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期以來,全球經濟進入上行周期且上行力度不斷增強。僅在一年半之前,世界經濟還面臨著增長停滯和金融市場動蕩等問題。如今,形勢已發生巨大變化。歐洲、日本、中國和美國的增長都在提速。美聯儲貨幣政策繼續回歸常態,歐洲央行也在逐漸這么做,全世界的金融形勢看好,金融市場未來并不會出現多少動蕩。
從跨國情況來看。十年以來,這是第一次有這么多國家的經濟增長都在提速——按購買力平價GDP來看,這些國家占到世界經濟總量的75%。IMF將2017年的全球增長預測上調到3.6%,2018年上調到3.7%——相比之前的預測均高出0.1個百分點,并且顯著高于2016年3.2%的全球增長率(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
2017年增長預測的上調主要是因為發達經濟體前景改善,而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對2018年增長預測的上調起了相對較大的作用。特別是預計撒哈拉以南非洲在過去兩年經歷了人均收入增長總體停滯之后,2018年情況將總體好轉。另外,當前的全球增長加速因其基礎廣泛而值得注意——相比本十年期開始以來的任何時候,當前復蘇的基礎更為廣泛。這種廣度提供了有利的全球環境,使各國有機會實施大刀闊斧的政策,支持經濟增長,并提高未來的經濟韌性。
從各國最新的動向看,一些國家的政策已經見效:西班牙為雇主和雇員提供了更大程度的工作場所靈活性;墨西哥修訂了各項規則,方便了青年人進入正規勞動力市場并獲得醫療保健和其他福利;日本提供的育兒休假福利從占薪酬的50%擴大到了67%,這成為促使超過100萬婦女加入了勞動力隊伍的更廣泛工作中的一部分;印度向最貧困的公民提供了明顯的福利,從而擴大了他們獲得醫療保健服務的渠道;韓國通過給予獎金的方式鼓勵教師去教學表現欠佳的學校任教;美國正在采取更多措施增加從事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研究的女性人數。
此外,盡管多數國家的經濟目前都在回升,但新興市場和低收入大宗商品出口國(特別是能源出口國)繼續面臨挑戰,一些處于社會騷亂和政治動蕩中的國家(主要是在中東、北部非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以及拉丁美洲)也面臨挑戰。許多小型國家處境困難。在所有國家中,約有四分之一在2016年出現了人均收入負增長,并且,盡管目前經濟處于回升態勢,近五分之一的國家2017年情況預計仍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