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燕勇
新課程標準強調教育不只是讓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更應該使學生不斷生成智慧和人格,而智慧和人格是在師生、生生的互動中生成的。啟發探究的課堂是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中之重,在探究活動中,要積極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探究中體驗成功的樂趣,這是物理教學成敗的關鍵。那么,應該如何科學引導學生進行物理探究活動呢?
在《杠桿》一課的教學中,我采用如下做法: 一是學生探究前的直觀演示。我采用自制的教具“力臂器”演示確定力臂的過程,將原本比較抽象的平面圖轉化成立體的實物演示,使學生從直觀的角度明晰確定力臂的過程。二是學生探究前的知識鋪墊。在練習確定并正確畫出力臂的環節,我采用獨學、對學、群學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快速高效地化解教學難點。三是學生探究確定規范要求。在實驗探究環節提出規范的實驗要求,同時在學案上給學生一些溫馨小提示,使學生高效探究、有效學習。
以上是有教師演示、知識鋪墊和具體實驗規范要求的物理探究實驗,學生只要按照規范操作就可以再現研究結果。但是,物理研究總歸是一門研究性的學問,具有開放性。所以,應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自主設計和實施實驗的能力。
我鼓勵學生按自己的想法來設計實驗方案,并自主選用器材。學生在設計實驗方案的過程中,師生間、學生間相互交流,相互探討。學生圍繞問題從不同角度去分析、比較、實驗,創新實驗工具。如在《大氣壓強》一課,學生們為探究大氣壓強,不僅設計了實驗方案,而且找來了實驗的儀器,有趣味氣槍、拔火罐原理演示器、易拉罐、注射器、虹吸瓶等。學生參與制作,親手操作,揭開了科學器材的神秘面紗,增加了對科學的親近感,提高了自信心,獲得了成功的喜悅。這不僅使物理教學變得生動、活潑、有趣,而且使學生更加相信科學的力量,有利于科學方法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物理教學不能讓實驗成為只是傳授知識的工具,更不能讓學生成為教師表演的“道具”,實驗是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實現自主學習的重要基礎。學生動手做,動眼看,動腦想,動口說,真正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要根據學生特點來篩選適合的教法,剔除那些不正確的,改進那些不合適的,讓更多的學生成才。追求智慧的教學,就是要不斷用變化的學生來篩選我們的教法,找出最優化的策略。
編輯 _ 李剛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