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祝師基
“茶密”:讓茶杯自帶大腦,輕松泡出功夫茶
◎文/祝師基
喜歡喝茶的人不少,可愿意花時間泡茶的人卻不多。現在,一個叫石堅的女子為你做了一款叫“茶密”的智能茶杯,讓你從此輕松泡出功夫茶。

“茶密”
來自北京的石堅是上海某文化傳播公司創始人,她從小受茶文化熏陶,對茶葉有一些認識。可由于工作忙,對茶葉的泡法從來不講究,石堅使用的多是茶包,一包扔進杯子里,能喝好幾個小時。
2014年夏天的一天,她去福建某朋友家做客。主人很好客,為表示對石堅的歡迎,人家花了很長時間,給她好好泡了一壺茶。這一口下去,石堅被深深地震撼了:“天啦,這茶怎么這么好喝?”
“因為我給你喝的是好茶呀。”朋友笑著說道。
此次福建之行給石堅留下了深刻印象,臨走之際,她特地從朋友家帶回一小包昂貴茶葉,還專門買了成套茶具,想回去后自己泡茶喝。
但是,事情沒那么簡單,自己親手泡的茶又苦又澀,完全沒有在朋友家喝的那個茶味。
于是,不甘心的石堅給福建的朋友打電話詢問:“這到底是怎么回事?”朋友還是笑著告訴她:“是你的泡法出了問題。不同的茶脾性不同,對水溫、時間的要求也就不同。”
為了驗證朋友的說法,石堅就到附近的茶館探訪。回家后,照著法兒再次泡起茶來。這次,她是掐著秒表看時間。結果,來來回回試了好幾次,仍然沒有泡出茶的好味道來。
為此,石堅特意去網上查閱有關泡茶的信息。她發現泡茶效果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茶具:作為茶葉的配套用品,專業茶具目前每年銷售額在700億元左右。這是一個龐大的市場。而且,并非年輕一族不愛喝茶,其中一個較大原因是茶具不夠稱心如意。
傳統茶具有如下兩大明顯痛點:一是儀式感過重,泡茶往往耗時長、過程繁瑣;二是目前市場上的普通茶具,不能有效控制水溫,往往只適用于袋泡茶,而且泡出來的茶索然無味,影響了茶的味道。
那么,有沒有合宜的解決方案呢?
想到這兒,石堅望著眼前一堆茶具發呆了。她想:要是泡茶如同泡面一樣簡單,那該多好啊!
想著想著,石堅大腦里冒出了一個想法:現在啥都在智能化,那能不能也來制作一款智能茶杯,既可以讓它“讀懂”各色茶葉,自動調節時間和溫度,也使之操作簡單,讓用戶做“甩手掌柜”,等著喝茶?
為此,她征求朋友意見,問道:“如果有杯子可以幫你泡茶,你愿意喝茶還是喝咖啡?”誰知,朋友想都沒想,就回答說:“當然是茶了,提神還排毒。”
一個同事聽了她的想法,說道:“盡管能喝的飲料很多,但茶在中國人心中仍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果你能做出這種智能茶杯,我敢保證,都市青年絕對歡迎。”
聽到這些回答,石堅有了信心,她決定做出一款智能茶杯,讓日常泡茶簡便化。
2014年10月,石堅給自己的茶杯智能化行動取名為“茶密”,并召集了團隊馬不停蹄地開始了研發。
2015年元旦剛過,產品初見雛形。材料是由生物PLA做成,可以拆成杯蓋、茶漏、杯體、底座4部分。石堅對設計比較滿意,但杯子還不夠智能,例如對水溫的判斷存在失誤。石堅再次組織團隊技術攻關。
但那時,杯子外包技術人員負責產品芯片以及元器件,雙方溝通存在一些困難。為了讓“茶密”真正達到自己的設想,石堅痛下決心,自建技術團隊繼續攻關。
石堅將整個鏈條切分為設計、結構、技術以及供應鏈4大模塊,負責茶水配比、時間和溫度3個維度,將不同茶葉的泡制邏輯寫進芯片。這相當于給茶杯植入了一個“大腦”。
為確定最佳泡法,半年里,石堅翻過《茶經》,問過幾十位師傅,試喝了上百種茶,那段時間,辦公室到處堆滿了茶葉,她隨便逮著個人,都會拉來讓人家試試茶的口味。
2015年12月,“茶密”茶杯基本成型。這是一種通過藍牙與手機APP相連的智能杯子,內置一百多顆電子元件,包括各類傳感器藍牙、芯片、電池等等。收錄有100多款茶葉的泡制方法,茶杯自動感應水溫并調控時間。
用戶只要打開手機藍牙,掃描茶杯底部的二維碼進入茶密微信端,點開“我的茶密”,選擇好要泡茶的種類,就可以開始泡茶了。泡茶期間還有聲音提示,而且在微信服務號中還能一鍵換茶,方便易懂。即便是在不與手機信號連接的狀態下,仍然可以按照用戶的習慣泡茶。用戶也可以選擇默認模式,以90℃水溫泡制45秒,可適用于大部分茶葉。針對資深茶客,產品設有DIY功能,能自行設定泡茶參數。
經過后期測試、調整后,產品于2016年9月量產,第一批200臺。
為了讓陌生人試試“茶密”的效果,一次,她用此杯子泡了幾杯茶,請老茶客喝。客人喝了一會兒后,問石堅:“美女,你這茶多少錢一斤?”
石堅沒有當即回答,而是問道:“您看看值多少錢?”
“得800元一斤吧。”客人回答道。
聽到回答,石堅心里簡直樂開了花兒。因為,客人喝的這茶是200元一斤,現在客人卻說是800元的價格,那就充分證明茶杯把味兒泡出來了!“茶密”有了應有的價值。
2016年11月,“茶密”進駐天貓和京東平臺,1000臺很快銷售一空,且資深老茶客基本上貢獻了50%的銷量,這說明“茶密”經得起市場檢驗。
基于茶杯的功能,石堅為“茶密”設置了兩種主要消費群體:
一種是年輕人及白領消費群體,這些人開始追求喝茶質量,在居家或辦公場景下就可以喝到健康好茶。另一種是資深茶客,他們有喝茶習慣,又需要便于攜帶的茶杯,這樣無論走到哪兒,都能喝到自己泡的茶。
首批“茶密”售價是399元,2017年,“茶密”重新升級,增添了多種語言和音樂,顏色也可以隨意配搭,售價為499元,同樣受到眾多消費者的追捧。
一名新聞工作者這樣說道:“這些年我行走在山間地頭、車間廠房、科研院所,沒日沒夜地工作,特別需要一杯茶來提神醒腦。朋友送了我一個‘茶密’,使用之后讓我無時無刻不想念它,因為它能夠給我小杯濃茶的提神醒腦和那種令人驚艷的口感。”
一位老茶客在用了“茶密”后,深有感觸地說道:“杯子很小、很輕,也很結實,可以直接放在口袋里。這讓我每次出差都必須帶上它,滿足了我一切對茶的需求。”
除此而外,石堅還滿足了一些子女的誠意孝心需求,在原有茶杯基礎上增加聲音DIY功能,兒女將茶杯作為禮物送給父母時,可錄入自己的一些諸如“茶好了,小心燙”等聲音作為溫馨提示音。
2016年,“茶密”獲得了德國紅點“中國好設計”獎,2017年,又榮獲德國IF設計大獎。接下來,石堅將會在渠道布局上下工夫,除了電商平臺之外,產品也正在進入一些智能硬件、茶葉、生活類等相關的媒體平臺,向更多用戶推薦智能茶杯。
摘自《女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