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青青 李思坤


“人工智能有一天也會像水和電一樣,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是《環球時報》記者在剛剛落幕的第四屆烏鎮互聯網大會上,聽到次數最多的描述。除了互聯網大佬的烏鎮飯局,人工智能技術在實際場景中的應用也成為此次互聯網大會最吸引眼球的所在。
互聯網醫院連接26萬醫生
在烏鎮古色古香的建筑中,一塊現代風格的招牌很醒目,上面寫著“互聯網醫院”。借助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烏鎮互聯網醫院連接了全國30個省份2400多家醫院、26萬醫生和7400組專家團隊,可以實現線上遠程問診,發揮輔助診療和家庭醫生的功能。
在百度的展位,一個小游戲吸引了不少人圍觀,游戲名為:“和機器PK,你能在幾秒鐘挑出圖中所有的柴犬嗎?”。在十幾張圖中,因為面包和柴犬的顏色相近,肉眼識別和手動篩查的速度要遠遠慢于百度圖像識別的速度。
在另一側展臺上,搜狗的智能機器狗“汪仔”正在和人類進行知識問答比賽。在一些關于電影、文化甚至武俠小說的題目上,“汪仔”都能對答如流。
百度總裁李彥宏在互聯網大會上總結道:人工智能就是要讓計算機懂得人,給人提供需求。李彥宏表示,接下來會推出更多智能產品。但目前,人工智能最多應用仍是在消費者層面,也是最容易被大眾所感知的。實際上,人工智能也會改變制造端和供應端。“無論是金融、房產,還是教育、醫療、能源、物流等每一個方面,人工智能都有非常多的應用。”李彥宏說。
中美將引領新一輪人工智能革命
業界將對大量信息的搜集、算法上的突破歸結為目前人工智能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的主要原因。新智元創始人楊靜在談到過去5年人工智能行業的主要發展動力時說,從產業層面看,全球領先的互聯網公司如谷歌、亞馬遜、臉書和微軟等全面轉型人工智能。“這些企業在智能駕駛、機器翻譯、智能語音助手、人機交互等方面的進展加速,百度、科大訊飛等企業在國內率先加入到其中,阿里、騰訊、華為、京東等大企業全面跟進,互聯網公司轉型為人工智能公司成為趨勢。”楊靜對《環球時報》說。
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圖靈獎得主約翰·愛德華·霍普克羅夫特認為,目前只有中國和美國能引領新一輪人工智能革命,因為其他國家不具備足夠的基礎設施。中國和美國都將人工智能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今年,國務院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提出,2020年,我國人工智能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實現重大突破,部分技術與應用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聯想集團人工智能首席顧問漢斯·烏思克爾特對《環球時報》說,人工智能技術最終是會覆蓋各行各業的。“高技術人才,足夠的數據儲備以及急需轉型的產業都是中國在發展人工智能中的關鍵要素”。烏思克爾特認為,中國在發展人工智能過程中,往往會首先考慮到美國的科技企業和產業成果,但實際上,人工智能技術在歐洲也有較好的發展。人工智能的發展也許會超出人類的想象。
隨著越來越多的智能設備、智能家居、智能車載新產品走進人們的生活,科技企業也感受到快速更迭的新技術、新產品背后所帶來的焦慮感。“人工智能是一次技術革命,就像當年移動互聯網來的時候,所有的企業都要擁抱移動互聯網。今天人工智能來的時候,可能我們所有的企業都需要擁抱人工智能。”小米創始人雷軍在互聯網大會上說。
人工智能的更多可能性
