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支琦
點點滴滴總關情
□賈支琦
到南安鎮人們談論最多的是楊樂堡村,這個村每到星期一下午有個地方最熱鬧、最有人氣。到底什么地方有這么大的吸引力呢?
6月19日下午,帶著這個大大的問號,筆者來到楊樂堡村。干凈整潔的大街小巷,硬化一新的田間環村路,是這個村給人的第一印象。在寬敞的廣場上年輕人跳著歡快的舞蹈,孩童們在一旁嬉笑玩耍,文化活動室內隱隱傳出濃郁的京劇唱腔。走進文化活動室一位老人拉著筆者的手說:“你是來采訪我們的吧,我給你說說我們這一切美好生活是誰給創造的,德茂肉牛合作社,自掏腰包捐款......”言語中他反復提到了他們的好書記馬德茂,他到底為老百姓做了什么,受到這么高的贊譽呢?
“富不富,就看有沒有好干部;好不好,就看有沒有好領導。”楊樂堡村以前是文水縣名不見經傳的一般村,村里日常用水和衛生問題都難以解決,經濟發展相對滯后。2008年,在第八屆村委會換屆選舉中,馬德茂高票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從此,楊樂堡村走出了一條蓬勃嶄新發展的新篇章。
上任伊始,以他多年的經商經驗認為,楊樂堡村要想發展必須調整產業結構,著力提高農村生產力發展水平。馬德茂帶領村兩委走訪群眾,傾聽意見和建議,召開村民代表大會研究討論后,決定改變以農為主的單一生產結構,走工、商、農、牧共同發展的道路,開發龍頭企業、鞏固農業、發展養殖業。
為了使全體村民積極加入調整產業結構的隊伍中來,馬德茂個人出資24萬余元,免去了村民三年的澆田用水費,村民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梨果、蔬菜種植業蓬勃發展。2013年全村栽植梨樹60.3公頃多,蔬菜種植33.5公頃多,土地收入大大增加。
2013年12月,馬德茂牽頭成立了德茂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投資800余萬元,通過對村南7.57公頃多年棄用的灘涂地開發,建起了現代化的萬頭肉牛養殖基地。2014年9月,一期工程完成后,又于2015年7月完成了二期工程建設。三期工程正在建設,2017年底完工。合作社將采用先進的高檔肉牛飼養管理技術給予飼養,嚴格執行國家無公害食品的各項標準。
截至2017年6月,肉牛存欄達到6500頭,老百姓每頭牛平均收入2000元左右。跟著馬德茂養殖的社員們,有的蓋了新房,有的買了小汽車,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同時,馬德茂又在村里建起了蔬菜交易市場和肉牛交易市場,進而帶動了全村商貿服務業的發展。

領導參觀考察
從馬德茂擔任楊樂堡村支書以來,帶領村兩委班子,以實施民心工程為重點,以增加農民收入和改善村民生活質量為目的,急為民所急,想為民所想,處處為民謀福利。
楊樂堡村位居汾河岸邊,地勢低洼,一到雨季,汾河水漲,村里和農田便發生內澇。村民出行不便,水果和蔬菜泡在地里運不出去;遇到天旱時,需要用水澆地,但灌溉設施陳舊老化,用水時很不方便。
他與村“兩委”班子成員經過研究,決定改變這一現狀。2010年,在村集體經濟困難的時候,他自己花錢雇人,相繼用煤矸石、爐渣硬化了所有的田間道路,對環村路面用水泥進行了硬化。2012年,他又投資57萬余元,硬化了村里的街巷道路24.5千米,實現了道路硬化全覆蓋。后來,又對原來的灌溉設施進行了改造,全部更換了設施,解決了全村耕地灌溉遇到的難題。
楊樂堡村民多年來飲用水堿性大,不符合安全飲水標準,成為村民生活用水的一大煩惱。為此,他個人捐資1.8萬元,從文水縣南徐村引來了健康的飲用水。2014年5月,為了從根本上解決村民飲用水的困擾,他個人墊資60萬元啟動了打井工程。經過兩個多月的緊張施工,深達520米、水質優良的新井終于竣工,徹底解決了村民飲水難題。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我們共產黨人對人民群眾的疾苦更要有這樣的情懷,要有仁愛之心,關愛之心,更多地關注困難群眾。”馬德茂是習總書記要求的忠實踐行者,滿腔熱忱地幫助困難群眾。
村里身患重病的11歲村民秦水水,父親犯罪入獄,母親負氣出走,他與70多歲的奶奶相依為命,馬德茂帶頭捐款2000元,幫助秦水水渡過了難關;76歲高齡的孤寡老人馮禮在馬德茂的幫助下被安置在敬老院,患病期間,馬德茂自掏腰包雇人全天候照顧他的生活,請醫生為他診治;村民秦永平的妻子是殘疾人且患有精神分裂癥,僅靠耕種少量土地和飼養20多只羊維持生活,供兩個孩子讀書。
2014年3月27日上午,由于羊圈失火造成較大損失,本不富裕的家庭遭受突如其來的災難,一個50歲的漢子哭天喊地,束手無策。正在縣農業局開會的馬德茂得知情況后,火速從縣城趕回村里,立即召集“兩委”干部趕赴秦永平家查看災情。
他向秦永平說:“放心,有我們在,沒有過不了的坎兒。”說著拿出自家的1萬元錢交到秦永平手里,秦永平熱淚盈眶,激動得說不出話來。孤身一人的老共產黨員韓樹維臥病在床,馬德茂率領村“兩委”干部前去慰問,并掏出隨身攜帶的300元錢交到韓樹維手中。每年春節,他都要為符合年齡條件的老人發放慰問金,并已形成了不成文的規定。為此村民賦詩稱頌道:“情系危困村民,彰顯寬廣胸襟,牢記黨的宗旨,奉獻一片愛心”。

