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金

7月,時間過半。上半年我省經濟運行總體態勢如何?有什么新特點?又有哪些問題和薄弱環節?2017年6月以來,省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先后赴杭州、金華、湖州等地開展調研,為浙江經濟把脈開方。
浙江經濟“穩走向好”
“1—5月,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6%;預計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接近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1.5%,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8.2%和8.7%左右。”2017年7月6日下午,省十二屆人大六次會議在杭州隆重開幕,時任浙江省代省長袁家軍作了《關于上半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的報告》,通報了浙江上半年的經濟成績單。
“今年以來,省政府及有關部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打好經濟轉型升級系列組合拳,上半年全省經濟呈現穩走向好的態勢。”省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撰寫的《關于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的調研報告》(以下簡稱調研報告)指出,今年上半年浙江省經濟發展已經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
2017年上半年,全省重大改革有效推進。
2016年12月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最多跑一次”改革從與群眾和企業生產生活關系最緊密的領域和事項做起,讓群眾和企業來監督改革、評價改革、推進改革,讓群眾和企業更有獲得感。
2017年,這項具有重大創新和示范意義的改革在浙江大地全面鋪開,各級政府轉變職能、自我革新,各級人大俯身一線、督戰改革,目前,這項改革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59個省級單位共公布958項“最多跑一次”事項,設區市平均1002項、縣(市、區)平均862項,政府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不斷提升。
其他各項改革也齊頭并進,“三去一降一補”取得積極成效。淘汰落后產能持續加速;房地產庫存消化周期持續縮短;去杠桿穩妥推進,“兩鏈”風險初步得到遏制;企業減負力度持續加大;科技創新、交通基礎設施、生態環保、公共服務等補短板投資加快增長。
另一個值得表揚的是,今年上半年,經濟運行穩中有進。
“經濟運行穩中有進主要表現為三大產業增長較快、三大需求穩中有升。”參與調研的省人大財經委相關同志介紹說。
數據顯示,上半年,規上工業增加值7518億元,增長7.7%,高于去年同期1個百分點;服務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預計上半年服務業增加值增長9.8%。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推進。
在需求方面,調研報告指出,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3%,投資結構繼續優化,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重大產業項目、重大技術改造投資分別增長22.4%、20.8%、18.1%。民間投資增速、比重同比“雙提升”。出口9281億元,增長13.9%,高于去年同期11.1個百分點,占全國比重為12.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9%,進入二季度以來呈現逐月回升態勢。用電量和貨運量增速同比加快。
不僅經濟總量穩中有進,質量和效益也穩步提升,調研報告指出,上半年“新動能培育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加快,企業效益不斷提升”。
據統計,1—5月規上工業企業科技活動經費支出增長22%,上半年新產品產值增長20.7%,對規上工業總產值的增長貢獻率為49.7%。制定實施“10+1”傳統產業改造提升行動計劃,優勢傳統產業保持穩定發展。1—5月,規上工業企業利潤1755億元,增長14.9%,持續保持兩位數增長。38個工業行業中,有30個行業利潤實現增長或扭虧為盈。規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6.37%,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虧損面同比降低2.55個百分點。
同時,百姓最關心的“錢袋子”也沒有令人失望。調研報告指出,“上半年全省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2%、8.7%。”
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依然存在
上半年,浙江經濟穩走向好,質量和效益穩步提升,關系百姓切身利益的改革也全面推進,這份成績單確實鼓舞人心。
“但當前宏觀經濟形勢錯綜復雜,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仍然較多,我省經濟運行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省人大財經委的調研報告寫道。
首先要引起高度重視的是,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落。1—5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3%,增速分別低于一季度和去年同期0.4、3.3個百分點。
針對這一問題,調研報告直接指出需著重關注三方面,“一是制造業投資增速放緩。二是新開工項目個數和完成投資同比下降。三是一些地方投資增速回落較大。”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現狀是,部分行業和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較為突出。根據報告,上半年,38個工業行業中,紡織服裝、化纖、化工、造紙等14個行業增加值增速在5%以下甚至負增長,醫藥、食品加工、汽車、電氣機械、專用設備、黑色金屬等17個行業虧損額增長較快。5月末,規上工業有虧損企業7152家,虧損面為17.8%,虧損企業虧損增長4%
究其原因,除了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倒逼之外,調研報告還指出需重視以下方面,“一是工業企業出現‘進出價格倒掛現象,二是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仍然突出,三是一些重點行業發展存在困難。”
