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原南海艦隊獵潛艇73大隊667號艇艇長,張俊殿老師牽線搭橋。日前,記者在“風箏之都”濰坊見到了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戰,西沙戰區海上編隊指揮艦161號導彈驅逐艦艦長楊倫經老人。他雖然年過八旬,耳朵有些失聰,但對記者的到來還是表示了很大的熱情。
開頭的話
你從北京來采訪我,說明我與你們雜志和你有緣份,咱們中國人講究“有緣千里來相會”,就是這個意思。我今年82歲,耳朵也不大靈光,你大點聲問我大聲回答!話說回來了,人一上歲數記憶力減退,好多事都忘了。今天你來了,我就“東扯葫蘆,西扯瓢”,想起什么就說什么吧,反正都是我親身經歷的事。小張(張俊殿)年輕有文化記性好,他講的1979年2月17號開始的,對越自衛還擊作戰西沙戰區海上編隊(217編隊)的情況很對,我就不重復了。當時任217編隊司令員的聶奎聚及一些海指人員就在我們艦上。有關聶司令我們以后還有交往,待會兒再講。總之,由于我們217海上編隊的強大威懾,越南海軍從海防一直到峴港所有的海軍基地,連一條小舢舨也沒出動,一槍沒敢放。越南以為能為自己撐腰打氣的蘇聯海軍電子偵察船、驅逐艦、巡洋艦及“明斯克”號航母也都沒敢開火,只是做些“偷雞摸狗”的勾當,反倒把越南人氣得夠嗆!
總的講,在一個多月的海上編隊警戒巡邏作戰中,我們的導彈、火炮、甚至沖鋒槍、手槍都沒開火。雖然沒開火,但海軍參戰的事實是不容否認的。中央軍委賦予海軍的作戰任務是牽制、打援、保衛西沙和北部灣的突出部位。由于我們從海上做足了功課,越南因害怕我從海上攻擊它的后方,不僅不敢大規模向邊境增兵,還從柬埔寨調回了部分軍隊保衛河內、海防等要地,牽制的任務完成了。它的援兵沒敢從海上來,蘇聯的援兵也沒敢對我攻擊,說明打援的任務完成了。敵人妄圖對我西沙和海上石油鉆井平臺搞破壞的陰謀都被我徹底粉碎,保衛西沙和北部灣的任務也勝利完成。因為海軍艦艇部隊和航空兵的全力配合,廣西戰區正面進攻部隊的側翼安全有了可靠的保障,自衛還擊戰才得以按預定計劃進行。所以說,沒有打上仗不等于沒有參戰,這個道理應當搞清楚。記得戰前是南海艦隊副司令員田松向榆林基地部隊宣布的參戰命令。戰后,各參戰艦艇部隊還派人出席了廣州軍區的祝捷慶功大會。然后,中央慰問團特派副團長、第六機械工業部部長柴樹藩到榆林基地,向完成任務歸來的參戰艦艇部隊,宣讀了中共中央、人大常委會、國務院、中央軍委的嘉獎令和慰問信,向參戰人員頒發了“自衛還擊保衛邊疆”紀念章和慰問品。那個紀念章和慰問品可不是隨便發的,不是參戰人絕對沒有!可以說,那就是參戰人員的證明。海上參戰部隊主要的事實張艇長都講了,貴刊的這個欄目叫“口述歷史”,那我就把我當海軍的歷史講給你們雜志的讀者聽聽吧。
投軍記
我的老家是山東壽光,離這里30千米,祖上世代務農。我父親弟兄八個,都是解放前參加革命的干部。我自小到12歲,也幾次經歷生死,幸虧鄉親們掩護,才沒把小命兒丟了。
1953年春,我18歲高小畢業(小學六年級)應征入伍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進煙臺海軍炮兵學校無線電系學習。原準備要到朝鮮打仗的,七月停戰了就沒去成。煙臺炮校是培養干部的,招收的學員應該都是初中以上文化的。53年時,由于初高中生太少,我們這些高小畢業生也成了軍事干校招收的對象。我們共有200個人到煙臺炮校(即煙臺海軍航空工程學院的前身,前兩年本刊曾做過該院的專訪),學習海軍報務通信專業。經過近一年的培訓,畢業后我們20個人被分到中南軍區海軍,也就是后來的海軍南海艦隊。
