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夢
楊春秋:下崗女工創大業
■夏 夢
在安徽省渦陽縣,提到楊春秋這個名字,不少人都有耳聞,有人還會欣喜地告訴你:“她是下崗女工,真的創出了一番大事業啊!”
楊春秋,一頭利落簡單的齊耳短發,素面朝天,燦爛的表情和爽朗的笑聲透出掩蓋不住的率真與大氣。作為亳州市渦陽縣春秋商貿有限公司的“掌門人”,這些年來,她用親身經歷詮釋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取得的顯著成效;她用累累業績證明了,無論是誰,唯有奮斗才能成功的道理;從中更能看出她“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志向。
上世紀80年代,楊春秋從渦陽一中畢業后,先是在渦陽化肥廠打拼了4年,后又調至渦陽縣糧食局下轄的一家糧店。從發貨員和票管員做起,一路不斷積累經驗,直至拿到了高級會計師的資格證書。但人生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
90年代前期,全國范圍內的企業改制如排山倒海般襲來,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大背景下,楊春秋下崗了。一時間,她失去了方向,不知該何去何從。然而,骨子里的倔強讓她很快就重新挺起了腰身,牢牢抓住“承包”這一好政策,開始創業。楊春秋借助著糧油、面粉價格的上漲,果斷拾起老本行——糧油和面粉經營,成功地收獲到了創業路上的第一桶金。
可是,好景不長,用盡全部身家承包下來的糧店不久之后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破產倒閉了。那是1994年的秋天,楊春秋深刻地感受到了“秋風秋雨愁煞人”的悲涼。
1997年,楊春秋重整旗鼓,其獨立運作的一家名煙名酒系列批發零售商店開張了。這是渦陽縣第一家煙酒類專營店。
從專營店開張的第一天開始,楊春秋就立下鐵律:一定要誠信經營。為此,她設計了一組內容為“貨真價實、假一罰十”的承諾標識。楊春秋說:“很多人說我傻,不應該作出這樣的承諾,但我內心坦蕩蕩,自然也就沒啥顧慮。”

廣西嘉龍海杰電子科技產業園,工人們在生產線上操作
正是在這樣一個理念的引領下,她的專營店很快就占領了渦陽市場。寧缺毋濫,絕不弄虛作假!面對經濟利益的誘惑,楊春秋仍果斷發出自己的聲音。一時間,楊春秋的專營店做到了有口皆碑,大家都說,楊春秋經營的不只是商品,更是金錢打不垮的人品。
2003年秋天,渦陽縣春秋商貿有限公司成立了,楊春秋進一步擴大了自己的事業版圖。一開始,公司沒有固定的辦公場所和經營場地,導致數年間屢屢搬遷,直至2013年7月,歷經10年風雨的春秋商貿,才終于擁有了一個屬于自己的“舞臺”。
楊春秋介紹說:“目前,公司下轄4家子公司,占地面積20畝,建筑面積11000多平方米,由辦公區、倉儲區、運營區、生產區和生活區五大板塊構成,還有100多人的專業團隊和50余部物流配送車輛。”在這一百多號人中,大多是曾經的下崗失業人員。在這里,他們不僅重獲工作機會,更通過素質提升和實際操練,勇敢地走出了人生的低谷,闖出一片新天地。
從2003年成立以來,春秋商貿進出員工上千人次,僅用于員工專項教育培訓的經費就達200多萬元。不僅如此,員工們高興地說,“公司每年都會組織一至三次旅游,并承擔所有費用,部分優秀員工的家屬還可以陪同參加。幾年下來,楊春秋光是在旅游費上就花掉了300多萬元。”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楊春秋說,自己也曾是一名下崗工人,所以格外理解大伙兒的難處,再者,下崗職工一般都比較珍惜工作機會,所以她愿意幫助那些有追求、有夢想的下崗職工,更愿意為他們提供良好的晉升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