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士寶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武漢 430074)
中國包裝行業發展現狀及發展的挑戰與機遇分析
吳士寶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武漢 430074)
近年來我國包裝行業飛速發展,已經位列國民經濟38個行業的第14位,對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我國目前包裝行業對經濟、環境、就業等方面既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我國包裝行業在發展過程中,挑戰和機遇并存。
包裝行業;過度包裝;包裝廢棄物;綠色包裝
包裝行業是一門重要的生產服務行業,為國內產品和出口產品提供重要的配套包裝服務。根據統計,我國包裝行業在2015年,完成利稅總額3407億元,上繳稅收1180億元,完成進出口總額498億美元。表明我國包裝行業已經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力度巨大。
改革開放近40年來,伴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包裝行業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步。較為完整、門類齊全的包裝工業體系已經基本建立起來[1]。中國包裝聯合會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包裝產業總產值從1980年的72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1.7萬億元,年均增長率超過16%。我國從一個包裝工業較為薄弱的國家,躍升為世界第二的包裝大國。包裝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也不斷攀升,從上世紀80年代全國40各行業的最后一名,上升到2016年的第14名[2]。
從行業結構來看,我國包裝產業形成了以包裝材料、包裝印刷和包裝機械為主導產業的獨立、綜合的工業體系。截止去年年底,我國包裝企業已經超過25萬家。
從產業布局上看,我國已經形成了以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地區為代表的三大重點包裝產業中心。各區域的包裝產業與當地經濟協同發展,區域內部產業特色突出。
2016年,紙包裝領域,我國箱紙板產量1043.92萬噸,年增長4.69%,紙制品產量7037.8萬噸,年增長21.2%,瓦楞紙箱產量4031.51萬噸,年增長3.35%;塑料包裝領域,預計我國2017年塑料薄膜年產量達1957.86萬噸,年增長超過15%;2015年,我國玻璃包裝容器年產量2046.99萬噸,年增長5.54%;2015年全國包裝設備年產量10.05萬臺,全年累計增長4.2%。
從我國包裝近10年的發展軌跡來看,我國包裝行業既有積極進步的一面,又有亟待重視的消極影響。
(1)上升空間較大。我國包裝行業雖然經歷了較為飛速的發展,但是仍然有極大的上升空間。主要體現在這樣兩個方面:第一,發達國家包裝行業在各行業的經濟排名中處于第8-10位,我國僅為第14名,因此發展勢頭仍然不可小覷。第二,我國人均用紙量仍然遠低于發達國家。在紙、塑料、金屬、玻璃四大支柱包裝材料中,紙張是比較環保,耗能較小的包裝材料。因此紙張的人均消耗量是衡量一個國家社會發展以及包裝工業發達的重要指標。我國的年人均用紙量僅為美國的三分之一,日本的五分之一。
(2)促進就業,吸收剩余勞動力。我國包裝行業目前仍然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包裝從業限制較少,能夠吸收大量的剩余勞動力,對促進就業有重要的意義。
(3)我國初步建立一套完整的包裝工業體系。我國包裝工業體系從無到有,以包裝材料、包裝設備、包裝設計、包裝檢測為內涵的包裝工業已經基本建立。
(1)能源、材料消耗大。我國包裝行業的增長有目共睹,增速也令人矚目,但是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我國包裝行業的增長屬于粗放型模式,依靠大量的人力成本、資源和材料的投入來維持增長。從長期看,這種發展并不屬于可持續發展。特別突出的一點是,我國包裝產業耗能驚人,而且所耗費的能源多屬于不可再生的能源。以玻璃材料的生產為例,我國每生產1噸玻璃,耗煤413千克,消耗純堿155千克。煤炭的產出效率不及美國的三成,歐洲的兩成,僅僅為日本的一成多一點[2]。材料消耗更是如此,發達國家紛紛開發新型包裝復合材料,如在紙包裝領域,許多國家開發出微型瓦楞紙板,這種瓦楞紙板不僅質量輕,用料省而且機械強度高[3]。
