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綜合
強令員工春節輪流值班單位是否構成強迫勞動
文/本刊綜合
《北方人》編輯部:
我因不同意去年春節期間留在公司值班,受到部門經理的批評。我認為,自己作為一名員工,在法定節日期間有選擇勞動與不勞動的自由,公司非得讓我參與春節值班的做法具有強迫性質,違反相關法律規定。
公司下發的通知這樣規定:為了確保春節放假期間的財產安全,經公司決策層研究決定,全體離家較近的員工必須輪流值班兩天。值班人員在春節后可以選擇輪休,也可以選擇領取加班工資,加班工資按照國家規定的標準發放。而我想利用假期多陪陪男友,發現自己被安排在值班之列后,我向公司明確表示拒絕。然而,公司堅持按照通知內容辦事。一氣之下,我以公司構成強迫勞動為由要求辭職,并向公司索要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公司雖然同意我辭職,但拒絕支付經濟補償金,理由是公司并沒有強迫她進行勞動。
公司這種行為是否構成強迫勞動?如果這還不是,究竟什么樣的情況才屬于強迫勞動?
曾敏娟
讀者曾敏娟:
從你講述的情況來看,公司的行為不構成強迫勞動。因為,《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一)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而該法第三十八條第二款指出:“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也就是說,只要用人單位具有上述法律規定所列情形之一,勞動者不僅有權立馬辭職,而且用人單位還必須按照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按半個月工資計算。
你能否從公司獲取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關鍵要看公司的行為是否構成“強迫勞動”。所謂強迫勞動,是指用人單位違背勞動者意愿,強迫勞動者進行超體力或者超長時間的勞動而不給予休息時間,或者強迫勞動者勞動而不給或只給少量報酬等。與之對應,你所在公司的行為并不具備相應構成要件:一方面,該公司基于春節放假,為了保證財產安全,決定讓全體離家較近的員工輪流值班,當屬公司正常的工作安排,也是其正常行使經營管理自主權的表現,且其并沒有采用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等非法手段加以強迫。另一方面,該公司的安排雖然違反了你的個人意愿且不屬于法定的工作時間,但其已經明確表示值班人員在春節后不僅可選擇輪休,也可選擇按照國家規定的相關標準領取加班工資。這就表明該公司并不存在“不給予休息時間”“不給或只給少量報酬”的情形。況且,值班不同于從事生產,不存在讓員工進行超體力勞動的情形。因此,該公司的做法是為法律所允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