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婷
眩暈別大意,可能預示多種病
◎文/周婷

介紹
周婷,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腦病四科副主任醫師,中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第五批國家名老中醫繼承人,有豐富臨床經驗,擅長中醫藥針刺治療神經系統疾病,承擔多項科研課題,發表相關科技核心期刊論文十余篇,曾獲安徽省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三等獎。
門診時間:周二、周四、周六下午
星期一的神經內科診室迎來了兩位眩暈患者。
張阿姨,58歲,平時身體挺健康的,每天里里外外忙得不亦樂乎。可是近3天來,每次睡覺時,她一向左側翻身就感覺天旋地轉,惡心嘔吐,天天如此。張阿姨不禁犯起嘀咕:該不會是中風了吧?在家人的陪伴下,她來到了我院神經內科就診。醫生經過問診和專科的體檢,初步判斷張阿姨的眩暈不是中風引起的,而是耳石癥,經過手法復位和中藥的運用,張阿姨的眩暈癥狀當場消失。
另一位就診的劉爺爺,78歲,眩暈一周,感覺頭重腳輕、昏昏沉沉,他以為只是年紀大了,休息休息就能緩解。可是一天早上,劉爺爺一起床,突然發現自己不能說話,也不能吞咽了!老伴陪著他來醫院一做顱腦磁共振,竟是腦干的梗死急性期!被醫生急忙送進了病房。
同樣是眩暈,患者家屬就不明白了:劉爺爺暈的癥狀不如張阿姨那么明顯,為什么病情卻反而更嚴重?今天我們就來談談老年人的眩暈癥。
其實絕大多數人一生中均會經歷眩暈。眩暈更是老年人的一種常見癥狀,是神經內科和五官科門診的“常客”,該癥狀是機體對空間定位障礙而產生的一種運動性或位置性錯覺。引起眩暈的病因很多,按照病變部位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周圍性眩暈和中樞性眩暈兩類。中樞性眩暈約占眩暈發病總數的30%,是由腦組織、腦神經疾病引起,比如聽神經瘤、腦血管病變等;周圍性眩暈約占70%,多與耳部或前庭疾病有關。周圍性眩暈發作時多伴有耳蝸癥狀(聽力的改變、耳鳴)和惡心、嘔吐、出冷汗等植物神經系統癥狀,癥狀相對更為明顯。部分周圍性眩暈患者可有反復發作性眩暈,并能自行緩解。
說到這里,有必要先來明確下眩暈和頭暈兩個概念。其實這是兩個不同的癥狀,但很多患者將其混為一談。廣義的眩暈,可分為真性眩暈和假性眩暈:真性眩暈相當于我們所特指的“眩暈”,其特征癥狀是具有明顯的自身或外物旋轉感,常由眼、本體覺或前庭系統疾病引起。假性眩暈就是我們常說的“頭暈”,患者感覺“飄飄蕩蕩”,沒有明確轉動感,多由全身系統性疾病引起,如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貧血、尿毒癥、藥物中毒、內分泌疾病及神經癥等,都會導致輕重不等的頭暈癥狀。所以,嚴格意義上說,眩暈和頭暈不是一回事,且眩暈的嚴重程度與疾病的嚴重程度不成正比,其病因多種多樣,治療更應該分別對待。
眩暈癥狀可能預示著一些疾病,臨床常見的眩暈癥如下:
(1)耳石癥——眩暈的主力軍
臨床上最為常見的眩暈癥,又稱良性位置性眩暈。起病突然,當頭處于某一位置時即出現眩暈,可持續數十秒,轉向或反向頭位時眩暈可減輕或消失。可見顯著眼震。眩暈持續時間差別很大,發病后多數在幾小時或數日內自行緩解或消失。
(2)梅尼埃病——暈到耳聾為止
