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淑君
古代的買買買
文/朱淑君
中國古代沒有雙十一,沒有購物節,但古代也有花式“剁手”大法。
一直有種說法,說中國古代是重農抑商,其實并非整個漫長的中國古代社會都是如此,也有重視商業的時候。
中國古人,在告別以物易物的時代之后,首先使用的貨幣是所謂的“貝幣”,就是海洋貝殼。《說文解字》中說:“古者貨貝而寶龜,周而有泉。至秦廢貝行錢。”到了西周,隨著青銅冶煉技術的進步,開始有了“泉”,也就是銅制貨幣,當然貝幣并未廢除。春秋戰國時期,銅制貨幣是各個諸侯國的主流貨幣,彼時的人們拿著各式銅幣,在各自國家瘋狂買買買。到了秦朝,各式貨幣都被統一為秦國的圓形方孔錢,就是所謂的“秦半兩”。這種錢的制式影響中國兩千余年,后世銅幣基本都是這種規制。
春秋時期,中國的商業就已經很發達,出現了很多著名的商業城市,譬如,當時齊國的都城臨淄就是一座非常繁華的大都市,堪比今天的北上廣。《漢書·地理志》也說齊“多文采布帛魚鹽”。到了戰國時期的田氏齊國時代,臨淄更是“海岱之間一都會也”。
如果在春秋戰國時期北方的燕國生活,還有買到國外商品的機會,不用海淘,不用代購。燕國地處河北易水流域,南通齊趙,東北與“東胡”接壤。《史記·貨殖列傳》云“燕亦勃礙之間一都會也”,“其民雕悍少慮,有魚鹽棗栗之饒,北鄰烏桓、夫余,東有貉、朝鮮真番之利”,燕國儼然是中原與北方游牧民族之間的商業樞紐,內與中原通商,外與諸胡貿易,商業相當發達。
整個戰國時期,基本上所有的諸侯國對商業發展都是鼓勵的態度。除了秦國,這個西部國家在商鞅變法之后,確立了重農抑商的基本國策,商業發展比較落后,秦國百姓又被訓練成服從的戰爭機器,“剁手”沒有多少機會,剁腦袋差不多!
秦國的這種農業本位的取向影響后世兩千余年,農業文明時代的中國人,很少有機會能瘋狂“剁手”了!在漫長的中國古代社會,貌似只有兩宋時代的中國人有那種“剁手”的福氣。北宋時期,城市管理已經打破了唐代的那種“坊”和“市”的隔閡,城市商業遠比前代繁華。《清明上河圖》已經很好地說明了宋朝汴梁城繁華的商業。
宋朝的中國人,還有逛夜市的幸福。乾德三年(965)四月十三,宋太祖詔令開封府:“令京城夜市至三鼓以來,不得禁止。”從此,飲食夜市不僅大量出現,而且非常繁榮。《東京夢華錄》里記載:“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要鬧去處,通曉不絕。”“冬月雖大風雪陰雨,亦有夜市。”白天沒剁夠,晚上出來繼續買買買!
南宋的臨安城,更是一座繁華商業都市,臨安帝都的百姓,買買買的機會更多啦!據吳自牧《夢粱錄》記載,南宋都城臨安的商品超過400個大類,城市居民還消費大量的奢侈品,“士夫一領之費,至靡十金之產,不唯素官為之,新仕亦效其尤者;婦女飾答之微,至當十萬之直,不唯巨室為之,而中產亦強仿之矣”。看來,在那時候,女人們就喜歡買高檔化妝品啦。在這種消費風氣的刺激下,宋代的市民消費市場不斷擴大,商品,尤其是奢侈品的制作技術不斷提高,產品更加精細,經營規模也不斷擴大。如果是生活在廣州和泉州這種港口城市,還有機會“剁手”買海外商品,無需出國,享受海淘服務!
宋代商業發達,宋人瘋狂“剁手”,隨之也促使中國產生了早期的紙幣——交子,“剁手”不必帶著沉重的銅錢啦!
古人花式“剁手”,春秋戰國和兩宋時代是最爽的,因為這兩個時代,正是古代中國商業文明最發達的時期。古往今來,在商業文明發達的時期,總是剁手黨最強大的時候。
(摘自《梅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