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容
我下班回到家,一進門就聽見兒子淘淘和他奶奶在廚房里大聲爭執:“我就要攪,媽媽就讓我攪。”婆婆厲聲阻止:“別動!你就會幫倒忙,添亂。”
淘淘惱羞成怒:“憑什么不讓我攪?奶奶壞!”
我進廚房一看,婆婆正端著半碗雞蛋液用筷子攪動。我瞬間明白了兩人爭執的原因:婆婆要炒雞蛋,把雞蛋打到碗里后,淘淘躍躍欲試非要拿筷子幫她攪。婆婆怕他幫倒忙,堅決不讓,淘淘開始沖奶奶大聲嚷嚷。在他看來,同樣的事情,媽媽讓他做,奶奶卻不讓他做,所以“奶奶壞”。
同所有四五歲的孩子一樣,淘淘非常熱衷于幫大人的忙。你拖地時他搶拖把要幫你拖;你澆花時他搶噴壺要幫著澆。孩子愿意主動參與家務勞動,自然是好事,我很支持。但由于能力不足,生活經驗欠缺,很多時候他真的是幫倒忙。
暑假的時候,有一次我將雞蛋打到碗里,剛要拿筷子攪動,淘淘看見了,主動請纓:“媽媽,我來幫你攪吧!”然后不由分說便把我手里的筷子奪了過去。正好洗衣機里的衣服洗好了,發出滴滴滴的聲音,我決定讓他攪,我去晾衣服,于是叮囑他:“小心點,別弄灑了。”
五六分鐘后,我晾完衣服回到廚房,眼前的一幕讓我哭笑不得——因為用力過猛,淘淘把雞蛋液攪得溢了出來,順著碗的邊沿流到了灶臺上,黃黃的一大攤。
我剛要責備他,一看他一臉不知所措的表情,心有不忍,便隨口改成了安慰:“兒子,沒事,第一次做不好很正常,以后媽媽教教你,你就不會弄灑了。其實,你攪得很均勻呢!”一邊說我一邊用抹布清除了灶臺上的雞蛋液。
幫了倒忙卻沒有被責備,淘淘自然很開心,說:“媽媽,攪雞蛋實在太好玩了,下次你還讓我攪啊!”我答應了他。
然而這種做法顯然不被婆婆接受。婆婆認為,孩子小,做不好,反而給大人添亂。每當淘淘向婆婆提出要幫忙的要求時,婆婆總是說:“你還小,不會做。”所以,才有了淘淘那句“憑什么不讓我攪,媽媽就讓我攪”的抗議。
雖然在做家務上我一直提倡放手讓孩子去嘗試,但有時候我也體會到,收拾孩子幫倒忙留下的殘局,的確很麻煩。
一天晚上,吃完飯后,淘淘心血來潮要幫著洗碗。我搬了個小凳子,放在洗碗池邊,讓他站在小凳子上洗。我放好水,倒了幾滴洗潔精,見他有模有樣地洗了起來,便放心地去餐廳收拾餐桌了。可當我再回到廚房時,洗碗池里竟然堆滿了泡沫,把碗都淹得沒影兒了。淘淘的兩只衣袖上也都是洗潔精泡泡。原來,他洗碗時發現洗潔精可以制造出泡泡,便自作主張又倒了很多洗潔精。
我告訴淘淘,其實兩三滴就夠了,洗潔精放得太多,餐具就不容易沖洗干凈,洗潔精被我們吃到肚子里,對身體還會有傷害。在提出改進意見的同時,我也不忘夸獎他:“淘淘懂得幫助媽媽,減輕了媽媽的負擔。太好了,謝謝你!”淘淘聽了很開心,說:“媽媽,以后我還幫你洗啊!”
在一遍又一遍地沖洗那些放了過量洗潔精的餐具,并為淘淘換下被洗潔精沾濕了的衣服時,我吸取了教訓:淘淘再想嘗試做家務時,我都要教給他相關方法與技巧,并做好示范。一段時間下來,淘淘做事的技能得以提高,不再只是幫“倒忙”,而是真正地幫助了我。
初秋的一個周末,我患了重感冒,婆婆有事回了老家,而老公又加班。我做了簡單的晚餐,和淘淘吃完后,感到頭昏昏沉沉的,就躺在沙發上休息。淘淘說:“媽媽,我來洗碗吧,你生病了,你躺著。”他搬來小凳子,站在洗碗池邊開始洗。老公回來的時候,看淘淘正在廚房里忙碌,夸他懂事,懂得照顧媽媽了。淘淘很開心,跑過來跟我說:“媽媽,這次我沒有多放洗潔精,就倒了兩滴。”說著伸出兩根手指頭。看著他認真的樣子,我不由得笑了。雖然那些碗我后來背著他還要再洗一遍,但他的勤勞還是讓我感動。
這一點不光體現在家里,淘淘在幼兒園也很愛勞動。有次我接他時,幼兒園老師告訴我,淘淘在幼兒園喜歡主動幫老師整理圖書、收拾玩具,是個不錯的小幫手。晚上淘淘回來,我向他轉告了老師的話,他一聽,開心得手舞足蹈。
新學期伊始,淘淘所在的幼兒園舉行家長觀摩課。教室被劃分為幾個區域,快遞區、烹飪區、手工區……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區域做游戲。淘淘選擇的是烹飪區,那里擺著一碟碟的“蛋糕”“面包”“火腿”“果汁”等“食物”和“飲料”,有小朋友拿著上面寫有數字的“鈔票”來購買,淘淘利索地為他們打包、遞“飲料”。他們那個區里還有四個孩子,相比較而言,淘淘做事的利索勁兒無人能比。
游戲結束,淘淘順利當選他們那個區的“高效率員工”。上臺領老師獎勵的大紅花時,淘淘的興奮與自豪溢于言表。而這興奮與自豪的背后,是多少次在家里幫“倒忙”錘煉的結果啊!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