(2)包裝廢棄物沒有形成完整的回收利用體系。包裝在給人類帶來便捷的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了驅之不盡的麻煩——這就是包裝廢棄物。商品包裝的一個特點是,絕大多數包裝在使用后便成為廢棄物,包裝的生命周期較短。我國每年產生的包裝廢棄物增速驚人,年均超過9%。包裝廢棄物的回收尚未形成完整體系,各方面的法制法規很不健全。包裝廢棄物的回收率往往取決廢棄物本身的經濟價值。有較高經濟價值的金屬包裝廢棄物回收率較高,回收率超80%。對環境污染較大,且為白色垃圾來源的塑料包裝,目前常采用的處理方法有三種:回收、填埋和焚燒。其中對環境破壞最大的一種是填埋,我國的填埋率高達89%,回收率為10%,焚燒率僅為1%,與之相比,日本塑料包裝廢棄物的回收率、焚燒率和填埋率分別為13%,64%和23%。對于紙質廢棄物來說,我國每年回收133萬噸紙質包裝廢棄物,回收率為30%和47%,均低于發達國家和地區,甚至低于一些發展中國家。如墨西哥,其紙張回收率為41%,利用率竟高達90%以上。造成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國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體系,僅僅依靠居民、回收公司的自發行為[4]。
(3)過度包裝的勢頭難以遏制。過度包裝指的是包裝材料使用過度,包裝成本過高,體積過大,重量過重的包裝。我國目前的過度包裝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技術水平受限情況下的過度包裝,屬于被動過度包裝,如在缺乏相應的包裝檢測設備,或者產品本身過于復雜,為了保證包裝的保護性能,保險起見,使用過多的或者過好的包裝材料。另一種是主動的過度包裝,主要存在于禮品包裝、奢侈品包裝、化妝品包裝。后者是資源浪費更為嚴重,影響更惡劣的一種過度包裝。典型的過度包裝的一個例子就是月餅包裝。中國每年月餅市場的規模超過200億元,包裝開銷占月餅生產總成本的1/3以上,每年用于月餅包裝的費用已達25億元,加上搭車銷售的茶葉、酒、金銀珠寶等其他商品,過度包裝費用占總成本的比例最高可達80%。不僅僅月餅,補品、藥品甚至是一些小商品都陷入到“過度包裝”的怪圈,包裝后的體積竟然膨大數倍乃至幾十倍[5]。
(1)我國包裝工業大而不強,包裝企業多為中小企業,發展空間有限。雖然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的包裝大國,但是我國的包裝行業大而不強。在先進的包裝材料的開發領域,自動化裝填、灌裝生產線設備等包裝行業的高精尖領域,我國仍與發達國家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國包裝企業雖然較多,但是多屬于中小型企業,沒有足夠的影響力,缺乏世界包裝行業的領軍企業。中小企業在產品研發,科技創新方面先天不足,無法投入足夠的資金,因此在全世界包裝產業鏈中,我國包裝企業屬于產業鏈下游企業,利潤率較低,有的甚至無法盈利。
(2)包裝從業人員素質普遍偏低。人才是企業創新的關鍵,是生產率提高的重要因素,更是企業間競爭的決定性因素,但我國包裝行業從業人員素質普遍不高。目前,我國很多企業可以進口世界最好的包裝機械,引進世界一流的包裝技術,仍然無法做出世界一流的包裝,其主要原因就是人才的匱乏。目前我國包裝專業技術人員僅占從業人員的4.9%,低于6%的全國平均水平,而發達國家同專業技術人員占從業人員的30%,我國遠低于這一水平[6]。產生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我國包裝行業的高等職業教育和本科教育所培養的人才與市場需求完全脫節。
(1)政策方向的發展扶持,是企業轉型的關鍵。2015年5月,國務院發布《中國制造2025》規劃,堅持“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的基本方針,為企業升級轉型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紛紛圍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加快推進包裝業轉型升級。2016年工信部、商務部兩部委印發了《關于加快我國包裝產業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對中國未來包裝行業的整體發展,提出了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
(2)城鎮化建設為我國包裝工業帶來發展機遇。中國包裝工業的迅速發展實際上是我國城鎮化建設帶動起來的,因為農村經濟的特點決定了農村絕不是包裝行業的主要市場。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的不斷發展,人民對飲料、乳制品、休閑零食等的需求不斷增加,帶動了對先進的無菌灌裝技術、真空包裝技術的需求,從而增大了相關材料、設備的研發,為包裝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
(3)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將為包裝行業提供廣闊市場。近年來,我國電子商務蓬勃發展,2016年“雙十一”,僅淘寶一天的成交額就已突破1207億元。支付寶、網銀等先進、高效、快捷支付手段的普及,物流和快遞公司的網點建設,使得地理距離不再是障礙,這對運輸包裝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機遇。
(4)智能化和自動化生產的實現為包裝行業創新提供技術支持。2013年,德國總理默克爾提出工業4.0概念,她認為現在正在如火如荼進行著第四次工業革命,這次工業革命的特點是生產智能化和自動化。在這一潮流的帶動下,發達國家先進包裝企業不斷提高包裝機械的智能化和自動化水平,包裝機械的更新速度不斷加快,既能滿足大規模用戶的一般要求,也能滿足極少數用戶的個性要求。包裝行業正在步入一個嶄新的時代。
