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豬場糞便廢棄物的處理與綜合利用
當前養豬業正面臨史上最大的環保壓力,各級政府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治理養殖場,退養禁養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這一切均來自養殖的規模化和集約化,現在已經不是“養雞為花錢、養豬為過年、養牛為耕田”的時代了,規模化養殖追求的是經濟效益最大化;化學肥料逐步替代農家肥,種田在解決最基本溫飽問題的基礎上也要實現經濟利益最大化。
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耕作模式逐步被機械化、自動化代替,節約勞動力、提高勞動效率;大量使用化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農家肥的使用,規模化養殖產生大量的糞便不能及時還田,進一步加工處理投入成本高,糞水橫流、臭氣熏天的現象時有發生,且糞污處理成本高、效率低,費工費時;處理污水添加的藥物對水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對養殖廢棄物的簡單有效處理和資源化綜合利用已是迫在眉睫。

土地仍然是消耗糞水、糞肥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傳統的農耕用法就是堆肥,施入農家肥的土壤不板結、肥效持久,產出的農產品風味好、有害物質殘留量遠遠低于全部使用化學肥料的地塊;利用沼液噴灑過的農作物病蟲害減少,減少了農藥使用和殘留;以家庭為單位的種植模式首先追求農作物產量,農產品品質很少有人關注,養殖場不能很好地和農戶對接,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糞肥的利用。我們養豬人在追求利益的同時,要承擔起治理污染、創建美好家園的社會責任,響應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流轉農民土地,推廣“豬—沼氣—種植—種植業廢棄物—粗纖維飼料”資源循環利用模式,將養豬產生的糞肥充分利用,變廢為寶;產出的農作物秸稈經青貯或粉碎揉搓后直接飼喂給豬,過腹還田,節約飼料;豬采食后不便秘、食欲好;母豬奶水質量好,所生小豬拉稀少、好飼養,減少藥物投入。如此就形成了農牧互補循環種養,減少了污染、改善了環境、培肥了地力、節約了化肥、增加了經濟和社會效益,為養豬業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
實行豬糞干濕分離,分離后的固體部分水份控制在60%以下(以堆積不滲水為宜),自然發酵腐熟兩次,自然殺滅減少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翻堆后待溫度自然升上去再降下來即可直接施入農田;有條件的可將粉碎后的農作物秸稈混入其中一塊發酵腐熟;用糞渣掩埋病死豬尸體發酵處理,不用額外添加輔料和菌種,一星期后骨肉分離有肉香味,20天后肉質部分完全分解,翻堆后繼續發酵,只剩大骨,無刺激性氣味,糞渣混合物呈棕色即可施入農田。分離后的液體部分先厭氧發酵曝氣處理(沼氣可以進一步利用),再露天存放4個月以上,避開幼苗期即可直接施入農田,只要農作物周圍不積水,對作物沒有影響,有條件的可采用水肥一體化滴灌、微灌技術;使用沼液的地塊,玉米收獲期推遲3天左右,子粒飽滿,整株黃葉少青葉多,利于秸稈青儲。一年以上的果樹、苗木灌溉沼液后不長時間積水對生長沒有影響,根據大田葡萄試驗,使用沼液追肥的地塊比常規地塊提前一年進入盛果期,植株茂盛粗壯耐寒冷,同一品種口感風味差距明顯。
通過飼料添加非淀粉多糖酶,提高麩皮和次粉(常用作預混料載體)的轉化率,降低氮元素的排出量;用微生態制劑替代抗生素,降低藥殘、減少糞尿中的抗生素含量,避免抗生素進入食物鏈和污染水源,使用微生態制劑的同時可明顯減少豬舍氨氣和硫化氫氣體,減少臭味,舍內金屬器械腐蝕程度減輕;添加植酸酶,提高磷的吸收利用率,減少磷的排放量;有條件可自制生物發酵飼料,增加腸道有益微生物數量,提高飼料消化利用率,減少糞便中的有機質含量,減少氨氮排放,減輕臭味。
(牛月波 菏澤宏興原種豬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