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季朗超
北京公交地面客流下降原因與抑制措施
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季朗超
北京公交集團是以城市地面公共交通客運為主業的大型公共交通企業。截至2016年底,北京公交集團共有員工99956人,客運車輛21651輛,運營線路1020條。2016年集團公共電汽車行駛里程12.76億公里,客運量35.27億人次。近年來,受地鐵快速發展、互聯網大巴和共享單車等出行方式的影響,北京公交集團客流大幅下降,客運量從2009年的49.66億人次下降至2016年的35.27億人次,下降了28.98%,客運市場占比也由2009年的75.32%降到了2016年的47.98%。
(1)軌道交通規模效應改變乘客出行方式。隨著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的不斷增長,交通擁堵日趨嚴重,公交車運行速度和正點率逐年下降,地面公交的運行速度慢和出行時間沒保證已嚴重影響到乘客選擇地面公交出行,成為制約乘客出行選擇的首要問題,而隨著交通擁堵加劇,很多乘客從選擇地面公交轉向選擇軌道交通出行。近年來,北京軌道交通飛速發展,目前已有運營線路18條。特別是從2009年至2016年,軌道交通加速發展,線路長度已達到554公里,增長為2009年的2.43倍,實現了軌道交通線網的互聯互通,網絡化運營格局初步體現,客流量大幅度增加。2016年地鐵客運量為36.6億人次,為2009年的2.57倍。軌道交通成網后的規模效應凸顯,給地面公交客運量的沖擊最為巨大。
(2)非首都功能疏解帶來客流的轉移。通過統計數據我們發現,中心城區客運量大幅下降。以今年1-5月為例,中心城區客運量同比下降13.82%,而負責郊區運營的八方達公司客運量同比增長0.42%。主要原因在于中心城區受地鐵線路開通、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共享單車等多種因素影響。其中:以動物園、大紅門服裝批發市場為代表的一批有形市場大規模外遷,產業疏解持續進行,自2016年以來每年疏解約40萬人,假設其中有50%的人乘坐地面公交出行,按照每人每天出行3人次計算,公交客運量將有約60萬人次受到影響,是地面公交客運量下滑的重要因素。
(3)共享單車發展對微循環線路沖擊巨大。我們對今年微循環線路客運量進行了梳理,微循環線路3-5月客運量同比分別下降15.54%、26.35%和20.50%,常規線路3-5月客運量分別下降12.50%、15.17%和14.35%,微循環線路客運量降幅明顯大于常規線路。我們查閱了大量數據,北京市共享單車2月份數量為20萬輛,自2月份以來迅猛發展,到現在數量迅速發展到100萬輛,每車日均騎行次數約4.5次,日均騎行客運量達450萬人次,共享單車的平均騎行距離為2公里,這極大影響了公交短途微循環線路客運量。
(1)“京津冀協同發展”拓展公交客運新空間。隨著“京津冀一體化”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建設進入快車道,為北京公交集團加強與軌道交通、城際鐵路等交通方式無縫銜接,拓展津冀公交客運服務,擴大服務半徑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同時,非首都功能疏解推動了產業結構的新布局,改變了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要求我們積極應對客運市場結構變化,拓展公交服務范圍,滿足廣大乘客出行需求。
(2)提高綠色出行比例激發政府出臺新政策。綠色交通成為未來交通發展的重頭戲。2016年,北京綠色出行比例已達到71%,到2020年目標要達到75%,仍需要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多方施策,鼓勵市民綠色出行。政府將通過行政、經濟和法律手段,在促進公交優先和限制小汽車出行方面推出新政,公交企業應發揮自身覆蓋面廣、線網靈活等優勢,在提高綠色出行比例中發揮主體作用。
(3)公共交通客運市場出現新變化。根據2015年9月國家發改委批復的《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二期建設規劃(2015-2021年)》,到2021年,北京將建成24條線路、998公里的軌道交通網絡,地鐵出行更加便捷。同時,共享單車、滴滴等互聯網出行方式不斷涌現、急速發展,正在逐步改變大眾的出行習慣,對公交企業的發展帶來極大挑戰。
(4)能源結構轉型升級帶來新問題。在交通運輸部的大力倡導和支持下,新能源公交車蓬勃發展,截止到2016年年底,全國新能源公交車的總量已經超過了16萬輛。北京公交集團大力推進電驅動公交車發展應用,預計到2020年末,電驅動公交車規模將超過11000輛,占公交車總數的50%以上。能源結構的轉型升級在充電設施建設、線網重新規劃、車輛搶修保養、運營效率保障等方面都給公交企業提出了新要求,帶來了新問題。
