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首UPFRONT
體育外交如何助力“一帶一路”
新中國成立至今,體育外交在我國外交工作中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周恩來總理曾說過,我們的體育隊伍是民間外交隊,是中國的第二外交部。20世紀70年代初,“乒乓外交”改善了阻隔多年的中美關系;70年代末,中國奧委會回歸奧林匹克大家庭,使阻斷我國體育與國際體育聯系的閘門得以打開,堅冰得以融化。
曾經為國家實施重要對外戰略作出獨特貢獻的體育外交應如何助力“一帶一路”建設,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問題。
“一帶一路”橫貫亞歐大陸,跨越中華、印度、穆斯林、西方等多個文明區,文化的差異必然會給“一帶一路”的建設帶來一定的困難,而體育活動有著國際通行的技術標準、競賽規則和運作程序,較少受到國家大小、社會制度、意識形態、文化傳統、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響,在國際間的交往活動中更容易跨越語言的障礙和文化的鴻溝。
隨著時代的發展,體育外交的形式也日趨多樣化。國際性體育賽事、國際性體育文化交流活動、體育項目全球推廣、體育留學生培養等多種形式都可以助力“一帶一路”建設。
國際體育賽事是體育外交最常見的一種方式。近年來,我國體育界已經開始嘗試打造具有“一帶一路”特色的體育賽事。緊密契合“一帶一路”戰略思路的第14屆環青海湖國際自行車賽、旨在打造首個基于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用跑步傳遞友誼,以體育連接世界”的蘭州馬拉松賽事,已經成為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一帶一路”品牌賽事。2016年12月5日,“一帶一路”國際馬拉松系列賽首站賽事在深圳開跑,此項系列賽將陸續登陸馬來西亞、阿聯酋、印度、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泰國、菲律賓、越南、馬爾代夫等“一帶一路”戰略沿線國家。但此類賽事的局限性是與“一帶一路”戰略思想深入融合不夠。
向沿線國家推廣我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也是體育外交助力“一帶一路”的有效手段。太極拳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其核心理念是和諧思想,非常適合傳播“一帶一路”戰略開放、普惠、均衡、包容的理念。近年來,包括“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內的各國朋友對學習太極拳表現出了濃厚興趣。據國家漢辦統計,到2016年,全球78個國家240多所孔子學院開設了中醫、太極拳等中華文化課程,注冊學員3.5萬人,18.5萬人參加相關體驗活動,但由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數量眾多,太極拳文化傳播面臨著師資嚴重短缺問題,所以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太極拳師資培訓,為太極拳文化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推廣提供強有力的人力資源和人才保障。
在助力“一帶一路”的體育外交工作中,還有一支隊伍的作用不可忽視,那就是以北京體育大學為代表的中國高等體育院校。我國體育高校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在對外交往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以北京體育大學為例,目前學校已經與海外8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際友好關系,其中不乏“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高校。未來,我國體育高校完全可以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高等院校建立“一帶一路”體育高校聯盟,整合資源、擴大交流。
回顧歷史,體育外交在我國整體外交工作中起到了提升國家形象、拓寬外交渠道、加強溝通交流的重要作用。展望未來,體育外交也將在助力“一帶一路”中展現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池建
北京體育大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