(5)軍品包裝、軍民融合包裝是包裝行業發展的一個新著力點。長期以來,我國軍用品包裝獨立發展,與我國包裝行業的飛速發展相比,軍用品包裝存在著人才不足,發展滯后的現狀[7]。國家適時提出了軍民融合包裝的新概念,2012年,我國成立軍民融合包裝發展建設工作委員會,促進我國包裝行業技術、人才等優勢充分利用于軍用物資包裝,促進軍用品包裝的發展。“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實施,為實現我國軍用物資實現“走出去”戰略提供了發展機遇,也為我國包裝產業軍民融合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6)綠色包裝為我國包裝行業發展注入了活力。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的矛盾突顯,低碳經濟、可持續發展等理念日益受到重視。綠色包裝是遵循可持續發展理念,是低能耗、低排放、無污染的適度包裝。由于我國單位產值耗能超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倍多,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因此在國家大力倡導低碳經濟的現代,綠色包裝的發展潛力是巨大的,而且發展勢頭迅猛。根據估計,我國綠色包裝的年總產值,按照達到A級綠色包裝的要求計算,約占中國包裝總產值的30%~50%,達到3000~5000億元人民幣[8]。
會展信息
2017亞洲國際標簽印刷展覽會


作為亞太地區展出規模最大、影響范圍最廣的標簽、包裝印刷專業盛會,2017亞洲國際標簽印刷展覽會(Labelexpo Asia 2017)將于今年12月5—8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
本屆展會整合國內外市場資源,將面向標簽、包裝印刷行業內的所有專業人士,如印刷商、設計師、品牌所有人及行業供應商集中展示標簽、包裝加工的全程供應鏈,包括:全新的印刷機、印刷材料、印后加工設備和自動化處理技術等。展會全新專區——“數碼印刷體驗之旅”和“智能專區”將重點展示可提高消費者參與度、加強產品防偽性能和帶有防竄貨功能的智能標簽和交互式包裝等產品。
[1]鄧衛斌, 易薇. 當下包裝工業技術發展趨勢探討[J]. 設計, 2016(10):116-117.
[2]戴鐵軍, 高新昕. 包裝工業可持續發展與循環經濟[J].生態經濟(中文版), 2014, 30(2).
[3]石復習, 范芳娟,等. 我國包裝工業技術發展趨勢探討[J]. 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7, 6(4):26-28.
[4]金雅寧, 周炳炎, 丁明玉,等. 我國包裝廢物產生及回收現狀分析[J]. 環境科學研究, 2008, 21(6):90-94.
[5]武欽玲. 發展循環經濟促進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研究——以包裝材料的再循環為例[J]. 經濟研究導刊,2010(27):174-175.
[6]林永健. 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的現狀及發展戰略研究[D]. 天津大學, 2008.
[7]GB/T 7714羅少鋒, 陳文閣, 趙吉敏,等. 軍品包裝軍民融合發展機制探討[J]. 包裝工程, 2014(15):145-149.
[8]戴宏民, 戴佩燕. 中國綠色包裝的成就、問題及對策(下)[J]. 包裝學報, 2011, 03(2):7-13.
The Analysis of Present Development,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China’s Packaging Industry
WU Shi-bao
Recent years have witnessed rapid development of packaging industry in China. Packaging industry has become the 14th industry of all 38 national economy industry in China, making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Packaging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exerts positive inf l uence, as well as negative inf l uence, on economy, environment, employment. In the process of its development,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coexist.
packaging industry; excessive packaging; packaging waste; green packaging
TB48
A
1400 (2017) 10-0041-04
10.19362/j.cnki.cn10-1400/tb.2017.10.001
吳士寶(1981-),男(漢族),山東泰安人,武漢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主要從事包裝結構設計、統計建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