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張琳霞 賈曉瓊
特色展會繽紛亮點 相約農博繪就精彩
文/圖:張琳霞 賈曉瓊





在第五屆中國(山西)農博會上,山西省長治市緊緊圍繞“突出綠色有機農業、展示長治特色品牌”的主題布置354平方米的展廳,運用聲、光、電等現代化手段,通過實物、模型、文字、圖片、多媒體等形式,在綠色有機、功能食品等精品農產品和13個縣市區及高新區特色農產品品牌兩大展區集中展示長治雜糧、中藥材、功能食品、干鮮果、設施蔬菜等100余個品牌398個特色農產品。76家企業攜398個產品精彩亮相,充分展示長治綠色有機農業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農產品品牌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成果。濃郁的地方特色農產品,吸引著大批的客商駐足欣賞,流連忘返。

晉城展廳以皇城相府為代表的裝修風格,主題為“詩意山水城、特色農桑地”。晉城市共有56家本土農業企業和農業專業合作組織參展,400多種晉城特色農產品將展廳裝點得琳瑯滿目,獨特的造型、豐富的實物、多元的手段、寫實的圖片,囊括了科技農業、智慧農業、未來農業等業態。由富鐵紅土、富硒紅土兩種功能土壤栽培的瓜果蔬菜、高平潞綢、澤州鐵器、陵川中藥材、陽城大麻鞋等優秀特色農產品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由桑樹、山楂樹、連翹三棵產業樹培育起來的桑蠶、山楂、連翹三大單品產業和農旅產業、功能農業、康養產業三大農業新模式也吸引了眾多合作投資者的目光。農博會期間,晉城市成功實現招商引資項目18個,引資53.02億元;貿易簽約項目41個,簽約額9.13億元。
晉城市是華北蠶桑絲養殖基地,這里出產的蠶絲品質優良,并有柔和光澤,絲質綿長。
忻城山小米,又簡稱為“老谷米”因原產于陽城境內的析城山區而得名,是中國地理標志產品。
魯村黃小米,是產于晉城澤州縣魯村的小米,又叫“魯村”小米、“魯村小米”,“魯村黃”,屬于“晉谷21號”谷種,食味品質和營養品質均超過全國歷史名米“澤州黃”。
晉城展區展出的植保無人機在農田越來越廣泛運用。植保機飛行速度快,規模作業能達到每天200—300畝,其效率比常規人工噴灑至少高出20多倍。





步入農博會晉中展區內,處處洋溢著豐收的氣息,呈現出“三農”工作的新成就、新亮點。山西省晉中市84家企業攜200多種特色農產品在農博會展出。集中展銷晉中市特色農產品、功能農產品(食品)品牌產品及“三新”成果和產品。
晉中市是傳統的農業區,基本形成了糧、畜、菜、果四大支柱產業,是山西省城農副產品主要供應基地和加工基地。蔬菜、肉蛋奶綜合產量多年來穩居全省第一,糧食和水果產量位居全省前列。

運城展廳“糧、果、菜、畜”四大主導產業為主。展廳綜合運用聲、光、電等技術,通過實物、圖片、影像以及VR虛擬現實體驗等手段,琳瑯滿目的特色產品向社會各界集中展示運城現代農業建設成就,宣傳運城農業產業的投資潛力和發展機會。稷山板棗、芮城花椒、王過酥梨、臨猗冬棗、萬榮三白瓜等一批鮮食農產品,吸引了前來參會的市民和客商,成為本屆農博會人氣最旺的展區。







在第五屆農博會展廳的第6區,作為重頭戲的農業裝備展區,共展示了林果業機械、設施農業裝備、植保無人機、小雜糧生產機械、電動農業機械、旱作農業裝備、農產品加工機械、智慧農機、牧草業機械等一系列農業現代化裝備。一些新機具如雙向山地手扶拖拉機等也閃亮登臺,這些鋼鐵“模特”在展臺上威武佇立,為參觀者演出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農機盛宴。


臨汾展廳以“文明之源,華人老家”為主題,以糧、果、中藥材等產業為主。山西臨汾是全國優質水果之鄉、傳統干果生產基地、“菜籃子”優勢產區、道地中藥材重要產地。吉縣蘋果、隰縣梨以質優、色艷、味美、安全、營養而譽滿國內外,先后出口美國、俄羅斯、東南亞等地。永和紅棗、襄汾官灘棗、古縣核桃聞名遐邇。安澤連翹、襄汾地黃享譽全國。
在博覽會上,臨汾市簽約招商引資項目16個,總投資31.87億元。其中總投資達16億元的鄉寧縣玫瑰產業文化藝術小鎮建設項目,與永和縣黑枸杞種植加工項目在省級簽約平臺簽約。




山西省忻州市特殊的地理經緯度和海拔高度、充足的光照、懸殊的晝夜溫差,形成了小雜糧生長發育特有的生產環境,營造了忻州小雜糧產品特有的營養品質。忻州雜糧種植悠久、種類繁多、品質優良,其各種營養成分含量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主要產品統稱為“一薯、兩麥、四米、五豆”,享有“中國雜糧之都”美譽。



山西省朔州市此次在農博會上充分展現出了作為全國重要的優質奶源基地和羔羊肉生產基地的獨特優勢,特別是大西口羊肉以其濃香純正的味道,受到了省城太原市民的親睞。
在朔州展區,一盆海棠果樹,一盆蘋果樹吸引了不少群眾拍照留念,還有一些調皮的孩子摘下來品嘗起來,懷仁縣的剪紙布藝刺繡在中國也是名不虛傳,其表達的方式和風格,無不滲透出一個時代、一個地區人民的生活環境與思想追求,各個展位都彰顯著各自的特色,令許多參觀者流連忘返、贊不絕口……




第五屆中國(山西)特色農產品交易博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