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婭蘭++唐富福
武漢市江漢區通過“紅色引領”,做強街道、做優社區、做實網格,讓人們看到了城市生機勃勃的發展景象、扎實肯干的干部面貌、良性互動的干群關系,以及居民群眾安定有序的生活狀態。
為民解憂有了統籌指揮權
9月18日晚,漢興街常二社區004網格員李永紅,接到居民打來的電話,居民懷疑小區有一家飯館違規宰殺活禽。第二天一早,她來到居民反映的飯館巡查,站在門口觀察了半響,聽到里面不時傳來雞鴨的叫聲,證實居民反映屬實。她立即打電話,將這一情況上報街道黨工委。很快,漢興街綜合執法服務中心“派單”給食藥監人員前往現場查看,監督飯館老板當場處理了所有活禽。
“過去,類似的事件處置,要經過多個環節。現在,街道直接調動駐街執法力量,問題可在最短時間解決?!睗h興街黨工委副書記周云燕介紹,實行“大部制”改革以后,漢興街將原有的28個科室歸并整合為6大部門,成立了網格管理、綜合執法、政務服務3個中心。這種扁平化的組織架構和工作流程,消解了城市基層組織的“合作行動困境”,彌合了傳統體制機制下因“條塊分割”而造成的“碎片化”。
漢興街綜合執法中心集結了城管、工商、食藥、消防等執法隊伍,他們直接對街道負責,隨時聽從街道調度?!皥谭ㄈ藛T如果違背指令或者執法時敷衍了事,街道有權要求相關部門7天內更換執法人員?!眻谭ㄖ行呢撠熑私榻B。
“辦理類型:馬上辦、一次辦、網上辦。”在唐家墩街政務服務中心自助服務臺,記者隨手翻閱了一本“一次性告知書”。告知書以表格的形式,直觀列出了民政、社保、醫保、計生等100多項政務服務辦理流程。中心主任郭赟介紹,政務大廳為居民提供“一窗多能,全科服務,全街通辦”,居民也可以下載政務APP軟件直接掌上辦理或者網上提前預約,“‘互聯網+政府服務,變群眾來回跑為‘部門協同辦?!?/p>
就在這時,一位老人在護工的攙扶下走進了中心,“我都92歲了,為什么讓我跑冤枉路呢?”老人一邊喘著氣,一邊坐下來,郭赟立馬走上前詢問情況。原來,老人是來辦理優撫對象年審的。中心工作人員此前發短信通知他的家人,未得到回復,繼續打電話告知可以上門服務。由于老人家人的疏忽,忘了告訴他不必去街道辦理。了解實情以后,老人一直說“對不起”。5分鐘后,老人滿意離開,郭赟不忘提醒具體經辦人員“以后一定要注意細節”。
江漢區通過“大部制”改革,將權力下放到直接面對實際問題和提供服務的基層機構,依據不同居民群眾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服務,拓展了公共服務的總量,提高了公共服務的精準度。
社區“大黨委”發揮黨建合力
“我在社區工作了21年,雖然很累,但我義無反顧。因為喜歡,所以有激情;因為喜歡,所以有干勁?!?月10日,唐家墩街天門墩社區黨委書記鄭青霞在市委黨校講了一堂《時間都去哪兒了》的黨課。說者娓娓道來,聽者為之動容。
這不是鄭青霞第一次在大眾場合講課。今年4月,全市“整治新衙門作風”,駐區單位市工商局領導邀請鄭青霞去給工商局58名黨支部書記講了一堂黨課。當天,列席會議的還有轄區單位黨員干部70余人,會議室里座無虛席。這以后,轄區單位乃至街區部門的邀約紛至沓來。
前任社區黨委書記李和平感慨地說,成立社區“大黨委”之前,轄區單位領導見到社區干部就怕,在他們印象中,社區干部“無事不登三寶殿,不是要錢就是要物”,于是借口開會、在外出差,能推則推,能躲就躲,實在推脫不了,就找個一般干部應付一下,“現在社區開展活動,只要微信群發通知,轄區單位一呼百應,有些甚至不請自到,集體前來參加活動?!?/p>
天門墩社區是個典型的城中村,下崗職工多、困難群體多、流動人口多。同時,轄區單位也多、級別還高,分別有市工商局、食藥監、國稅局、團市委等9個市級單位。如何消除不同級別、不同部門之間的鴻溝,更好地將相關部門整合在一起,以便產生協同效應,一直是社區黨委追尋的目標。
“通過建立社區‘大黨委,吸納駐區大單位主要領導為黨委兼職委員,很多問題迎刃而解。”鄭青霞說,社區黨委現有兼職委員11個,大家給這個大家庭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天門墩一家親”。每年年初,社區會拿出一張居民需求清單,轄區單位列出“資源清單”。通過黨建聯席會議多輪溝通協商,共同形成一個全年的區域化黨建項目清單。如,利用食藥監局資源,為社區黨員送上“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健康課程;利用消防中隊資源,為轄區青少年開展消防安全知識講座;利用圖書館場地資源,開辦社區“微論壇”等等。
“思民生,解民難,做實事,暖民心?!辈痪们埃泄ど叹?、食藥監主動為壓延小區的居民安裝了12個防盜門。當居民把錦旗送到兩家單位時,都是局長們親自出來迎接。
通過黨建工作聯做、黨建資源聯享、精神文明聯創、服務難題聯解、公益事業聯辦、生活環境聯建,天門墩社區與轄區單位、社會組織、民營企業越來越像朋友一樣交往,像親人一樣走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網格團隊提供組團式服務
小區樹上的馬蜂總是出來“滋事”、居民因為經濟糾紛鬧得不可開交、智障老人找不到回家的路……遇到這些問題怎么辦?在江漢區,“有事就找網格員”成為居民的第一反應。
按照300戶設定一格,該區劃分了500多個網格,面向社會公開招聘540多名網格員,不留空白,不留死角,確保一格一人,“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辦,情在格中結,心在格中聚?!彼麄兊纳砗螅€有一個強大的“網格團隊”,社區干部、城管、駐區民警、安保隊員、志愿者等活躍在社會治理第一線,為居民群眾提供“組團式服務”。
早8點,到社區網格服務工作站報到后,穿上紅馬甲,別上工作牌,背上專用背包,就開始到管轄的網格里面巡查。遇到哪里發生基礎設施損毀、安全隱患等,拿出專用手機拍照上傳。有時候遇到突發事件,見事管事,需要工商城管公安聯勤聯動的,及時上報案件并跟蹤落實情況。巡查完后,再到定期聯系的孤寡老人家里聊聊天,看看有什么需要幫忙代辦的事項。這是漢興街玉蘭里社區003網格員王利榮一天的工作日常,看似“瑣碎”,實則重要。
在江漢區,像王利榮一樣的500多名網格員,日復一日收集民意、反映民意的集體行動,使矛盾化解在了初期、解決在了基層,增強了基層社會治理的主動性,提升了城市管理的精細化程度。
在街道一季度網格員上報案件評比活動中,王利榮經手的一個案件因為“發現并消除了幼兒園重大安全隱患”而從178件上報案件中脫穎而出,獲評第一。
除了用腳步丈量管轄區域,網格員們還有自己的秘密武器——網格微信群、“社區E通”手機、社會管理與服務網等,利用這些“網上群眾服務平臺”,隨時傾聽群眾的聲音,隨時反映居民的訴求?!拔磥恚蟹?,線上辦理是常態,線下辦理是例外?!睗h興街辦事處主任何旭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