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霞,陳艷宇,楊春桃,王龍,曾紅光
(四川省草原工作總站,四川 成都 610041)
四川地區假儉草種質資源銹病抗性調查
劉霞,陳艷宇,楊春桃,王龍,曾紅光
(四川省草原工作總站,四川 成都 610041)
假儉草是禾本科蜈蚣草屬多年生草本,主要分布于我國長江以南各省區。喜暖熱濕潤的環境,在半干旱環境中也能適應。喜光稍耐陰,耐熱不耐低溫,耐澇性、耐鹽堿性差。喜濕潤、疏松的沙質酸性土壤,在土壤pH 4.5~5.5時發育良好[1]。銹病是對禾本科植物生長、發育影響最大的一種流行性病害,具有發生范圍廣、蔓延速度快、危害大等特點[2]。四川溫暖濕潤的自然條件極利于銹病的發生,因此,鑒定并評價假儉草種質資源對該病害的抗性等級,將有利于完善假儉草種質資源的抗性信息以及對該種質資源的有效利用。為了弄清假儉草材料在四川地區對銹病的抗性情況,我們采用田間目測法連續4年對29份假儉草材料的抗病性進行了調查和評價。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成都市新津縣文井鎮,地理位置東經 103°45′,北緯 30°29′,海拔 478m,地形平坦,黃壤,全年降水量987mm,年均溫16.4℃,無霜期297 d,全年日照時間1009.9h。該地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屬盆地中部濕潤氣候區,適宜于多種牧草生長,同時也是白粉病、銹病等寄生性病害易發區。
1.2 調查材料 參與調查的材料為西南片區保種項目協作組所收集的國內外假儉草種質資源共29份,其名錄及來源見表1。各假儉草種質材料按隨機區組排列,于2010年3月24日移栽,栽培管理一致,每個觀察材料設3次重復(3個小區),每個重復(小區)面積為4m2(2m×2m)。田間管理與大田一致,不施任何化學農藥。
1.3 調查方法 從2012年1月到2015年12月連續4年對29份假儉草材料進行田間感病調查,各小區采用5點取樣法,每點隨機調查20株,共100株,統計植株受害情況。
1.4 感病率統計 感病率=感病株數/調查總株數×100%。計算各個月份的平均感病率,以最高月平均感病率為指標,將抗病性分為5級,即:高抗(HR),發病率在30%以下;中抗(MR),發病率在30%~49%;感病(R),發病率在 50%~74%;中感(MS),發病率在 75%~90%;高感(HS),發病率在90%以上。
2.1 發病時期 從連續4年的觀測結果(表1)看,在假儉草整個生長期中,從8月開始部分材料在葉鞘及葉部出現條狀黃褐色銹病孢子堆,11月開始新孢子堆減少。表明在每年8~10月,平均氣溫為15~30℃時是假儉草銹病的易發期。
2.2 發病趨勢 由于受溫濕度的影響,不同時期假儉草各材料出現的病株數不同。從表1來看,參試的29個材料在不同時期發病株數存在差異,但總趨勢大多數相同,即8月份是發病高峰期。另外,2012~2015年從重慶農溪、湖南岳陽、深圳大學和國外引進的4份假儉草材料,其感病情況呈現抗性逐年增強的趨勢。
2.3 感病情況 按照《牧草種質資源抗性鑒定評價技術規范(試行)》中的抗病性分級標準,根據試驗觀測統計數據,參試的29份假儉草材料中,高抗材料有25份,中抗材料有4份,感病材料有0份,中感材料有0份,高感材料有0份(詳見表1)。

表1 2012~2015年假儉草銹病發病期統計表
3.1 通過試驗評價,參試的29份材料中,從重慶農溪、湖南岳陽、深圳大學和國外引進的4份假儉草材料屬于中抗材料,其余25份屬于高抗材料,并且該4份假儉草材料的抗性從2012~2015年呈現逐年增強的趨勢。
3.2 絕大多數參試的假儉草種質材料對銹病的抗病性強,只有個別材料是中抗。說明四川地區的假儉草不容易感染銹病。但在每年的 8~10月尤其8月份是草坪草感染銹病的易發期,仍然需要加強管理。此期應降低種植密度,適時修剪,注意通風透光;減施氮肥,增施磷鉀肥;合理灌水等,這樣就可以大大降低發病幾率。
[1] 陳默君,賈慎修.中國飼用植物[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136-137.
[2] 袁慶華,張衛國,賀春貴,等.牧草病蟲鼠害防治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環境科學與工程出版中心,2004.
S543.9
A
1001-8964(2017)11-0023-02
2017-07-03
劉霞(1980-),女,四川西昌人,碩士研究生,現從事牧草種質資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