,似乎都是生態浩劫的幕后推手。
我試圖成為一個忠實的環保主義者,不點外賣,不網購,不用手機,不吹空調,不用洗衣液,不穿牛仔褲,不用洗衣機……可我依然阻止不了這個世界產生污染,而我的時間成本和精力成本,卻大大增加。這樣的我,到底生活在現代社會,還是穿越回了原始社會?
也許只有逆著歷史的車輪行走,徹底顛覆工業社會的成果,才算是真正的環保?但現實往往是,沒有人能讓歷史倒退。歷史的車輪裹挾著我們一路向前。
一味地逃避和抵制,解決不了根本問題。“限塑令”實施了九年,塑料袋依然滿天飛。用現代社會方法解決現代社會發展問題,才是正常的思維模式。
美國耶魯大學公布2016年全球環境績效指數(EPI)排名,中國排名118。排名前三十的國家(或地區)中,瑞士第一,其次還有澳大利亞、新加坡、德國、英國、日本等等。
這些國家也有限塑令,但政府卻在垃圾分類和垃圾回收上,做足了功夫。上個世紀的瑞士也是亂扔垃圾,為此各地方政府從80年代起就出臺生活垃圾分類法規,并為民眾發放垃圾分類手冊。蘇黎世政府出版的手冊就厚達108頁,從使用什么樣的垃圾袋,到如何封存垃圾,再到如何分類,以及垃圾投放時間和地點,都做了詳細的規定。
日本也是用了40多年時間,才將垃圾分類的方法逐漸細化。一個塑料飲料瓶的不同組成部分被劃分到不同的垃圾類別。橫濱市市政府印刷的共27頁的手冊上就包含了多達518項條款。簡直喪心病狂。而且,在日本亂扔垃圾屬于違法行為,個人違反者最多可能被判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或者單處10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63萬元)罰金(包括未遂在內)。
還有一個國家在塑料回收上的成績,甚至都好過它的足球戰績。西班牙2013年全年回收37萬多噸塑料垃圾,位列歐盟國家該排行第二名。每名西班牙人平均使用7.7公斤的回收塑料用品,生態意識強烈。西班牙塑料垃圾回收利用率達56.6%,這項數據是2008年歐盟規定的塑料回收利用率最低標準28%的兩倍。同時西班牙也在采用新科技,投入塑料回收與能源循環。
所以,不要再說亂扔垃圾是中國人的臭毛病,全世界人民都曾有這個臭毛病。但垃圾分類和背后的違規成本,治好了某些國家的臭毛病。
而這些國家,并沒有因為塑料袋、快遞、手機電池、空調污染環境和消耗資源,就徹底抵制,讓生活退回“農耕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