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注意預防兒童腹瀉
我國兒童腹瀉每年有2個高發時期,一個高發期為6至8月,多為細菌性腹瀉,主要病原為致瀉性大腸埃希菌和痢疾桿菌,與天氣炎熱、食物易腐敗變質有關;另一個高發期為10至12月,是以輪狀病毒為主要病原體的病毒性腹瀉,我們常把這個時期的腹瀉稱為秋季腹瀉。秋季腹瀉主要表現為發熱、嘔吐及腹瀉。秋季腹瀉是一種自限性疾病,病程大多較短,一般持續3~8天,是兒童腹瀉最常見的原因之一。

6~24個月的嬰幼兒是本病主要的高發人群,主要與嬰幼兒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生長發育快胃腸道負擔重、機體防御功能差、對缺水耐受力差,以及人工喂養的配方奶中缺乏母乳中抗感染物質有關。
秋季腹瀉起病較急,最初常表現為嘔吐及發熱,隨后開始出現腹瀉,大便每日數次不等,可達十余次,多為稀水樣便或蛋花湯樣便,無明顯黏液、膿血。一般發熱、嘔吐多在48小時內消退,腹瀉的時間可持續約3~8天。由于兒童頻繁嘔吐與腹瀉,進食又少,半數以上的兒童會有不同程度的脫水。此時家長在家庭護理
時需注意識別兒童脫水的程度。輕度脫水時兒童精神稍差,皮膚彈性尚可,口唇稍干、有口渴感,前囟、眼窩稍凹陷,四肢肢端溫度正常,尿量稍少。中度脫水時兒童精神煩躁、易激惹,皮膚彈性差,口唇干燥,前囟、眼窩凹陷,四肢肢端稍涼,尿量明顯減少。重度脫水時兒童精神萎靡、昏迷,皮膚彈性極差,口唇明顯干燥,前囟、眼窩明顯凹陷,四肢肢端厥冷,無尿。當兒童出現中、重度脫水時需及時送醫治療。沒有明顯脫水征和出現輕度脫水征的兒童可在家庭中進行護理、治療。
給兒童持續喂養、口服足夠的液體以預防脫水。母乳喂養的嬰幼兒繼續給予母乳喂養。人工喂養的嬰幼兒繼續給予年齡相對應的食物,6個月以下繼續配方奶喂養,可暫時給予低乳糖配方奶,待腹瀉好轉后轉為原配方奶喂養。6個月以上繼續給予日常食用的食物,如粥、面條、稀飯等。要注意避免給兒童喂食高糖食物及高脂食物。伴有嚴重嘔吐的兒童可暫時禁食4~6小時,不需要禁水。
在兒童進食的同時給予補鋅治療可以一定程度改善腹瀉兒童的癥狀、促進恢復。大于6個月的兒童,每天補充元素鋅20毫克,小于6個月的嬰兒,每天補充元素鋅10毫克,共補充10~14天。

此外,可給予腸黏膜保護劑蒙脫石散,可以縮短腹瀉病程、減少腹瀉排便次數和量。益生菌可以糾正腸道菌群失調。
秋冬季節是兒童腹瀉的高發季節,如何才能預防秋季腹瀉的發生。第一,需要注意兒童的飲食和環境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餐具、玩具等兒童常接觸的用品注意及時消毒,食品應新鮮、清潔,不吃變質食物,不喝生水,飯前便后要注意洗手。第二,合理喂養。提倡母乳喂養,合理添加輔食。兒童生長發育迅速,不論母乳或人工喂養的嬰兒均應按時添加輔食,以滿足營養需要。添加輔食時,要注意嬰兒的消化能力,品種不宜過多,變換不宜過頻,每次增加一種,從少至多,逐漸增加,在嬰兒逐漸適應新的食物后,再逐漸增加其他食品。注意每餐定時定量,做到少食多餐。第三,根據氣候變化
及時增減衣服。避免過熱或受涼,特別注
意要避免腹部受涼。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第四,加強兒童的體格鍛煉,增強體質,增強
免疫力。平時應加強
戶外活動,提高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第五,接種疫苗是有效的預防方法。建議6~24個月的寶寶每年7~9月份,即秋季腹瀉流行季節來臨之前接種輪狀病毒活疫苗,可以一定程度預防秋季腹瀉的發生。
(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院15級卓越一班 王立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