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老伴康復奶奶玩直播

老兩口直播中
76歲的曹雪梅奶奶最近玩直播火了。跟別人直播唱歌、跳舞、唱京劇不同,她直播幸福。因為老伴崔興禮患有中風和阿爾茨海默癥,她把直播當成陪伴和幫助老伴康復的方式。
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的一個普遍特征是頻繁出走。崔興禮就走丟過一次。
2015年秋季,崔興禮在客廳看電視,曹雪梅在房間里寫回憶錄,寫得入迷了。到了中午做飯時間,她出來一看,電視開著,大門敞著,人不見了,找了一氣沒找到,趕緊打電話給大女兒崔紅。
六個小時后,女婿小桂在離家兩公里的武漢大道找到了老丈人。當時,崔興禮一個人在馬路上慢慢地走,走一會兒,停一會兒,四處張望,很茫然的樣子。他問小桂:“曹雪梅呢?”
一見面,曹雪梅就抱著他哭:“你跑哪兒去了?”他說:“我找你去了啊。”
從那以后,曹雪梅再沒有寫那本未完成的“回憶錄”。這個想法誕生于照顧他最辛苦的一年,“我覺得這一生太苦了,寫出來會舒服一點”。她只寫了七頁紙,從出生寫到結婚,從人生的長河來看,苦日子才剛剛開始。
曹雪梅出生于江蘇沭陽縣。1962年,經人介紹,她和崔興禮相戀了。家人強烈反對,說崔家不光太窮,家庭“成分”還不太好,逼她給崔興禮寫信分手。正參與建設南京長江大橋的崔興禮收到信,茶不思飯不想,向領導請了假,邊走邊打聽,花了三天,終于找到三百里外曹雪梅老家。在她家里,崔興禮掃地、擦桌子,什么活兒都干,討得了岳父母的歡心。
直播粉絲問爺爺是怎么追到奶奶的,崔興禮說:“不容易。”曹雪梅笑著接下話頭:“追美女都不容易。”
不久,曹雪梅到新沂縣的農場養豬。迫于大哥的壓力,她再次和他分手。崔興禮又請假從南京回來追她。那一個月,他每天早上出發,走三十里路去農場看她,晚上再跑回去,天天如此。
真情感動了曹雪梅,1963年五一勞動節,兩人在南京結婚。婚后,他陪她到處逛,她在前面跑,他在后頭追,他拉胡琴,她唱歌,琴瑟和鳴,無憂無慮。如今回想起來,那是曹雪梅人生中最快樂的一個月。
1965年,南京長江大橋工程收尾,曹雪梅挺著大肚子隨崔興禮到湖北枝城,建設枝城長江大橋。在租住的茅草屋里,曹雪梅生下了大兒子。為了改善伙食,崔興禮每天晚上去捉青蛙,周末去釣魚,曹雪梅則在山坡下種菜、養豬、養雞,每天做好飯菜等他下班,不管多晚都等他回來一起吃,“他不回來我不吃飯”。
枝城六年工程結束,曹雪梅又跟著崔興禮去了山東濟南,在工地挖溝、擰螺絲、背水泥。她低血糖,常常一天昏倒幾次,但四個孩子要養活,“再累也得干”。
改革開放后,崔興禮隨大隊去廣東建設,曹雪梅則和所有家屬工一起,在武漢大橋局留守處定居。此后近二十年,兩人聚少離多,一年只見一次。曹雪梅一人帶四個孩子,過著一個雞蛋分四份吃的生活。她白天在廠里上班,晚上加工5分錢一斤的蘭花豆,周末帶孩子們去江邊挖野菜。
1989年,崔興禮去緬甸援外,一去就是五年,直到1994年大兒子出車禍去世才回國。
老大是曹雪梅最偏愛的孩子,她悲痛欲絕,崔興禮從緬甸趕回來,一直抱著她哭。那段難熬的日子,主要是崔興禮在照顧她。
至今,子女們從不在曹雪梅面前提起大哥,清明也不帶她去掃墓。別人問她有幾個孩子,她總是回答:“四個。”
