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曉聰
【摘 要】本文先提出了目前學籍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然后提出了在學分制管理模式下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籍管理工作的具體實踐,最后闡述了在新形勢下如何做好學分制模式下的學籍管理工作。
【關鍵詞】高校管理;學分制;學籍管理
中圖分類號: F426.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7)23-0028-002
【Abstract】This paper first describes the existing management mode, then puts forward the specific practice of student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 colleges under the credit management pattern, finally discusses how to do well under the credit system of student management work in the new situation.
【Key words】Universitymanagement;Creditsystem;Studentstatusmanagement
學分制是以學分為計量、以選課為核心、教師指導為輔助,通過績點和學分,衡量學生學習質和量的綜合教學管理制度。[1]2017年國家教育部頒布了新版學生管理規定(41號令)。原學籍管理規定(21號令)發揮了重要的歷史作用,但是在實踐中也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比如對學生自主管理的導向不夠明確、行政主導色彩仍比較強等。高校學生管理面臨新形勢,新規定進一步明確了立德樹人要求,強調育人為本、依法治校、注重平衡保護,進一步推動建立靈活學習制度。
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學籍管理,學分制學籍管理是高校教育管理和學生管理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其制度的好壞、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影響著創新人才培養的成敗。[2]
1 問題的提出
2014年廣東省教育廳提出了實施學分制的指導思想、實施目的和基本思路,要求以轉變教育思想和人才培養觀念為先導,不斷提高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學分制的提出也給高校的學籍管理工作帶來了挑戰。存在的問題表現在大部分高校還在用學年制的一套學籍管理的工作方式來管理學分制的學籍管理過程,具體表現如下:
1.1 學分制學籍管理尚未發揮彈性學制、間修制和重修制應有的積極作用
設置標準學制及彈性學制,一是,承認學生的學力差異,學力強的學生可以多修學分,提前畢業和申請學位;學力弱的同學減量修讀,用長于標準學制的年限完成學業;二是,照顧學習過程中由于遇到各種困難而中斷學習的學生,使其不致因患病等原因放棄學業;三是,鼓勵學生在學習中途休學以謀取學習及生活費用以延續、完成學業;四是對學生學習能力差異性的尊重,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由于非學分制教學管理條件限制,大部分院校鮮有學生能實現超前修讀和提前畢業;休學創業是新提出的命題未嘗推行;我國國情似少有大學生自立通過短時謀職自我承擔大學學費和生活費的,學分制管理的積極作用尚未得到體現。
1.2 學分制管理警示制度不明晰
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學生在發生學籍異動的時候,經常會出現由于程序問題而導致學生與學校發生糾紛,特別表現在處理退學和處分、畢業、學位等問題上。二是在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學籍管理方面,有些專業在大四的時候已經在實習或者做項目,有部分學生比較少關注自己的課程成績,如果缺少成績或者學分預警,會導致部分學生無法按時畢業或者獲取學位。
1.3 學分制學籍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完全學分制教學管理中,“選修制、彈性學制、成績考核學分制、目標管理制”。[3]面對學分制改革,需要一系列的學分制學籍制度來支撐。目前很多學分制高校都缺少類似導學制度、學生學習制度、學分互認制度等。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制約著學分制學籍管理工作的開展。
1.4 無規范的學籍管理信息系統
學籍系統管理包括學籍、課程、成績等的管理。如果沒有一個統一標準的系統來管理將會使整個學籍管理變得混亂。我國部分高校的教育與管理信息化程度較低,學分制學籍管理信息經常缺失,信息資源整合不到位,缺乏檔案數據庫應用系統建設,無法進行信息共享。
2 我校實行學分制學籍管理的具體實踐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應用型本科高校,為尊重受教育者的權利,滿足學習自主的需要,鼓勵多樣化的成才追求,照顧學習進程的個性差異,方便學業修讀和創新創業相結合,我校啟動學分制改革。具體措施主如下:
2.1 學分制學籍制度建設
學校修訂了適合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全日制本科學分制學籍管理規定,完善選課制、彈性學制、間修制、主輔修制、畢業和學位制度。具體表現在修訂與之配套的“學分制選課實施細則”、“學分制收費管理辦法”、“學分認定實施細則”、“學分制導學工作條例”、“延長學年學生管理辦法”、“訪學交換學分認定暫行管理辦法”、“國際合作辦學班學籍管理補充規定”等制度。具體措施如下:
(1)建立學分制條件下的學生生活管理制度、綜合測評等評優制度。
(2)優化彈性學制、績點制,發揮其在學生自主學習中的積極作用,改變目前以行政班學年學期為統一管理對象的傳統模式;改變傳統以一學年只有一個畢業季的規定,為一學期兩次發放畢業證書和學位證的工作周期。
(3)優化間修制,改變原來休學必須以一年為期的剛性規定,使學生能夠在單位時間內提高修讀效率,這種學生的學習權利,體現教學管理的社會公平、公正性發揮其在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自主規劃學習進程中的積極作用。
(4)優化免聽免修制,鼓勵學習優良學有余力的學生超前修讀,早出人才。endprint
(5)優化重修制,提高重修課程的可選讀性,使重修學生能夠進行跨年級、跨專業、跨時間段選課。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提高的修讀效率,尊重學生的學習權利,體現教學管理的社會公平、公正性。
(6)實施按學分計量的收費制度。
2.2 學分制學籍系統升級
為保證學籍管理的規范及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管理,我校專門針對學生的學籍管理、成績管理、畢業管理、學位管理等進行規范的設計,開發出了一套符合學分制學籍管理的系統。同時添加了個性化的學生管理模塊,比如學生期末成績、補考成績、課程表、考試安排信息的主動推送,選課建議等。根據學分制下學生修讀進程個性化的特點,制訂并實施課程及學分預警制度,實行績點制,績點制比較容易操作且符合大學世界性通行規則,取代課程“平均分”,在衡量學生學習的質方面發揮了較為科學、重要的作用。
2.3 實行成績及學分預警制度
為保證學生能夠在任何時候都能知道自己的學習進程,我們學校推出了成績及學分預警制度。學生通過學籍系統實時了解所缺課程、所缺學分,系統主動審核預畢業資格及學位資格,學生對自己目前的學習狀態一目了然。如果學生不及時關注這些信息我們還會通知相應的導師及時提醒。
我校學分制學籍改革采取先易后難的策略,從一系列正在執行的具體配套政策的改革開始:廢除“清考”,從2012級開始全面推行重修制。學校優化配置教學資源,加強學生學業個性化管理,照應學生學力差異,確保學習質量;從2012級起廢除“留級”,正式實施彈性學制和重修選課制,學生可延長學習年限完成所缺課程或重新修讀,節約了學校資源,豐富了自主學習方式,便利了學生修業;改進畢業資格學位資格工作程序,增加年度審核次數,使超標準學制修業或提前畢業的學生及時獲得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保障了學生的合法權益;專門制訂實施了學生創業休學管理規定,為間修創業或短期謀職的學生創設了制度環境。
2.4 實行訪學制度
從2017年開始,我校聯盟同等水平的全國十所高校實行訪學制度,只要符合要求的學生可以選擇到十所高校進行為期一學年的同專業(或者相近專業)的訪學,同時我校也接受來自全國十所高校的學生到我校訪學。訪學制度的實施,不僅拓寬了我院學生的視野,同時外校學生也將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理念帶入我校。
3 學分制模式下高校學籍管理工作的思考
學籍管理現代化的本質是學籍管理模式的改革創新,相應地它對現行的學籍管理理念、學籍管理制度和學籍管理手段等都提出了一系列創新要求。[4]經過幾年學分制學籍管理工作的實踐,筆者認為在施行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3.1 把握學分制的核心,注重選課制度的多樣化
課制表面看只是技術問題,實質上是學分制本質內涵的外在表現,是檢驗學制屬性的試金石。選課制的核心價值除了激發學習主體意識,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外,還在于人才知識體系和能力體系構建個性化。設置跨專業甚至跨學科的課程以供選讀,改變人才成長中過于剛性劃一的知識構成,學習者可以根據興趣和發展方向確定差異性修讀內容。優化課程設置,為學生提供富有彈性、可選擇、可操作的平臺。推進大學英語和數學公共課程的分層分類教學,推進體育課程的俱樂部制,在現有條件下努力顧及學生學力差異,滿足個性發展的需求。
3.2 注重學分制學籍管理系統的現代化建設
學籍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是整個學分制模式下學籍管理工作的核心。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利用移動網絡的特性,建立微信公眾服務平臺,進行精細化管理,提供個性化服務,以保障教學工作有序運轉,極大提高了管理效率。[5]
3.3 注重學分制學籍管理的細節管理
學分制學籍管理需要有一整套完整的方案來實施,但是具體實施過程中會出現很多以前未遇到的情況,特別是一些細節化的管理過程。比如在個性化的學分情況的處理方面,學校應該考慮到對類似計算機應用基礎、大學英語等級考試等課程與全國類似考試給予課程學分認定;對創業實績給予創新創業教育學分認定,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國內訪學或者交換生的學分進行互認;對專業技能大賽所獲給予綜合實踐課程學分認定。
【參考文獻】
[1]戴國梅.高校完全學分制的探討[J].中國科技信息,2009,(9):194-196.
[2]張秋璐.高校學分制學籍管理實踐的幾點思考[J].巢湖學院學報,2006,(04):142-143.
[3]魏汝賢.學分制下高校學籍管理工作的思考與探索[J].陜西教育,2008,(10):57-58.
[4]張波,李英杰,萬樹峰,高廣君.思想創新手段創新模式創新——論高校學分制學籍管理現代化[J].教育探索,2005,(12):14.
[5]魏靖,楊芳.完全學分制背景下微信公眾平臺信息傳達的應用研究[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7,(08):218-2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