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 如
晉文公被活埋?
◎景 如
公元前628年,一代霸主晉文公去世了。按《左傳》《國語》等書的記載,晉文公死時才四十多歲。
晉國當時已經將首都由曲沃遷至絳城,而晉國的歷代國君都埋在曲沃,因此,晉文公的靈柩必須運到曲沃去。《左傳》中記載,人們抬著棺材剛出絳城,棺材中忽然發出了一陣陣響聲,聽起來有點像牛叫。抬棺材的人都愣了,送葬隊伍停下來商量該怎么辦。
占卜的官員郭偃首先反應過來,大聲說:“這是我們偉大的國君已經上天并顯靈了,大家一起跪拜。”所有送葬的卿大夫趕緊下拜,郭偃接著說:“剛才國君顯靈了,他告訴我們,不久后有西邊的軍隊要越境襲擊我們,我們應當主動發起攻擊,一定能勝利。”大家聽了也沒一個人敢開棺看一看,于是,晉文公就這樣被下葬了。不久后,晉國果然發生了郭偃所說的“攻擊西邊來的軍隊”的事件。

如果“國君顯靈”是無稽之談,那么靈柩中為什么會發出像牛一樣的叫聲呢?按當時的規矩,諸侯死后要五天之后再入殮,但晉文公“死”后第二天就已經被裝入棺材抬去曲沃。合理的解釋是,入殮太著急,所以沒有檢查仔細,晉文公很可能沒有真正死去,卻被誤認為已死而裝進了棺材。靈柩被搬運的途中多有顛簸,而晉文公在棺材里緩過來了,所以發出響聲。
既然棺材中發出響聲,為什么沒有人開館檢驗一下呢?既然入殮的時間過于倉促不合禮制,難道就沒有一個人懷疑晉文公并未真死嗎?事關一國之君的生死,不是應當慎之又慎嗎?這很可能與郭偃所說的西邊的軍隊要越境襲擊晉國有關。

晉文公去世前,曾約秦穆公一起攻打鄭國,但鄭國派出老將燭之武前去游說秦穆公,于是,秦穆公不僅背棄了晉國,還留下了大批人駐扎在鄭國幫忙守城。晉國人知道后很氣憤,都主張發兵攻打秦國,晉文公卻以秦穆公曾幫助自己繼位為由拒絕了大臣們的提議,這引起了大家的不滿。
因此,晉文公生病、假死后,主政大臣對他是真死還是假死也不愿意多做檢查,便以國君必須運回曲沃,路途中需要時間為由將他匆匆裝進棺材。晉文公在棺材中發出響聲后,郭偃反而借機宣揚晉文公的鬼魂希望晉國人攻擊“西邊的軍隊”—秦國在晉國西邊,又與晉國有矛盾,這“西邊的軍隊”很明顯就是秦軍。
果然,晉文公一死,秦穆公便趁晉國人忙于國喪無暇干涉而發兵攻打鄭國。但鄭國愛國的商人弦高對秦軍主將一通忽悠,把秦軍勸退了。秦軍在回去的路上順手滅了滑國,然后經過晉國境內的峽谷。晉國人早在秦穆公背棄盟約的時候就想打秦國,現在時機來了,又有郭偃所說的預示,于是三軍齊發,將秦軍全殲,活捉了秦國三位主將,終于報了當時的憋屈。
因此,晉國諸大臣的愿望實現了,而晉文公妥妥的算是被活埋了。后來,南北朝時梁武帝的侄子蕭元簡也曾發生類似的情況:蕭元簡將入葬時棺材里發出聲音,所有人都打算開棺看看,但王妃卻引用晉文公的事跡為例拒絕開棺。看來,在沒有心跳脈搏測試儀的時代,被活埋的人還不少。
編 輯 / 燈 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