1997年,曹雪梅終于熬到兒女工作,正準備松口氣的時候,崔興禮病了。
前幾年,崔興禮經常半夜起來,找不到廁所,一開大門就拉,門口、樓道、樓梯口,到處都是大小便。有次凌晨三四點,曹雪梅打掃完了還聞到臭味,把門一關,發現門縫里都是大便,又拿紙巾一點一點地擦。
天天洗,天天往外跑,天天睡不了覺,“太磨人”。曹雪梅不止一次對他說過:“崔興禮,人家死了都哭,你死了我放鞭炮,你不死,我就死了。”
這當然是賭氣的話,但崔興禮確實走過一趟鬼門關。
2015年初,崔興禮因血糖高住院,大小便失禁嚴重,護士給他插導尿管,導致發炎,引起發燒。一天早上吃完飯,他突然就不睜眼了。醫生下了病危通知書。
在醫生的搶救下,崔興禮慢慢醒過來,大喘了一口氣,說:“我見到閻王爺了。”
盡管有兒女換班,曹雪梅還是天天守著老伴。她說:“我不放心。”這么多年,崔興禮的吃喝、用藥、按摩、打針都是曹雪梅來做,孩子們照顧她都不放心。
但今年76歲的曹雪梅總有照顧不來的一天,“再過幾年,我就拽不動他了。”她打算等家對面的敬老院辦起來后,就跟他一起去敬老院,這樣可以隨時回家。
撰寫回憶錄的大計擱置后,曹雪梅突然想上電視,展示老年人的風采。孫女貝貝就提議她去做直播,告訴她:“這里面有很多人,你去跟他們聊天吧。”
2016年7月,曹雪梅正式開始直播,每晚8點,唱唱跳跳,“特別嗨”。后來白天她也做直播,有時一天直播八九個小時。子女們擔心父親沒人照顧,一度反對。曹雪梅堅持:“你爸是變壞了還是變好了?”
的確,崔興禮在一天天變好。原來他整天不說話,說話也聽不懂,參與直播后,不但講話清楚了,還會唱歌,點什么唱什么。更重要的是,他重新記起家人了。
崔紅分析,阿爾茨海默癥患者需要多交流、多思考、多回憶,但以前父母兩個人在家,一天到晚也說不了一句話。現在有了直播,曹雪梅天天問他問題,說對了年齡,就鼓掌鼓勵他;找對了廁所,就親他一口。這對父親的病情顯然有好處。
看直播的網友大多是年輕人,都喊她“奶奶”。勸她少播點,她說不行,“孩子們都等著我呢!”她喜歡給孩子們傳遞正能量,常自己編順口溜鼓舞他們:“男孩女孩都一樣,個個都是好榜樣,開飛機、開大炮,宇宙飛船再往上。做好祖國接班人,人民需要你。”
曹雪梅前半生顧家,后半生照顧崔興禮,感覺“一輩子白活了”,所以她才想寫自傳、上電視。
每次看到70多歲的老人還在賣菜,她就羨慕不已。她想開一家餐飲店,“本小利大好賺錢”;她想去敬老院,教那些不能下床的老人如何鍛煉;她想去香港、臺灣,老年人不收門票。她哪里都想去。“想也沒有用,把爺爺照顧好了,就值得了。”她說。
曹雪梅盼著,再過半年,“爺爺肯定會更清醒了”。她知道這個病無法康復,可直播帶來的變化太大,讓她抱著一絲希望,希望奇跡發生,希望他能好起來。
直播時,崔興禮經常答非所問,但當網友問他“老婆叫什么名字”時,崔興禮脫口而出“曹雪梅”。
曹雪梅說:“這個名字他永遠記得,他不會忘記的。”又問他:“曹雪梅現在在哪里?”
“不知道。”
“她在你家啦,你回去吧。”
“真的?”看著崔興禮木然的臉泛起一絲生動,曹雪梅的聲音忽然變得異常溫柔:“真的。她在家等你了。”
摘編自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