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
(四川省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1)
四川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網絡輿情監測在質量安全應急管理中的應用
劉麗
(四川省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1)
當前,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逐漸成為重大民生問題、社會問題的聚焦點,引起各級領導高度重視、社會高度關注、群眾高度期盼。在此形勢下,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網絡輿情監控,為應急管理工作提供有效支撐,顯得尤為重要。自2008年廣元柑橘大食蠅事件發生后,四川省農業廳就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網絡輿情進行了關注,落實人員對網絡信息進行適時監測。但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網絡逐漸成為輿論的重要形成途徑,龐大的網絡信息量,僅依靠人工的方法難以適應新形勢下,網上海量信息的收集和處理,必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網絡輿情予以分析。
基于此,2013年,四川省農業廳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中心)轉變工作方式,與四川新聞互聯傳媒集團合作,依托省網絡新聞信息應急管理平臺輿情智能監控系統,通過人工監測與系統監測相結合的方式,對最近幾年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網絡信息進行了監測。
關注新聞網站、論壇、貼吧,以及全國知名微博認證賬戶、微信公眾號、新聞客戶端等媒體平臺,廣泛收集輿情信息,在可能或已經發生突發事件時,及時、動態性地了解和掌握有關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輿情的最新進展。對已經發生過或者網絡傳播范圍較廣的事件或話題,根據農產品生產時間節點和地域范圍,有針對性地開展重點輿情監測與收集。
2.1 識別熱點話題及敏感話題 根據首發媒體、評論數量、發言密集程度等參數,識別出給定時間段內的熱門農產品質量安全話題。利用關鍵詞搜索和語義分析,識別敏感話題。
2.2 主題跟蹤 對確認的熱門農產品質量安全話題,分析其在不同的時間段內,人們所關注的程度。
2.3 趨勢分析 分析新發表的文章或帖子,與確認的熱門農產品質量安全話題的關聯度。首先排除內容相同的轉載性文章或帖子,其次根據主題、內容,判斷文章(帖子)的契合度,確認是否是相關事件話題的補充或延續。
2.4 傾向性分析 對熱門事件話題系列文章(帖子)的觀點、傾向性進行分析與統計,尤其關注情緒性言論的比例。
2.5 突發事件分析 對突發事件跨時間、空間進行綜合分析,獲知事件發生的原因并預測事件發展的趨勢。
2.6 統計報告 根據輿情分析處理后的結果,生成報告。用戶可通過相關瀏覽器及手機APP瀏覽,運用信息檢索功能,根據指定條件對熱點話題及其傾向性進行查詢,并瀏覽信息的具體內容,提供決策支持。
3.1 收集 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發生后,網絡輿情監測能夠第一時間了解到輿論的方向,這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應急管理及處置工作至關重要。通過網絡監測,以最快捷、方便的方式,可了解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的主要風險因子、發生范圍及程度,還可掌握社會公眾對政府農產品質量安全應急管理政策、措施的政治態度。
3.2 分析 對所收集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網絡輿情信息進行比較、篩選、總結、歸納、分類、編寫,最后報送高質量的輿情快報,為應急管理決策者提供及時的參考。從最近幾年的監測情況看,農產品質量安全網絡輿論中,生產節點的謠言較多,情緒性言論較為突出,這類輿情主要是對突發事件及應急管理缺乏客觀、科學的認識,雖不能直接作為應急管理決策的依據,但要對其進行重點關注,有針對性地開展相關工作。
3.3 引導 加強關于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宣傳報道,有利于引導社會各方的思維和行為朝突發事件處置的正確方向發展。政府和公眾對于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存在分歧的原因有兩點:一是消費者對科普知識的匱乏,二是信息不對稱。基于上述原因,及時辟謠引導,達成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共識,對突發事件的處置和應急管理工作意義重大。
4.1 規范網絡輿情監測信息文本處理 對于新聞評論,需要濾除無關信息,保存新聞的標題、出處、發布時間、內容、點擊次數、評論人、評論內容、評論數量等。對于論壇及微博,需要記錄帖子的標題、發言人、發布時間、內容、回復內容、回復數量等,最后形成格式化信息。
4.2 加強網絡輿情監測人員培訓 要求受培訓人員能識別農產品質量安全主要風險因子,及時發現苗頭,并向應急管理決策者傳遞潛在的危機信息,引起有關部門注意,把事件消滅在萌芽狀態,避免區域性或者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的發生。與新聞媒體進行有效溝通,準確把握新聞報道對突發事件的傳播角度和輿論引導。

S158
C
1001-8964(2017)11-0012-02
2017-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