當時,中南軍區海軍的兵力很弱,所屬的艦船都是繳獲、修復和招商局買的舊船艦,性能很有限。但當時臺灣海峽還由國民黨控制,他們經常攔截與我國有友好關系國家的商船,所以需要我們護航。從1954年下半年到年底我們總共為蘇聯、波蘭等國的商船護航84艘次。當時我在護航艦隊任報務組長。從榆林港開始的海軍護航,直到1957年73大隊的6艘04型獵潛艇正式服役后,南海艦隊算有了些實力,護航的任務才緩解了些。

與周總理的短促見面
1955年我回到艦隊任報務分隊長,先后到掃雷艦3-101、3-131和布雷艦3-102等艦工作。1958年,中國要援助越南海軍4艘廣州造船廠生產的50噸級的高速小炮艇(當時南海艦隊也裝備了這種小炮艇),我被指定擔任交船隊的報務組長,也參與這幾艘炮艇的驗收。那天,敬愛的周總理突然來到現場視察還和我握了握手,剛問了一句話,好像是問我多大了?就被負責保衛的人擁進了汽車。當時艦隊、廣州軍區、還有工廠都有保衛人員圍著總理,為什么呢?廣州造船廠有萬把人,大家一聽總理來了,都出來歡迎,很亂。廣州面對臺港澳,當時對敵斗爭形勢很復雜,萬一出點事,誰負得了這個責任!不過我到現在還有點遺憾,沒多聽幾句總理的教誨。
這4艘船試航后,原準備開赴海南島南端的榆林港,然后再轉去越南。結果,遇上大風,4艘小艇被刮到了3個地方。我所在的那條艇天線被刮斷了,我上去搶修,一個大浪把我沖了下來,幸虧我拽住了一個12.7毫米高射機槍的彈藥箱,才沒被沖到海里。如果那次我掉進大海,絕對死定了!因這次風浪,這幾條艇沒送出去,留在榆林基地成立了護衛艇42大隊,我留在艇上任職。
在272艇
剛才講了,南海艦隊有了04型獵潛艇以后,成立了73大隊,當時是南海艦隊的“寶貝”。我因工作出色,1959年被抽調到大連海校專科班進修了4個月,回來后到73大隊271艇上當了副艇長,后來升任272艇艇長。272艇是有光榮傳統的,1962年、1964兩次參加打擊蔣幫武裝特務船的戰斗,出色地完成了殲敵任務,榮立集體三等功、集體一等功各一次,多人立下戰功。我艇在部隊建設和管理上也是卓有成效的。曾任南海艦隊副參謀長的胡凱、1988年在南沙指揮“3.14”海戰取得輝煌勝利的陳偉文等人都是從272艇走出去的。我接任272艇長以后,先后跟我搭擋的有艾慶舜政委、蔣湘卿政委。272艇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是連續多年的海軍標兵單位,《解放軍報》、《人民海軍報》曾多次報道過該艇的事跡。當時272艇在南海艦隊和海軍都是響當當的旗幟,是過硬的。直到現在,我們一些老同志還都引以為自豪。
艾慶舜政委是山東濟陽人,跟我同年入伍的,都是經過通信業務培訓后分到南海的,不過他學的是視覺信號通信(旗語、燈光),我學的是無線電報務通信。他后來從汕頭水警區副政委位置上退休。我在1971年從七十三大隊副大隊長位上調任051型導彈驅逐艦艦長。
學習051型驅逐艦
051型導彈驅逐艦是我軍第一型成批生產,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驅逐艦。廣州造船廠1970年開工建造南海第一艘051型導彈驅逐艦,當時舷號240。艦隊也開始從各大隊選調人員組建艦員隊伍。73大隊包括我調去干部三人,那兩位一個槍炮水雷部門長、一個觀察通信部門長;還有戰士若干名。