為內耳迷路動脈痙攣引起的迷路水腫所致,故又稱內耳眩暈病。好發于中年人,臨床表現是眩暈呈間歇性反復發作,間歇時間不定。常突然發生,一開始眩暈即達到最嚴重程度,頭部有活動及睜眼時加劇,多伴有易摔倒、耳鳴、耳聾、惡心、嘔吐、面色蒼白、脈搏緩慢、血壓下降和眼球震顫等癥狀。每次發作持續時間數分鐘至幾小時不等,個別甚至持續數日。每次發作過后疲乏、思睡。間歇期身體平衡與聽力恢復正常。多次發作后,眩暈癥狀隨患側耳聾的加重反而減輕,發展到完全耳聾時,眩暈也消失。
(3)椎基底動脈系統缺血性病變——專門欺負老年人
該類型的眩暈為中老年最為常見,也是最需要及時干預的類型。按臨床表現可分為:
①短暫缺血發作型。發作無定時,可一日內數次或數日一次,一般數分鐘至半小時緩解或消失。輕者僅有眩暈感,站立不穩,重者頻繁發作,進展為完全性迷路卒中。
②進展性卒中型。發病后眩暈、耳鳴、耳聾持續進展加重,數日后達高峰。
③完全性卒中型。發病后數小時,眩暈、站立不穩、耳鳴、耳聾達高峰,明顯眼震。數周后癥狀可逐漸減輕。常有聽力障礙、長期頭暈的后遺癥。
還有一些病變也可能導致眩暈,如小腦出血、頸部病變、顱內腫瘤、顱腦外傷、藥物或毒物中毒、炎性脫髓鞘疾病等。所以一旦出現眩暈時,應及時就診,對癥治療,防患于未然。
眩暈的發作往往并無先兆,有些誘因尚不確切,但注意以下一些小細節,可在一定程度上預防眩暈的發生:
(1)因頸椎病而致眩暈者,應避免長時間伏案工作,不宜睡高枕。
(2)長期反復發作眩暈的患者常伴有焦慮,應注意勞逸結合,保持情緒穩定。肝陽上亢者更應避免暴怒等不良刺激,以防血壓驟升發展成中風。
(3)嚴格遵照醫囑服藥,如降壓藥、降糖藥,不得擅自增減,以防血壓過高、過低或低血糖等而出現眩暈。
(4)避免體位突然變化,防止體位性低血壓引起的眩暈。
(5)注意飲食。痰濁中阻者,應少食肥甘厚膩;素體肥胖者,適當控制飲食,可常食荷葉粥,升清降濁。
(6)節制房事,修身養性,積極治療可導致眩暈的原發病。
(7)預防感冒。前庭神經炎引起的眩暈,30%有前期感冒病史,推測病毒性感染是其發病因素。故增強體質、減少感冒有助于預防此類眩暈的發生。
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如果眩暈發作,該怎么辦?
(1)注意觀察眩暈發作的時間、程度、誘發因素、伴隨癥狀,注意血壓、脈搏的變化,做好記錄。血壓偏高者,應1~2小時測量一次,有異常者及時匯報醫生。
(2)病室保持安靜、舒適。空氣要新鮮,光線宜暗,避免噪聲,保證老人得到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3)眩暈輕者,可適當活動,但不宜過度疲勞。眩暈急性發作時,應臥床休息,閉目養神,減少頭部轉動,切勿搖動床架。癥狀緩解后方可下床活動,動作應緩慢,防止跌倒。
(4)發作時出現惡心、嘔吐者,可按壓雙側內關、合谷、足三里穴,以降逆止嘔。及時清除嘔吐物,以免惡性刺激。
(5)眩暈嘔吐甚時,湯藥宜少量多次頻服,可在服藥前口含鮮生姜或滴幾滴姜汁于舌上。
(6)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宜。肝陽上亢者,應忌辛辣刺激、煎炸之品,戒酒;平時多食新鮮蔬菜、水果。虛證眩暈者,應加強營養,多食血肉有情之品。
眩暈發作時,家人還應多安慰患者,以消除患者的緊張恐懼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