“BIXBY,請把我手機相冊里的前九張照片發到我的微信朋友圈,并配上這樣的文字……”在觀眾的一篇驚嘆聲中,這款名為“BIXBY”的程序行云流水般地打開了展示人的手機相冊,勾出了前九張照片,又自動打開了微信朋友圈,并按照展示人的指令配上了文字,最終發送了出去。11月30日,環球網GlobalTech2017集結了15位正在締造未來的科學家與將夢想落地實景的技術踐行者們,在北京郎園虞社為我們描繪出一幅萬物互聯的智慧生活場景。而剛才這一產品是三星電子中國研究院院長張代君在大會上展示的三星手機人工智能語音助手BIXBY。和目前市場上的語音產品有很大不同,BIXBY的一大優勢在于跨應用操作。據張代君介紹,BIX?BY在功能上實現了全面覆蓋,也涵蓋了第三方應用涉及的高頻場景,用戶有想說的直接說出來就可以,從根本上改變了用戶的行為方式。張代君稱,BIX?BY的未來不僅僅是手機,而是要讓它延伸到所有的智能家電設備,成為物聯網設備的智能中樞。
會議現場還擺放了一座搭載微軟小冰的巨屏終端,上面裝有攝像頭,進入攝像范圍內的人臉信息被捕捉,終端會為你的“顏值”打分,并進行簡短描述,如“慘不忍睹”、“顏值全場最高”等。現場觀眾還可以與小冰對話,如果沒有人“搭理”小冰,她還會自娛自樂地唱歌。據《環球時報》記者現場不完全統計,小冰最愛唱的歌是《我的歌聲里》,盡管有個別幾句稍有些跑調。微軟小冰首席架構師周力博士稱,第一天計算機被發明的時候,就在計算能力、記憶能力和知識儲備上遠遠超過了人類。但直到今天,計算機在兩個方面跟人相比,仍然差得非常遠:一是對話的能力,另一個是情感的理解能力,這也正是小冰在過去4年中著力在彌補的。今天的微軟小冰已擁有超過1億用戶和300億人次對話次數,這就是小冰情感計算最大的底氣所在。
在展望未來共享汽車的新業態時,北汽新能源輕享出行常務副總王春風稱,車今后不再單純是出行的工具,而將變成一個共享的平臺,承擔著娛樂、商務、旅游多種功能;在體驗上,車輛將實現在一個大的電子圍欄內隨借隨還,且通過信用體系達到不收取押金的效果。“未來,一部汽車一定是一個出行的生態,共享汽車的時代就是以出行為基礎,構建整個生態。”王春風期待通過大力發展共享汽車來解決城市擁堵的出行問題。
未來資本合伙人朱巖則提出了智能電動汽車的持續發展觀。“我給大家展望將來的汽車形態是這樣的:智能的、電動的,方向盤變得很小,甚至會消失;更懂你,變成你的第二起居室、第二辦公室。”朱巖說,電動汽車對于指令和操控的反應速度比燃油車更快,天生就是一個最適合做自動駕駛的平臺。“假設未來所有的汽車都變成了純電動汽車,每天將減少160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這對解決全球變暖和環境污染問題將是巨大的助力。”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iDST副院長華先勝在大會上展示了“正版的城市大腦什么樣”。華先勝稱,阿里巴巴在計劃為城市安裝一個大腦,來計算這個城市,并讓城市技術產生價值。華先勝以城市監控系統數據為例介紹說:“中國的一級城市都有十幾萬甚至上百萬攝像頭,除了交通處罰,還有什么其他可以做呢?”未來,當城市大腦自動檢測到事故發生時,系統除了馬上提醒出警處理,還將對整個城市的紅綠燈、流量等進行優化。
不管是智能語音識別,智能出行、還是城市大腦,沒有一條高速、高效的“數據高速公路”,上述場景只能是鏡花水月。而5G技術正是這樣一條實現數據高速交互的高速公路。在科技大會上,華為無線產品線中國產品管理部部長秦亮稱,當下的云、大數據分析、傳感技術、AI技術等技術通通離不開互聯互通,5G作為移動通訊技術的標志性階段,一定會促進工業生產、人類日常生活、市政社會管理、農業生產及交通運輸的發展,帶來這些行業的新契機。秦亮表示,未來5G技術應用的場景非常廣闊。在VR、AR領域,5G網絡低時延的特點將使畫面與人身體轉動之間的時延小于20毫秒,這將徹底解決當下一些產品可能給人帶來的眩暈感。在生產制造領域,工業制造2025概念對自動化、智能化生產提出了要求,5G技術與自動生產形態的結合能快速響應柔性化生產的模式。▲
環球時報2017-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