數據顯示,價格差已由去年9月的0.5個百分點擴大至今年5月的5.4個百分點,高于全國2.9個百分點,推高了企業生產成本,抵消了系列降成本政策紅利。
對部分中小微企業而言,融資難、融資貴成了他們的痛點。據省發改委萬家企業監測顯示,二季度有新增貸款需求的企業中,僅32.9%的企業得到全額保障,25.1%的企業融資成本同比上升。調研中,不少企業向省人大財經委調研組反映,部分傳統產業由于被有關部門定位為“落后產能”,即使有市場也有條件進行提升改造、技術創新,也難以得到資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許多企業面臨“還款后貸不到款”的尷尬境地。
還有一些地方反映,受新藥開發投產周期長和原材料上漲的影響,部分醫藥企業經營困難,今年前5個月全省醫藥行業虧損額增長46.3%;因國家購車補貼政策的變化,一些新能源汽車企業開工不足或停產。endprint
同時,一些領域的潛在風險也不容忽視。總的來看,我省金融風險總體平穩可控,但化解風險壓力較大。部分區域和行業金融風險集中度較高。數據顯示,6月末,金華、紹興、寧波、衢州、舟山等地不良貸款率仍高于2%,有的縣(市、區)甚至超過4%。擔保鏈問題潛在風險仍然較大。據浙江銀監局監測,涉擔保圈企業不良貸款余額700億元左右,且風險尚未完全暴露。另外,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仍需重點關注,房地產市場波動對財政、金融和經濟社會平穩運行帶來的影響也值得關注。
此外,節能降耗壓力增大也應引起重視。上半年全社會能耗增長和單位GDP能耗率與“十三五”時期能源“雙控”年均3%的目標值有較大差距。尤其像臺州、寧波、紹興和溫州等地,規上工業能耗增長較快,單耗同比上升,能源“雙控”形勢較為嚴峻。
多舉并措,走好“下半程”
乘著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的東風,下半年浙江經濟要繼續穩步前行。
為順利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省人大財經委建議,下半年,“要全力擴大有效投資,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持續深入推進改革創新,切實防范和化解各類風險,不斷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針對調研中發現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落的問題,省人大財經委建議,“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努力遏制投資增速放緩的趨勢,全力保障省‘411重大項目和去年以來四次集中開工重大項目的建設進度,確保早開工、早見效。”
具體可以從哪些方面著手?調研報告指出,“更加重視支持制造業投資項目和技術改造,充分發揮政府產業基金引導和帶動作用,繼續做好引進央企、外資和浙商回歸工作。更加重視激發民間資本活力。更加重視項目儲備,謀劃好明年的重大項目,有效做好各項前期準備工作。”
實體經濟是基礎。調研報告建議,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進一步聚焦支持實體經濟。針對實體經濟和中小微企業發展中的困難與問題,調研報告表示各級政府應當集中精力解決。
如何讓中小微企業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調研報告建議,在做好淘汰落后產能、整治臟亂差小作坊等工作的同時,運用“互聯網+”“機器人+”等方式,抓好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工作,推動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全力抓好信息產業等八大萬億產業發展,積極實施高新技術產業和科技型中小微企業雙倍增計劃,加快培育壯大新動能,形成新優勢。認真分析行業企業兩極分化的現狀,對于成長性好、發展前途好、市場前景好的中小微企業,要加大扶持力度。積極推進企業降成本工作,用好用足現有中小微企業發展扶持政策,確保減負擔降成本各項政策落到實處。進一步改進作風,增強責任意識,著力為企業提供精準服務,增強企業發展信心。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增創我省體制機制新優勢的突破口。“堅持以提高群眾和企業獲得感為目標,縱深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提升政府服務質量,提高辦事效率,著重在打破信息孤島、實現企業投資項目開工前審批事項辦理‘最多跑一次等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調研報告建議。
同時,加強重大改革項目的統籌協調,聯動推進審批制度改革、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中介服務和公共服務體制改革。認真落實創新強省各項政策措施,加快打造一批科創平臺,建設一批高科技特色小鎮,發展一批高科技企業。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支持和鼓勵企業加大創新投入、引進創新人才,加快推動科技成果向產業轉化。
金融是經濟的血脈。“建立和完善政府、銀監、公檢法、協會等聯動機制,實行分類指導,精準施策,完善擔保機制,加大不良資產證券化、債轉股、企業破產重組等力度,有效防范和化解‘兩鏈風險。”省人大財經委在調研報告中建議。
與此同時,民生保障不能丟。深入實施技能人才、新型農民等群體激勵計劃,采取就業促進與托底保障相并重,進一步做好重點人群就業創業服務,補齊低收入農戶增收短板,確保城鄉居民收入與經濟發展同步。以標準化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大民生和社會事業的投入力度,著力在重點高校建設、義務教育、社會保障、醫療服務、社區養老服務等方面有所突破,推進教育現代化、大健康戰略的實施,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議事語錄
薛滔菁委員建議:一是把政府債務也列入干部的考核指標體系里面。二是把審計結果認真利用起來,更多地應用于實際工作,比如說指導下一年的預算。三是把審計報告的時間縮短。比如說是2016年的審計報告成果,我們在安排2018年預算的時候,就要把它反映出來。四是注重政府投資實效,像以前有些污水處理廠、養老院等沒能好好利用的項目,要盡量避免,以免錢花出去沒有效果。
孫志丹委員建議:一是要重視政府的債務問題,特別是隱形債務。政府舉債要謹慎,量力而行。二是要提高財政扶持資金的績效,突出扶持重點,把扶持資金用在刀刃上。三是要進一步“放水養魚”,打實實體經濟,把蛋糕做得更大,這樣我們才能有源源不斷的財源,我省的經濟基礎才能打得更實、更可持續。
陳燕萍委員建議:財政、審計部門都要加強對專項民生資金的跟蹤問效、績效評估,在實際工作中,有的民生補助資金基層不能按政策落實到戶、到人,甚至存在層層克扣。編制預算和年中追加預算都要堅持有法律法規和政策依據,同時把牢審核執行預算的條件是否具備可行,否則就會影響預算執行率和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