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濤
落戶給戶口、工作給編制、買房給補貼、創業給政策,各地在“搶”人大戰中使出渾身解數。可以毫不夸張地講,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已進入白熱化狀態,而且未來將是一場持久戰。要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人才爭奪“戰爭”,各級黨委政府要堅持以選人為前提,以培養人為重點,以用人為關鍵,創造一個好環境,讓人才在這里找到家人、朋友,讓人才“安家”;找到事業、成就,讓人才“立業”。
堅持以選人為前提。“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古人有言:“夫柱以直木為堅,輔以直士為賢;直木出于幽林,直士出于眾下。故人君選舉,必求隱處。”因此,選人要不拘一格,要堅持群眾路線。選人要達到不拘一格,必須在觀念上克服論資排輩、求全責備的傳統習慣;要打破看學歷、論資歷、看地域、限年齡等條條框框。往大處講,只要符合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好干部標準,就是“大才”;往小處講,只要達到政治過硬、業務精通、群眾公認等基本條件,就是可用之才、可塑之才。對于“偏才”“怪才”,我們也不能求全責備,要用人所長,給他們一個公平的環境,真正做到尋覓人才如饑似渴,發現人才如獲至寶,舉薦人才不拘一格。
堅持以培養人為重點。“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習總書記多次強調,成為一個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組織培養。因此,干部也好,人才也罷,就要在一線去鍛煉、培養、成長。對于培養人才,我們黨多年來形成了許多好的經驗,各地也有許多新的探索,我們一定要繼承、發揚和推廣。宰相出于州牧,將軍發于行伍。要多讓年輕干部下基層,設置3至5年的服務期限,讓他們在基層的廣闊天地去摸爬滾打,熟悉農村,熟悉基層,感知農民,了解農業,未來在制定政策時才知道農民的期盼和希望,貫徹執行政策時才知道農民的感受和愿望。如果說選派人才是前提,那么培養人才則是重點,只有圍繞黨的事業去培養人,才能防止我們偉大的事業后繼無人。
堅持以用人為關鍵。“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人才引進來、成長起來、培養起來,關鍵還在使用。不用,或者用不好,最終等于零。駿馬能歷險,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用什么人,用在什么崗位上,這是一門大學問。大匠無棄材,尋尺各有施。因此憑實績用人,用其所長,事關事業的興衰成敗。把人才用到什么崗位上,千萬不能搞平衡照顧,不能把職位作為獎勵干部的手段,不能讓“關系網”“潛規則”成為人才成長的“絆腳石”。要堅持因崗選人,以事擇人,堅持憑業績說話,通過日常表現察“大德”、看“小節”,考準考實干部業績,選好用好干部。尤其對于偏遠山區而言,同大城市相比,沒有其他優勢,唯有通過事業留人、感情留人,讓他們在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找到認同、成就事業,才能讓他們把根留在這里,把心駐守在這里。據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人的需求有五個層次,最高是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求。因此黨和政府要創造一個好環境,通過感情留人、事業留人,讓人才“安家”,成就事業和夢想,讓人才“立業”。
(作者系來鳳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