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贊美漢字是“魅環宇宙載風云,力透萬年盡國魂。語潤民風真善美,文旋山海演紅塵”。是的,漢字根植于民族的智慧中,其間蘊含的美,深沉而博大??梢赃@么說,漢字書法是表現情感的藝術,是永恒的生命之舞!它是中國人襟懷、品格、學養和才情的體現,是扎根于每一個中華兒女心中的民族之魂!
漢字書法,是最能集中體現一個人的精神氣質、文化修養等總體素質的。無論是單字成幅或多字組合成幅,對于運筆的力度,起、承、轉、合、收筆等技術的掌握配合,都必須做到適宜得當、恰到好處,要能引發和給人以觀賞的樂趣,素來就有“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之美譽。
中國的書法藝術開始于漢字的產生階段,“聲不能傳于異地,留于異時,于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為意與聲之跡?!保ā稌衷彖b》)文字由此誕生。只不過,書法藝術的第一批作品并非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畫符號——象形文字或圖畫文字。
王羲之:天質自然,豐神蓋代
王羲之,字逸少,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素有“書圣”之稱。王羲之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于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故世人常用曹植《洛神賦》中:“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一句來稱贊王羲之的書法。其作品《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歐陽詢:不擇紙筆,皆能如意
歐陽詢(557年-641年),字信本,漢族,唐朝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唐朝著名書法家,官員,楷書四大家之一,與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稱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歐陽通亦通善書法,故其又稱“大歐”。他與虞世南俱以書法馳名初唐,并稱“歐虞”,后人以其書于平正中見險絕,最便于初學者,號為“歐體”。
其代表作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化度寺碑》,行書有《仲尼夢奠帖》《行書千字文》。所寫《化度寺邑禪師舍利塔銘》《虞恭公溫彥博碑》《皇甫誕碑 》被稱為“唐人楷書第一”。
顏真卿:唐朝新書體的創造者
顏真卿的書法初學褚遂良,后又得筆法于張旭,還與懷素一起探討書法。他對二王、褚遂良等的書法都進行過深入研究,吸取其長處,徹底擺脫了初唐的風范,創造了新的時代書風。
其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并稱“顏柳”,素有“顏筋柳骨”之譽。
柳公權:書貴瘦硬方通神
柳公權的書法以楷書著稱,與顏真卿齊名。他的書法初學王羲之,后遍觀唐代名家書法,吸取了顏真卿、歐陽詢之長,去粗取精,自創出獨樹一幟的“柳體”,以骨力遒勁見長。傳世碑刻有《金剛經刻石》《玄秘塔碑》《馮宿碑》等,行草書有《伏審》《十六日》《辱向帖》等,另有墨跡《蒙詔帖》《王獻之送梨帖跋》。
蘇軾:我書造意本無法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他的書法師從“二王”,從顏真卿、柳公權、褚遂良、徐浩、李北海等各家中吸取營養,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努力革新。他在講自己書法時說:“作字之法,識淺、見狹、學不足,三者,終不能盡妙,我則心目手俱得之矣?!碧K軾的書法重在寫“意”,寄情于“信手”所書之點畫,有“天下第三行書”之妙稱。
趙孟頫:繪事擬圣,墨妙入神
趙孟頫(1254年-1322年),字子昂,漢族,號松雪道人,浙江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鑒賞。尤其以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在繪畫上,他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趙孟頫亦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于世。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創“趙體”書,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并稱“楷書四大家”。
中國書法歷史悠久,從甲骨文、金文演變為大篆、小篆、隸書,再到東漢、魏、晉的草書、楷書、行書諸體,書法一直散發著獨特的藝術魅力。
◆商至秦末——從夏商周經過春秋戰國,再到秦漢王朝,兩千多年的歷史發展帶動了書法藝術的發展。在這個時期內,各種書體相繼出現,有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簡帛朱墨手跡等。其中,篆書、隸書、草書、行書、楷書等字體在數百種雜體的篩選淘汰中逐漸定型,書法藝術開始了有序發展。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文字差異很大,是發展經濟文化的一大障礙。在秦始皇統一國家后,丞相李斯主持統一全國文字,稱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礎上刪繁就簡而來的。秦代是繼承與創新的變革時期。《說文解字序》說:“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書,八曰隸書。”基本概括了此時字體的面貌。由李斯秦之小篆,篆法苛刻,書寫不便,于是隸書出現了?!半`書,篆之捷也”。其目的就是為了書寫方便。
◆兩漢時期——兩漢書法分為兩大表現形式,一為主流系統的漢石刻,一為次流系統的瓦當璽印文和簡帛盟書墨跡。書法藝術的繁榮時期,其實就是從東漢開始的。最早的書法理論提出者是東西漢之交的揚雄,而第一部書法理論專著則是東漢時期崔瑗所著的《草書勢》。
◆南北朝時期——這一時期內的書法進入北碑南帖時代。此時,書法以魏碑為最佳。這一時期以無名書法家為主流,他們繼承了前代書法家的優良傳統,創造了無愧于前人的優秀作品,也為形成唐代書法百花競妍、群星爭輝的鼎盛局面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唐朝時期——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輝煌燦爛,達到了中國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謂“書至初唐而極盛”。唐代墨跡流傳至今者也比前代為多。整個唐代書法,對后世的影響遠超過以往任何一個時代。
◆宋至明中——如果說隋唐五代的書法是求“工”的體現,那么到了宋代,書法開始以一種尚意抒情的新面目出現在世人面前。到了元代,其書法的特征是“尚古尊帖”,成就大者依舊在行草書方面。明代書法則可分成以下階段:1.明初書法“一字萬同”,“臺閣體”盛行。2.明中期吳中四家崛起,書法開始朝尚態方向發展。3.晚明書壇追求大尺幅、震蕩的視覺效果,側鋒取勢,橫涂豎抹,滿紙煙云。
◆明中至清——明末書壇狂放不羈、憤世嫉俗的風氣在清代得到了進一步延伸。
◆近現代——在書壇走向多元化的今天,書法藝術升華到觀念變革的高層次,這無疑是向前邁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