(1)豐富服務產品。北京公交集團從2013年首創定制公交模式以來,大力發展多樣化公交,陸續開通快速直達專線、旅游公交、節假日專線、高鐵快巴、節假日一站直達專線、團體定制班車等多樣化新產品,取得了良好效果。截至2016年底,多樣化線路共開行352條次,日運送乘客2.4萬余人。我們認為,細分乘客出行市場,豐富多樣化服務產品,提供多層次的出行服務供給,是未來一段時間公交企業發展的重要路徑。下一步,我們在鞏固既有多樣化服務線路的基礎上,圍繞“創新發展、橫向做大、縱向做強”的思路,繼續根據乘客出行特征與數據,擴大和豐富多樣化公交服務新品種,以供給側結構調整驅動需求增長;用互聯網思維和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進一步完善定制公交電子商務平臺功能,實施精準化、個性化營銷服務,全面提升多樣化公交服務的吸引力和競爭力,滿足乘客的多樣化服務需求和對服務品質提升的要求。
(2)拓展發展空間。一是實施“城優郊進”戰略。結合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北京公交集團與通州、房山等郊區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推進全市地面公交的統籌經營,為全面服務區域經濟發展、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提供了進一步支撐。最近,我們剛剛進行了八方達公司管理體制改革,通過改革統籌調整現有資源布局,城區逐步優化,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郊區,占領郊區客運市場,并以此為依托服務天津、河北地區。二是拓展經營范圍。為拓展新興客運市場,2016年我們積極爭取并中標了亦莊現代有軌電車T1線PPP項目和現代有軌電車西郊線的特許運營權,下一步北京多個郊區將規劃現代有軌電車線路,我們還將爭取更多的運營權,為鞏固地面公交客運市場主體地位以及企業改革創新注入新的活力。
(3)提高吸引力度。合理的線網布局、良好的運營秩序和智能化的調度指揮措施、便捷的乘客服務終端,都能夠提高地面公交的吸引力,其中線網優化效果是公交企業最大的效益,直接決定著公交服務質量和效益效率。北京公交集團在集團總部組建線網中心,按照“快、普、支、微、多、夜、郊”線網層級,主動進行面向未來的線網頂層設計。近期,我們要進行較大規模的線網調整,要把城區的重復線路、低效運力大量減下來,把減下來的資源投入到客流回升的線路上,發展微循環線路、加強與地鐵的接駁、開辟直達專線,使乘客出行更加便捷。同時,我們正在推進大數據系統和線路線網評價體系,提高數據分析質量,掌握線網優化后客流流向的變化,加強線網優化前后的客流分析和對比,對線路和線網進行精細化評價,精準診斷線路線網存在的問題。
(4)爭取政策支持。公交作為公益性企業,離不開地方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的政策支持,面對客運量持續下降的局面,公交企業應主動加強與政府部門的溝通,贏得理解和支持。一是爭取政府正確看待地面公交的發展狀況,平衡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系,優化公交企業績效考評體系。建議建立財政補貼與公交企業服務評鑒掛鉤與獎懲激勵機制,逐步淡化客運量指標考核,加強對公交企業“服務滿意度”指標考核。二是實施地面公交換乘優惠。免費換乘或優惠換乘已成為國內外很多城市采用的方式,如國內的上海、重慶、武漢、南京、成都等城市都建立了公交線路免費或優惠機制,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建議北京市和更多的城市實施免費或優惠換乘機制,形成微循環線路、普線、支線與骨干線路的接駁伺喂關系,通過票價優惠積極吸引乘客乘坐地面公交,固化一批客流。三是研究制訂公交運營服務標準。建議政府研究制訂有利于提升線路運營服務水平和促進公交優先的運營服務標準,企業按照運營服務標準,確保線路運營服務質量。四是完善公交配套政策支持機制。規范城市公共交通重大決策程序,形成較為完備的配套政策支持,如公交路權優先問題,加大公交專用道施劃力度,加快推進地面公交快速路網建設,讓公交快起來;綜合考慮軌道交通與地面公交適應性發展,發揮地面公交柔性的特點,與軌道交通相互補充,促進地下、地上公交協調運轉;解決清理路側停車等影響公交運營效率的問題,吸引更多乘客綠色出行。

(本文系6月29日在廣州召開的“城市客運分會專題研討會”的專題發言,刊發作了相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