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酒令”不應止步在“最嚴”
貴州出臺史上“最嚴禁酒令”,體現出相關地方和部門狠抓舌尖上腐敗的決心。但也當看到,諸如“拿礦泉水瓶裝茅臺”“農家樂里洗桑拿”等頂風作案、“花樣”亂象仍禁不止。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我們期望史上最嚴“禁酒令”能落到實處,不要淪為“紙上最嚴”。與此同時,也歡迎越來越嚴的版本出臺,切實維護群眾利益,贏得百姓拍手叫好。(鄂州 齊晶)
禁酒令不能一刀切
“最嚴禁酒令”,體現出強力反腐的堅定決心。但禁止一切公務活動中的飲酒行為顯然不符合實際,搞一刀切的“禁酒令”更不可取。特別是在政府作為招商引資主體的當下,在招待客商和外商的時候,應該根據客人的風俗習慣和當地風土人情酌情招待,以便于招商引資項目的落地生根。但同時也應該警惕借招商引資之名,行“舌尖腐敗”之實。(武穴 杜峰)
配套“售后服務”要跟上
“最嚴禁酒令”出臺后,還需要配套、宣傳、監督、懲處等“售后服務”。要充分運用各類宣傳媒體,把相關政策宣傳好,不但要讓黨員干部熟知,而且還要讓普通群眾及餐飲從業人員知曉。要健全監督體系,充分發揮紀委監督、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作用,讓“令行不止”者“無處遁行”“無法藏身”。要加大對違規人員處罰力度,嚴格執行相關懲戒辦法,做到露頭就打,發現一起懲處一起,只有這樣才能讓“鐵規發力”“禁令生威”。(保康 黃吉東)
禁酒令禁不了酒文化
“酒文化”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但是“酒文化”在官場中卻被利用,酒也由香變“臭”。“禁酒令”的確能在一定程度上杜絕公款吃喝現象,但還是無法從根本上治療“酒香”變“臭”,因為根源在于人際關系是否能回歸到“君子之交淡如水”。為了能夠真正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環境,不僅要出臺最嚴“禁酒令”,尤其要大力提倡人際關系的“親”與“清”。
(利川 周華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