我國于1964年爆炸成功第一顆原子彈;1966年原子彈導彈結合又成功,但那只是射程幾百千米的短程彈道導彈。為了我們的導彈核武器真正成為核威懾力量,必須進行洲際導彈(射程在8 000~1萬千米)的試驗。美蘇洲際導彈發射都是射向廣闊的海洋,要對導彈進行全程操控,必須有一支龐大的測量船隊。而這樣的遠洋船隊,必須有大中型軍艦護航,如果沒有軍艦護航,那么洲際導彈彈頭會被不懷好意的國家撈走,彈頭中所有儲存的各種技術參數就會被外人獲得,這是絕對不能允許的(時至今日,我國于1980年發射的洲際導彈的各種關鍵技術參數仍是絕密的)。而當時北海艦隊有購自蘇聯的4艘火炮驅逐艦;東海艦隊幾艘按蘇聯“里加”級護衛艦來件組裝的護衛艦、還有半仿制半自研的65型護衛艦,這幾型所謂的“大艦”根本就不具備為測量船隊護航的能力。于是在周總理的主持下“7.18工程”上馬。工程剛開始不久,“9.13”事件出現,它又成了所謂的“黑工程”,所幸不久重又上馬。這是當時海軍“天字第一號”的工程,全國有400多家工廠、研究所參與其中。與此同時,有關艦長的培訓也開始了。
我帶著4名“準艦長”到大連海校培訓了幾個月(本來時間還長,因為9.13事件,楊老他們也“提前”結業),回到了南海艦隊。
051型導彈驅逐艦全長132米、寬12.8米、吃水4.6米、標準排水量是3 250噸,滿載3 670噸,2臺蒸汽輪機、72 000馬力、最高航速32節。前后各1座雙聯裝130毫米58倍口徑艦炮,射程2 940米,每分鐘能打17發。還有多座雙聯裝37、25毫米小口徑自動炮。051艦的主戰裝備是2座三聯裝“海鷹”反艦導彈,射程95千米。這種導彈體積很大,抗干擾性不好,又是亞音速,發射角度很小。還有,這種導彈是液體發動機,燃料有劇毒,不僅裝燃料麻煩,卸燃料也很麻煩。我在161上當了好幾年的艦長,但一次也沒打過“海鷹”實彈。051型現在看是老掉牙了,但在當時,絕對是尖端武器,那陣子南海艦隊就兩艘051型,160(廣州號,后因事故沉沒)和我的161(長沙號),后來又多了幾艘。所以,當我們從大連海校回到廣州后,南海艦隊政委段德彰把我叫到他的辦公室,嚴肅的對我講,讓我當“老母雞”,培養好4套051型的班子,好接收新軍艦。
那陣子我確實非常忙,全心全意地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051型艦的額定編制是328人,但我的161上常年都有500多人,一崗雙人學習,甚至幾個人學習,這些人后來都成了各艦的骨干。
出任護衛艦大隊長
忘了是哪一年的事了,南海艦隊田松副司令員突然找我談話,讓我到護衛艦一大隊任大隊長。開始我不愿去,他說,你在161當艦長,艦再大也是1艘,而一大隊有4艘護衛艦(501~504)這是組織上培養你。田松副司令員在當時可是鼎鼎大名,他是著名小說《林海雪原》書中主人公少劍波(203)的頂頭上司團長(201)的原型,我們私人關系也不錯。于是我就到一大隊接了這個大隊長的“印把子”。大隊共有4艘65型國產輕型護衛艦。是榆林基地的直屬部隊“掌上明珠”。所以在自衛還擊戰期間,217編隊的指揮員聶奎聚司令等人有時也在65型護衛艦上。

從1965年到1969年,國家共造了5艘65型護衛艦,差不多都給了南海艦隊。第1艘65型是在上海江南造船廠造的,后4艘都是在廣州造船廠建的。
65型護衛艦艦長90米、寬10.2米、滿載排水量1 249噸。2臺柴油機2×6 600馬力,雙槳推進,最大航速21.5節。3門56倍口徑100毫米主炮,射程2 250米。4座雙聯裝37毫米艦炮,還有高射機槍和較強的反潛能力。65型還是我軍艦艇中第一種安裝空調的軍艦,這在炎熱的南方海區是極受官兵歡迎的。但當我接手這4艘護衛艦時,情況卻很嚴重,這其中還有一件事與聶奎聚司令有關。有一天,他找到我,先是聊了一會天。當他知道我的長輩(父親及叔伯)姓名時很驚奇,因為他們曾經是聶司令的手下。“想不到我的兵的兒子都當大隊長了。”聶司令高興地說。

