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俊宇
“特別是我們這種只有七個人的小公司,每個人做了多少事情,出了多少力,能力有多少,一眼就能看清。這就跟你在一局游戲里,隊伍里五個人誰技術好、誰技術菜、誰想躺贏,開局三分鐘就看得一清二楚。”
這個11月是鶴飛全年最忙的一個月,也可能是20多年來最忙的一個月。11月日程表上有一半時間都在外地出差。作為一家汽車創業媒體的負責人,上禮拜他剛在北京和幾個同行和內容平臺的朋友見了面。下周又要來到北京,見一些投資人。
他在廣州白云機場的候機廳里利用登機前最后一個半小時接受了電話采訪。鶴飛告訴記者,如果說創業是一場王者榮耀的話,員工可以“躺贏”,我是作為老板,必須“Carry 全場”。
6月的一個下午,25歲的鶴飛向當時所在公司的人力資源部提交了辭職書,選擇離開這個同齡人艷羨的工作崗位。他在這家杭州互聯網巨頭公司才剛剛工作一年,而且負責一款明星音樂產品。
部門領導再三問他,“你真的想好了嗎?”在他看來,鶴飛是個好苗子,能力不錯值得歷練,但還有些稚嫩。他希望鶴飛在這里至少工作三年,學好一身本領再走。
但在鶴飛看來,大公司的工作環境、人際關系并沒有他想象的那么簡單,有時候束縛很多,他喜歡毫無顧忌地放手做事,但多數時候,需要考慮各方面的想法。這和他自由灑脫的個性有些不符。
鶴飛在大學期間曾從事內容創業,自食其力還清了近百萬房貸,還給自己買了一輛車。他本想在這家公司學習項目管理能力甚至是領導能力,但卻更像是一個螺絲釘,每天做著重復的事。他工作積極性不高,只是安安心心快點做完本職工作,就在工位上挨時間等回家。
辭職的念頭是今年3月誕生的。鶴飛和晨凱是大學同學,畢業后晨凱在寧波某國有銀行工作,柜臺數鈔票、辦業務的生活讓他感到枯燥,雖然收入不俗,但他向往更有挑戰的工作。
每晚下班回家后,鶴飛和晨凱就會在一起“雙排”打王者榮耀。與其說是“打排位”,倒不如說這是兩人每天固定的“吐槽時間”。他們邊游戲邊表達工作中的不快。鶴飛多次勸他辭職創業,晨凱有意愿還是有些猶豫。
5月的一個晚上鶴飛再次跟晨凱說,我們要不一起辭職創業吧。晨凱當時自嘲,“我們現在每晚打游戲的生活狀態能創業么?”
鶴飛開玩笑反駁,“你沒見到投資人朱嘯虎寫的《王者榮耀與創業》這幾天在朋友圈刷屏么?今年1月份過完25歲生日后,我就覺得時光已逝。發現90后居然就到了奔三的年齡。25歲了,留給你能放手一搏尋找可能性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和部門領導提了離職的想法,但部門領導還是希望他能留下來,未來能獨當一面。但他看了看身邊那些而立之年的同事,搖了搖頭,他似乎看到了五年后的自己——每天疲于應付KPI,并不熱愛這份工作。他在心底告訴自己,“我不想30歲的時候還是這樣”。
于是,在完成所有工作交接后,鶴飛在6月終于踏出了辭職的這一步。不久后,晨凱也在家人的反對中離職,告別了這份他人眼中安逸的“鐵飯碗”。
鶴飛承認,一開始他純屬“為了創業而創業”,和很多90后沖動辭職一樣,他離職其實也很草率,“我都沒想好到底確定哪個創業方向就跑出來了,選擇創業僅僅只是對生活現狀不滿而已。”
但開弓沒有回頭箭,畢竟為了創業這件事情,弄丟了朋友的鐵飯碗,自己也沒了退路,“就像你一時沖動打開了一局王者榮耀,而且還選擇了一個不熟悉的英雄一樣,雖然知道這一局不好打,但是掛機絕對不是正確選擇,堅持打下去才有贏的希望。”
經過兩個月的反復討論后,他才和晨凱確定了創業方向——做一個名為“撩車辦公室”的汽車媒體,原因是,看到內容創業很火,汽車領域做的人少。鶴飛上學時就做過個人公號,他覺得自己應該算是有經驗。
今年8月,鶴飛找辦公室、組建團隊、培訓員工,所有事情都得自己干。他突然發現,原本很理想的創業設計在落地過程中一直不是很順利。
“就拿找辦公室這件事情來說,我跑了兩個禮拜,比對了四五處才確定了現在在寧波市文成西路創業園的地址。”鶴飛本以為辦公室可以現成用,結果才發現桌子、椅子、電腦全要自己購置,“有時候想象中一個步驟就能完成的事情,其實要三五個步驟才能完成。這種案例在創業過程中真的比比皆是。”
鶴飛的團隊7個成員都是90后。晨凱說,“作為你老板,你得有點威信。”但鶴飛溫和的個性始終沒辦法硬起來,“我們都是90后,真要用命令的口氣去和員工說話,沒人聽自己的。”
為了和員工打成一片,他每周五要請大家去公司附近的星巴克喝咖啡、打王者榮耀。對他來說,創業公司沒辦法給予大家太多福利,而游戲和咖啡,這是最節省成本的團建方式。
創業三個月來,雖然公號積累了幾萬粉絲,而且在一些垂直網站上有不錯的反饋,但鶴飛和晨凱覺得公司成長速度依舊不夠快,團隊人手不足,戰斗力還是不夠強,他想做的短視頻、直播一直沒能做起來。鶴飛很焦慮。
他因此而深刻認識到了“及格線和優秀線”這個概念。
在他看來,老板永遠希望員工的業務在優秀線上,但員工只需要做得“差不多”就能拿到工資,所以對待工作總是喜歡徘徊在及格線上,“這就像是玩游戲時,所有人都希望躺贏上分,沒幾個愿意靠自己實力帶動全場。”
鶴飛反思自己作為員工的時候,因為能力夠強,每天只花兩小時就能完成及格線的工作任務,但這僅僅只是及格而已。他不愿意付出更多勞動,是因為覺得這不是自己的事業,“老員工有股權當然會拼命,我那時覺得,這不是我自家事情,所以總會懶懶散散。”
他自己做了老板之后才知道,要主動付出才有回報,正如那句名言所說的,“所有命運的饋贈,都是暗中標好了價格。”他羨慕的那些有股權的員工,其實都經歷過一段“Carry全場”的過程,他們絕對是團隊中的MVP。
如今,他作為老板,不得不Carry全場。他也知道,員工的表現老板其實都看在眼里,哪個員工出了多少力,心里跟明鏡似的。只是因為只達到了及格線,不好多說而已,“特別是我們這種只有七個人的小公司,每個人做了多少事情,出了多少力,能力有多少,一眼就能看清。這就跟你在一局游戲里,隊伍里五個人誰技術好、誰技術菜、誰想躺贏,開局三分鐘就看得一清二楚。”
創業四個月來,鶴飛覺得他的個人成長速度比過去四年都要快,“不可否認我還很稚嫩,但是即使這次創業失敗,那也是人生一筆寶貴的財富。”
(應采訪對象要求,鶴飛和晨凱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