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勒未來汽車行業藍圖,汽車技術日圓滿落幕
隨著汽車行業的不斷開放,自動駕駛以及車聯網需求的集體井噴加速汽車電子市場升級擴張。汽車電子技術發展的進程、參與的主體也變得更加多元化,技術內涵也在不斷豐富。汽車電子及智能化的快速發展,正在快速地重構整個產業,讓汽車與外界互聯互通,汽車本身正在朝著高度協同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方向飛速發展。
3月13日,2017汽車技術日(Automotive Day)于慕尼黑上海電子展開展前一天舉行,圍繞主題“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新技術與新趨勢”, 聚焦自動駕駛、電動車、車身電子等熱門話題。慕尼黑博覽集團協同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和上海市交通電子行業協會,總共邀請了業、學界的眾多嘉賓及500多名專業聽眾,共同探討未來智能汽車之路。
汽車行業半壁江山全到齊
參與“汽車技術日”的演講嘉賓有電動汽車重大項目監理專家組組長、原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王秉剛,清華大學智能網聯汽車車輛研究中心主任李克強教授,豐田汽車研發中心中國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伊藤伸一社長,長安汽車研究總院黎予生總工程師,上汽集團智能駕駛項目負責人劉奮總監,前途汽車(蘇州)有限公司吳歡總經理,長江汽車姜安寧副總經理,比亞迪汽車產品與技術規劃處楊見星經理等,可謂是中國新能源汽車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半壁江山匯聚!
4G/5G迅速發展,加速車聯網時代來臨
縱觀全球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動態,國際上智能汽車的市場目標及時間節點基本同步,均表現出政府推動、企業主導、基礎與標準先行的特征。國內整車發展與產學研合作方面針對智能網聯汽車也正在進行深入的合作,長安的2 000公里從重慶到北京的自動駕駛示范,學校和供應商有著緊密地合作。企業也針對產業發展的趨勢制定了相關的產品技術發展戰略,包括一汽“摯途”發展戰略和長安智能汽車“654戰略”等。同時,除了汽車企業本身之外,智能網聯汽車是一個跨領域的發展,在通信互聯網企業,包括BAT、華為、大唐也在積極地開展一系列相關突破工作。
同時,未來通信技術如4G、5G的發展,是智能網聯汽車真正意義上實現高度自動駕駛的必要條件。通過車和云端的信息交互和支撐,可以實現在廣域范圍的汽車安全;通過現有的4G技術的高帶寬、低延時、高可靠性,由協同式安全預警做到安全預警和提示。未來真正意義上的自動駕駛,不是全靠自身的傳感器,而是可以在復雜的情況下,通過地圖的實時下載做到局部區域的更加準確化。
智能汽車、移動共享互聯和自動駕駛,一定是汽車產業很重要的發展方向,而基于這些技術構建的共享移動的出行模式會是隨后交通系統里面的有機構成。據上汽集團智能駕駛項目負責人劉奮總監介紹到,整個汽車產業鏈,還是按照技術的成熟度、客戶的市場接受程度、用戶的可接受程度,逐步地推出更符合市場以及用戶需求的智能服務。在相同的時間軸上有這么幾類企業,會比整個產業鏈更快。而半導體行業跨界汽車行業的趨勢,在經過兩年的沉淀后,大家慢慢感覺到汽車工業的復雜與技術挑戰性,一種更加雙贏的合作會是隨后一些跨界資源要進入到這個行業很關鍵的渠道。
電動汽車關鍵在提高電池充放電能力,增加續航
對于環保而言,減少汽車CO2的排放是必不可少的。豐田汽車研發中心中國有限公司伊藤伸一社長于論壇上介紹了豐田公司2015年10月發布的豐田公司2050年環境挑戰,將通過進一步推廣混合動力技術以及推廣零排放的燃料電池汽車,在2050年減少90%的CO2排放。
不僅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已經取得驕人的成績,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比亞迪同樣也進行了探索。楊經理以智能手機的發展史舉例,將現在的汽車定義為Feature Car,未來終將會發展成為Smart Car,智能網聯汽車的生態同樣也是一個融合的生態,會融合PC、手機、電視、健康等產業,最終成為一個大生態。
上汽集團產品規劃經理的廖旻祎與我們分享了參會感受:“在汽車技術日活動上看到了許多廠商的汽車方案,通過這些新產品與解決方案找到了設計啟發與靈感,并了解市場發展趨勢?!?/p>
(來源:俞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