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云
調良寵物成明星
○ 張云

何軍從小就想養寵物,但父母不讓他養。直到1997年,何軍進了一家廣告公司工作,有了自己的收入,住進北京工體附近一個小區的頂層兩居室,有了獨立生活的空間,他才買了一只白色的小狗,起名“寶寶”。
除了“寶寶”以外,何軍陸續又養了7條狗,“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與狗狗們同處一室的生活,讓愛動物的何軍過了一把養寵物的癮。
不久,其中3條生了小狗,家里一下子有了17只狗。兩居室已經不夠住,家里天天像開廟會般鬧騰。恰逢北京市已出臺《北京市嚴格限制養犬規定》,養狗需要辦狗證,一個狗證5000元,那幾乎是他半年的工資。為了養狗,他一咬牙,把市區的房子賣了,到郊區買了一個樓上樓下共180平方米的房子,請了一位阿姨照顧。
自此,小狗們有了寬敞的生活空間。這種家庭化的管理模式,成了后來的調良寵物學校的雛形。
因為喜歡寵物,2003年,何軍成立了調良寵物職業培訓學校。2004年,澳洲保護小動物協會到國內做交流,介紹了響片實驗,這種鼓勵式的方法引起了何軍的興趣。響片實驗是訓練員和動物之間的一種協議,只要按下響片“嘎達”一響,動物就可以獲得一份零食,用以促進動物學習。
傳統的訓練主要通過處罰、拉扯牽引帶和踢打進行,對動物有一定傷害。響片實驗中,做錯的動物不會受到懲罰,但只有做對了,響片才會被按下,動物才能受到獎勵。何軍相信,人與動物應該更和諧地相處,對動物的訓練,不應只有懲罰。
2005年,何軍和一名訓練員赴澳洲的布里斯班皇家動物保護協會,接受響片實驗培訓。回來后,他把響片實驗在國內做推廣。這種正向訓練法獲得了多家訓練機構的認可。
2011年5月的某個早晨,何軍一出門,發現了一只箱子,里面躲著一只瑟瑟發抖的小狗。它只有五六個月大,很瘦,很臟,看上去是一只流浪狗。給它洗過澡后,何軍為它起名“果汁兒”。
果汁兒很普通,何軍為它作了基礎性訓練,打算養幾天后送人,可卻養出了感情。果汁兒很聰明,經何軍訓練后,接拍了公益紀錄片《毛線頭》,成了里面唯一的“演員”。后來它又接拍了其他電影。
果汁兒順利的演藝生涯讓何軍對正向訓練法更加有了信心,他開始發掘寵物的商業價值。電影《心花路放》開拍前三天,導演寧浩想找一只與黃渤在電影中的形象相匹配的狗,結果找到了果汁兒。為了讓果汁兒更好地適應電影,寧浩甚至把劇本中小狗的名字改成了果汁兒。隨著《心花路放》放映后的影響力,果汁兒也成了明星,身價大漲。
在2009年以前,動物在電影的拍攝過程中,被當作道具對待。道具組一出發,動物們只好跟著攝影器材等一起被拉來拉去,非常辛苦。何軍覺得,參演電影的動物也是演員,于是堅持與攝制組簽訂演出合同。
在何軍的要求下,動物在攝制組有福利保障,吃住環境及用車都有講究,電影上映的時候還會被打上字幕和名條。小動物們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保護,何軍還為動物的拍攝設立了幾條原則:生病了不拍,難度太大的不拍,工作時間過長導致動物拒絕的也不拍。
采用正向訓練法,何軍培養出了很多優秀動物演員,除了后來又參拍鄧超電影《惡棍天使》的果汁兒外,還有和周杰倫搭檔變魔術的兔子、和周星馳搭檔拍廣告的豬,以及參與電影拍攝的貓咪、狗狗和鸚鵡……在何軍魔法般的訓練下,幾乎任何寵物都可以被培養成明星。
2017年3月到9月,響片訓練創始人凱倫·布萊爾創辦的KPA(響片訓練學校),聯合何軍在調良寵物職業培訓學校開設響片訓練認證課程。6月,調良寵物職業培訓學校巡回課堂在沈陽、成都、北京等地舉行,將何軍的正向訓練法與全國各地更多的寵物訓練者分享,受到了學員的普遍歡迎。
除了訓練寵物,何軍還培訓全國職業寵物訓導師,是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制定頒發的《寵物訓導師國家職業標準》編寫人。他希望與更多的伙伴合作,讓動物們得到在人類生活中應有的尊重。保護動物福利,改變行業未來,何軍和他的調良寵物學校在不斷地前行。
(編輯 張秀格 gegeprett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