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這個圈兒,就是一個大雜燴,里面的玩家們來自天南海北,每個人的理念也都不一樣。正是這樣的大雜燴環境,造就了很多玩家們見到的“經年累月”的誤區。今天找了幾個常見的但是又不容易被識破的誤區,和大家一起聊聊。
千年琥珀,萬年蜜蠟
千年琥珀,萬年蜜蠟,這句話相信玩文玩的人都知道,但是并不是說蜜蠟它就是琥珀在形成過程中的“進階”產物,蜜蠟只不過是不透明的琥珀。之所以會不透明,是因為里面的顯色離子和琥珀酸的含量不同引起的。琥珀酸的含量引起的變化,同樣也適用在白蜜蠟上,這也可以解釋白蠟為什么要稀少一些。
赤玉是南紅瑪瑙的古稱
南紅古稱赤玉,這是很多人和商家的口頭禪。但是要糾正一下這個問題,赤玉并不是南紅,赤玉的產地雖然叫肅慎(《后漢書·東夷列傳》:“挹婁,古肅慎之國也。 在夫馀東北千余里,東濱大海,南與北沃沮接,不知其北所極。土地多山險。人形似夫余,而言語各異。有五谷、麻布,出赤玉、好貂。”但是并不是甘肅和云南(而且云南叫滇!)。肅慎是東北的一個民族,這里說的赤玉應該是東北等地產的瑪瑙,也就是戰國紅。
中老年人喜愛收藏折扇
通常,在人們印象中,喜歡收藏折扇的都是四五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或者是畫家、書法家等文化從業者。但據業內人士透露,折扇作為傳統文化的載體,目前已成為年輕人體現文化的符號之一。折扇收藏群體開始年輕化,其中不乏“70后”“80后”的身影。
瓷器上的瑕疵影響其價值
收藏界里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瓷器有毛,不值分毫”,說的是瓷器上的瑕疵對其價值的影響。中國傳統收藏觀念里非常注重器物的完整美,如有破損,會使觀賞價值和交易價格大打折扣。這是不準確的。眾所周知,瓷器是較難收藏的一類收藏品,陶瓷的燒制、運輸、使用等各個環節都易損、易壞,又經過幾百上千年的戰亂、變遷等,能流傳至今且又完好無損的寥寥無幾,像世界各大博物館中的現存名窯藏品也是以件計,幾件、幾十件。
金剛菩提不可以沾油
對于干手的朋友來說,在金剛表面涂薄薄一層嬰兒霜,隨之盤捻,使之均勻浸入金剛表面待其盤干。這樣既可有效幫助上色,同時還可對干燥脆裂的樹籽加以保養。但次數不宜過多,即達到了加快上色的目的,又不會影響其盤玩效果。綜上所述,金剛可適量涂油保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