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鳴
2012年教育部、中科院啟動實施“科教結合協同育人行動計劃”,2015年中科院、科技部宣布聯合實施“高端科研資源科普化”計劃和“‘科學與中國科學教育”計劃。中國科學院行政管理局作為具體落實部門之一,近年來積極參與教育改革,開發了一系列基于中科院科教資源的中小學科學教育課程和活動。通過幾年的實踐摸索,積累了一些經驗。
中科院是最具潛力的科普場所,有最具潛力的科普人員,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天生就是專業的“科普基地”。從科研到科普再到科學教育,需要一個轉化過程。中國科學院行政管理局組建了專業科普團隊,并對接中科院各研究所的實驗室、科學家、大科學裝置等高端科研資源,將“高大上”的科學前沿內容轉化為“接地氣”的適合中小學校開展的教育活動。
在工作實踐中,我們研發、設計了一系列科學教育課程和活動,并逐步形成了科學教育產品的“金字塔”體系。“金字塔”體系是指將科學教育活動根據學科難度和受眾人數分為基礎層、中間層、尖端層,分層分類開展學生活動。基礎層旨在普及全員科學基礎、培養科學興趣;中間層旨在形成社團,深入學習科學方法,選拔優秀人才;尖端層旨在集中高端資源,重點培養創新人才。
課程實施在以不影響中科院研究所正常科研工作的前提下,堅持充分利用中科院的科學教育資源和產品,但不替代以中高考為目標的校內外學科教學;堅持以實踐活動為主要載體,凸顯產品的科學教育價值,區別于常規的研學活動。
專職科普團隊和學校學科教師合作,共同梳理小學的自然,中學的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與科學相關學科的知識作為校內課程要點,確定出對應的實踐活動目標和形式,最終以活動課、實驗課、校外實踐課等形式為學生提供課外實踐活動的機會,提高學生實踐水平和能力。
我們形成了科學教育實踐課程的學生讀本、實踐手冊、實踐成果等學生課程成果和校本教材、實踐教案、成果手冊等教學成果。以科學考察活動為例,我們已經形成了包含課程引導教材、實踐活動手冊、教學參考手冊和出行指南等內容的一整套課程教材。
對學校來說,它們充分利用了最優質的科技資源,形成了一系列以中科院科研資源為依托的實踐課程,滿足了各年齡段和知識水平學生的實際需求,讓學生走進科學領域最先進的實驗室,參與各個學科最前沿的課題研究,能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探究精神和主動探索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讓教師充分參與,使其在創新人才培養方式、課題研究方法、科學實驗方法、科學研究手段等方面都得到了改善。
編輯 _ 李剛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