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公民報》12月7日文章,原題:為什么只盯著中國在穆加貝下臺中的作用是忽視了大局 近幾周,穆加貝的下臺成為全球對非洲報道的主要新聞。津巴布韋政變后第一周,西方媒體猜測中國事先知情以及北京可能起到積極推動的作用。這些報道側重中國,反而淹沒了其他外部利益攸關方如英、美、南非和非盟等組織。這也幾乎掩蓋了導致此次政權更迭的國內因素。
誠然,把中國和津巴布韋最近事件掛鉤不無原因。最明顯的是國防軍司令奇溫加上將在坦克開進哈拉雷前曾訪問北京。此次訪問的時機肯定令人生疑。但是,一些報道模糊了知情與積極推動之間的區別。由此就得出中國主動推動或策劃穆加貝下臺的結論,不免忽視了幾個重要事實。
首先,中國竭力否認涉足政府更迭。也許聲明本身沒有絕對的說服力。但要知道,后毛澤東時代的中國并無在非洲推動政權更迭的記錄。不論哈拉雷與北京之間的關系變得多么冷淡,津巴布韋似乎不太可能成為中國搞非常規做法的地方。
其次,正如津巴布韋學者姆坦嘉所認為的,西方輿論只盯著中國可能參與策劃政權更迭也是為了貶低非洲組織和機構在區域問題上的作用。中國與非盟等組織的關系并不會因為西方的輿論攻勢而受到影響。
此外,與其說奇溫加的訪華是中國參與政變,不如解讀為中國在全球舞臺上影響力更為突出的一個跡象。中國可能事先被告知政變的事實其實凸顯中國的地緣政治地位的變化。事先獲提醒顯示中國被承認為與美英平起平坐的真正大國。
在習近平主席領導下,中國開始更明確地爭取大國地位和世界政治領袖地位。津巴布韋的事件強烈表明世界——尤其是非洲——是時候開始思考這種新角色及著重關注中國將是何種全球大國。▲
(作者為南非國際事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博斯·范·斯坦登、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研究國際關系的教授克里斯·奧爾登,向陽譯)
環球時報2017-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