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INFORMATION
公開資料顯示,凈菜又稱為鮮切蔬菜、半處理蔬菜或輕度加工蔬菜,是對新鮮蔬菜進行分級、整理、清洗、切分、保鮮、包裝等處理,并使產品保持生鮮狀態的制品。消費者購買這類產品后,可直接食用或下鍋烹飪,免去了擇菜、洗菜的工序,大大節約了時間,其可食比例在90%以上。近日,記者走訪發現,凈菜已經悄悄走進了人們的生活,開始受到消費者的關注。據了解,凈菜加工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隨后在歐洲、日本等地迅速發展。當前,在日本及歐美一些國家,凈菜率占蔬菜總銷售額超過70%。凈菜近幾年在中國市場已悄然興起,在一二線城市的一些大型連鎖超市內并不鮮見。這種便捷+健康的凈菜模式已經吸引了不少忠實用戶。采訪中記者發現,消費者對于凈菜是否真正新鮮衛生,仍不能百分百放心。除此之外,價格較高也是阻礙凈菜進入更多家庭的原因。據了解,相比普通蔬菜,凈菜出現在貨架之前有大量的加工環節,因此價格也比較高,一般比普通蔬菜貴20%~40%。并且目前我國的凈菜項目尚無國家統一標準,凈菜加工、貯運、保鮮等商品化處理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大,尤其“冷鏈”技術尤顯薄弱。

近期,為期3天的首屆全國安全食材暨“三同”食品高端峰會在蘭考閉幕。本次峰會以宣傳貫徹國務院《“十三五”國家食品安全規劃》為背景,探討交流我國食品安全與產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和具體實施,為食品企業提供政策解讀和國際國內市場對接,為同線、同標、同質“三同”食品的推廣發展創造條件。與會代表圍繞如何保障食品安全、深入研究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如何提高中國食品質量安全水平等問題展開了探討。本次峰會期間,主辦方還組織了“國家對中小企業資金幫扶政策解讀與專項交流”“首屆全國安全食材暨‘三同’食品研討會”、嘉賓參觀蘭考鄉企“五農好”等活動。此次在蘭考縣召開“全國安全食材暨‘三同’食品高端峰會”,對于總結我國食品產業轉型升級的成功經驗、促進食品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必將有效促進社會各方聚焦群眾需求,加快完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不斷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持續推動食品產業提質增效、健康發展,為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做出更大的貢獻。
近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明確線上線下一致原則,要求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具有實體經營門店并依法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網絡銷售的餐飲食品應當與實體店銷售的餐飲食品質量安全保持一致。《辦法》規定,第三方平臺提供者需履行設置專門的食品安全管理機構、配備專職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審查登記并公示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的許可信息、如實記錄網絡訂餐的訂單信息、對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的經營行為進行抽查和監測等義務。縣級以上地方食藥監管部門查處的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有嚴重違法行為的,應通知第三方平臺提供者,要求其立即停止對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提供網絡交易平臺服務。送餐人員應當保持個人衛生,使用安全、無害的配送容器,保證配送過程食品不受污染。送餐單位要加強對送餐人員的培訓和管理。配送有保鮮、保溫、冷藏或冷凍等特殊要求食品的,要采取能保證食品安全的保存、配送措施。《辦法》明確,國家食藥監管總局負責指導全國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并組織開展監測。
近日, 2017全國動物健康與食品安全高峰論壇在北京開幕。會上舉行了“全國動物健康與食品安全倡議”啟動儀式,發布“動物健康與食品安全倡議”北京宣言,50家畜牧龍頭企業首批加入“全國動物健康與食品安全倡議”。“全國動物健康與食品安全倡議”北京宣言提出四個準則:養殖場堅決執行獸藥使用基本準則;屠宰企業堅決執行獸藥殘留檢測基本準則;獸藥企業堅決執行首要監管行動;食品商超企業堅決執行動物源性食品采購標準。據了解,有50家動物源食品產業鏈的龍頭企業(包括上述發起企業)成為首批加入倡議單位,涵蓋養殖、屠宰、飼料、檢測認證、獸藥、食品和商超等環節。

近日,為期3天的第三屆中國食品追溯技術全產業鏈高峰論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開幕。本次論壇繼續推動建立食品追溯體系,實現追溯信息互通共享,增強企業、消費者的追溯意識,提升社會公眾對追溯產品的認知度和認可度。旨在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張際文指出,目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要把提高食品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堅持強化食品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充分發揮追溯技術的作用,推動食品產業轉型升級、改善食品供給結構、提高食品供給質量,為確保“舌尖上的安全”提供強有力技術支撐。魏傳忠在《構建“五位一體”品牌電商質量支撐體系的探索與實踐》主題演講中提出,構建“以質量信用企業為主體,以產品質量標準為基準,以檢驗檢測為依托,以質量溯源為手段,以質量保險為保障”的全程質量管理系統,將有助于解決質量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打擊侵權假冒行為,有助于培育品牌和保護品牌。
在剛剛結束的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第十四屆年會暨第九屆中美食品業高層論壇上,食品圈以營養和安全為核心導向的最新技術悉數亮相。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所長丁剛強指出:“跟營養有關的疾病需要食品工業界做進一步的努力。健康是一個過程,如果只治療不預防的話,只會越治越忙,所以很多病應該早期干預,主要就是通過吃干預。”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食品界相關的高校、企業、機構都展開了營養為導向的行動。《國民營養健康計劃2017-1030》是食品產業向營養轉型的綱領性文件,國家衛生計生委食品司的張志強副司長解讀這一文件時,重點指出發展食物營養健康產業就要保證提供符合營養要求的食物,推進營養性優質食用農產品生產,提升優質農產品的營養水平,將“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在同類農產品中總體占比提高80%。加快食品加工營養化轉型需要科研力量對食品中有益成分的不斷挖掘,即使是再微小的事物也可能蘊藏豐富的營養寶藏。除了研發新產品,用新技術守護傳統工藝和傳統食品也異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