馬德茂在抗洪一線

馬德茂資助貧困戶秦永平家

文化活動室
馬德茂深知未來發展靠人才,培養人才靠教育。在集體經濟短缺的情況,2010年,他毫不猶豫地拿出了自己的15萬元,墊資修建了近900平方米的2層村教學樓。2012年,他又墊資20萬元,在村里興建了一所高標準幼兒園,并聘請優秀教師任教,改變了多年來幼兒教育薄弱的狀況。
馬德茂常說,我們不能只考慮發家致富,還要考慮如何活得更有文化品位和道德水準。基于這一理念,他于2011年籌資建起了可以容納260余人的村民文化活動室。在這里,村民們自編自演秧歌等節目,村里和別的村莊的晉劇票友還組成戲班子,在這里表演晉劇,極大地豐富了村民文化娛樂生活。
村里有一些“五保戶”老人,還有留守老人。他們隨著年歲增長,很多生活難題自己不能解決,需要有人照看護理。馬德茂對“兩委”班子說,解決村民養老問題,是村“兩委”班子的一項重要職責,是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宗旨的具體體現,更是傳承中華美德的善孝之舉。于是,他帶領“兩委”一班人,在2011年籌集資金110萬元,建起面積達1260平方米的敬老院。據了解,這所融入溫暖愛心的敬老院,有老年人活動中心、醫療保健中心、廚房、餐廳等,可容納100多位老人入住。
為改善楊樂堡村民的居住環境,馬德茂實施了新農村安置樓建設項目——新樂苑小區。該小區2014年底竣工,共占地1公頃。其中,建設住宅樓4棟,建筑面積23 000平方米,可滿足180戶村民入住。
“剛開始沒人買,我牽頭先買,現在買的兩套樓,老百姓多少錢我多少錢買。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不能謀私利,占集體的便宜,我絕對不做那事。”這就是楊樂堡村村民的當家人,坦蕩胸懷,公私分明。
為提升楊樂堡村的環境安全文明水平,2011年,馬德茂墊資5萬元,在村里修建了垃圾池;2014年,他又籌集資金,開始對夏天散發臭氣、蚊蠅滋生的露天退水池進行改造,使退水路徑全部走地下管道;他捐資6萬元,在村內主要街道安裝監控攝像32處,為建設平安楊樂堡提供了科技支持。
夜深了,天空飄下了雨點,楊樂堡村廣場上依然熙熙攘攘、歡聲笑語。忙碌了一天的馬德茂還沒有休息,他需要到村口的汾河大壩上查看水位。他拿著手電,踩著濕滑的野草走向河槽,查詢排水管的流量,全然不管雨水已慢慢淋濕衣裳。
這就是楊樂堡村黨支部書記馬德茂每天工作的真實寫照,他以對黨和人民群眾的無限忠誠和熱愛,對家鄉的無私奉獻,只要是和老百姓相關的事情他不管何時何地都會在第一時間出現,為村民解決。
山西省呂梁市文水縣南安鎮楊樂堡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馬德茂,發家致富后不忘眾鄉親,八年來,先后墊資出資達100多萬元,為村民辦好事,件件實事都辦到了大家的心坎兒里。

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馬德茂
個人小檔案:馬德茂為呂梁市第四次黨代會代表,文水縣候補委員。2008年以來,先后獲得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山西最美村干部、呂梁市社會主義勞動競賽委員會“三等功”、第三屆呂梁市道德模范評選中,榮獲“敬業奉獻模范”、第三屆“感動百姓山西鄉村十大愛心大使”提名獎等榮譽。楊樂堡村先后獲得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呂梁市五星級黨支部、呂梁市文明村、文水縣一村一品示范村、文水縣新農村建設示范村、文水縣文化活動先進單位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