然后,他嚴肅地對我講:“最近我們國家主席要到東南亞訪問。而這一帶海空情況比較復雜,為了防止他的專機出現意外,上級要求派出兩艘護衛艦負責這一帶的海空安全,艦隊決定讓你來完成這個任務!”我聽后嚇了一跳,忙說:“聶司令,我這4條艦只有一條腿能動(4艘護衛艦的8臺主柴油機只有一臺是好的),其余的都有毛病!”“那你自己想辦法吧!”聶司令硬梆梆地甩出這句話,就揚長而去了。
于是我連夜召集4艘艦上的主要部門長和技術骨干開會(65型護衛艦全編制128人),研究決定“拆東墻,補西墻”,先搶修出兩艘好艦完成任務再說!好在這些艦都是廣州造船廠出的,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經過我們大隊官兵的日夜苦干和廣州造船廠的大力協助,終于完成任務。后來,兩艘護衛艦在6天之中,圓滿完成了這一海區的專機安全保障任務。也是老天保佑,那6天,每天都是風平浪靜的。任務完成后,海軍、南海艦隊還有段德彰政委都向我們發了賀電,段政委的賀電直接稱聶、楊……
陪同許世友司令員視察
我任161艦長時,印像最深刻的一件事就是陪許世友司令員視察,具體是什么日子我忘了。1974年初,許世友由南京軍區調任廣州軍區司令員。他要到軍區所屬的沿海島嶼要塞和守備部隊去視察。由我們161艦一南海艦隊最好的軍艦當他的座艦。這個任務令我既興奮又緊張。興奮的是能陪大名鼎鼎的許世友將軍出航視察,緊張的是必須絕對保證他的安全。
我把自己的艦長室讓出來給他住。艦長室還是比較寬敞的,有床、書桌、柜子和一個長沙發,他睡床我睡沙發。知道許司令愛喝口兒,我們還準備了幾瓶茅臺。

那天,許司令帶著一個警衛員、秘書和軍區及艦隊作戰部的幾個人上了我的161艦。他是個黑胖子,穿著很樸素,布鞋布襪子,一點架子也沒有。吃飯也不講究,他沒帶廚師。161艦上的炊事員也是山東兵,前幾年常來看我,他的廚藝一般。其實也沒什么好菜,只是有些海鮮,當時南海魚很多,非常便宜,另外還有我們艦上帶的罐頭。許司令一天三頓酒,每頓也就二三兩,他喝酒是一口悶,端起酒杯一張嘴就下去,仿佛酒不經過口,直接倒進嗓子里,他不喝啤酒。吃飯就一小碗米飯,幾口就吃完了。
有一天,我們坐在艦長室聊了一夜,東扯西拉什么都有。我記著他問我對艦隊領導的印象如何;他們常到161艦來不?當然他也詳細地問了161艦的裝備和戰斗力。他不抽煙,但也不煩別人抽煙。那天晚上,他沒睡,我自然也不敢打盹,只能拼命抽煙。一晚上我抽了差不多一條(10盒)大前門(其實楊老現在煙癮還很大,在與記者交談時,他幾乎是一根接一根地抽)。
每到一處,161艦泊下以后,他就乘坐交通艇,或是直接由碼頭乘車去視察,一次兩三個鐘頭。早就聽說許司令槍法好,那次我算領教了。有一回他的警衛員在后甲板上用小口徑獵槍打飛鳥,5槍才打中一只。許司令瞪了他一眼,接過獵槍,三槍打中了三只……
行了,聊得差不多吧?“頭上一句,腚上一句”人老了都這樣。楊老說完又抽開了。坐在一旁的老伴兒講:“你說讓他少抽吧,他說我這輩子就這么點嗜好!”。
這真是一次別開生面的采訪。但令我們感到心痛的是,就在本文即將付印之時,楊倫經艦長卻永遠離開了我們。在這里《兵器知識》全體記者、編輯,并代表廣大讀者向這位可敬的前輩致以由衷的敬意!
原南海艦隊獵潛艇73大隊667艇長張俊殿老師為此次采訪提供了關鍵幫助,在此致以由衷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