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建平
穿西裝的新型職業農民
文/姚建平
以生產“鴨稻米”聞名省內外的拜泉縣鴻翔亨利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洪利,這幾年生意越做越大。在拜泉縣雙陽河北岸和二道河流域建立有機水稻示范種植基地,基地生產的鴨稻米米粒色澤晶瑩,香滑爽口,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記者與張洪利進行電話聯絡,他正匆匆趕往幾百千米外的綏芬河,與客商洽談新的合作項目。
今年3月30日,陸昊省長深入齊齊哈爾調研農業結構調整和備春耕生產工作時,來到拜泉縣鴻翔亨利米業有限公司考察,西裝革履的張洪利介紹了企業發展情況,他表示合作社要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產品品質,積極拓展銷售渠道,讓“銷得好”倒逼“種得更好”。
2010年11月創建的拜泉縣鴻翔亨利米業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綠色有機糧食的種植、采購、加工、銷售和倉儲為一體的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目前已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CQC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經北京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有機食品認證13項、綠色食品認證8項,與北京中石化共創商標“易捷八百泉”。并與中國農業大學、哈爾濱師范大學、青島農業大學達成合作建立實驗基地。
通過幾年發展,張洪利從一個普通農民成長為一個成功的農民企業家,他的進步軌跡展示了中國新型職業農民的新形象: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
為生產出高品質農產品,在農業生產技術和管理方面,愛學習的張洪利幾年間多方請教專家,很快成為種植水稻的行家里手,又花60萬元重金從江蘇省聘請農技專家為有機水稻生產基地進行頂層設計。憑借超前的意識,他投資200萬元建立起物聯網實現精準農業管理,讓消費者可全程監控鴨稻米生產過程,通過國家認證機構獲得水稻有機認證標識。目前,生產基地稻種都已用上自己技術團隊培育出來的“沃早香”,真正掌握了水稻種子的核心技術。
在外經商多年的張洪利為了使鴨稻米讓更多消費者所熟知,他把鴨稻米一運到北京,就先后在賽特、燕莎、良友等高端商場設立銷售專柜,通過“帕斯婷”、“殷宜燕的窩”等品牌進入淘寶、天貓商城,很快打開了高端市場。2015年,中石化北京分公司經過前期選取10家高端有機大米進行內部盲選品鑒,結果鴨稻米脫穎而出,600噸有機大米的購買合同一舉打開了高端市場的大門。
自己富了,不忘眾鄉親。如今已有512戶農戶帶地加入張洪利的水稻生產基地,其中貧困戶112戶。2016年合作社銷售收入6400萬元,盈利1560萬元,農戶畝分配紅利972元,戶均增收16500元。
張洪利告訴記者,2017年他將進一步擴大基地建設,新增有機水稻基地2000畝、綠色水稻基地4500畝、綠色雜糧基地12040畝。投資1500萬元,建設一條年產3萬噸速食雜糧生產線雜糧深加工項目。同時,以農業自然資源為基礎,以農業文化和農村生活文化為核心的觀光農業項目也將陸續開始建設,讓更多農民加入合作社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