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旭
地方政府投資工程項目因拖欠工程款導致欠薪的,要在2017年底前優先全部清償,切實維護廣大農民工的工資報酬權益。
人社部聯合國家發改委、公安部等12個部委日前印發通知,決定從2017年12月1日至2018年春節前,在全國繼續組織開展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專項檢查。
根據通知精神,地方政府投資工程項目因拖欠工程款導致欠薪的,要在2017年底前優先全部清償,切實維護廣大農民工的工資報酬權益。
《民生周刊》記者了解到,此次專項檢查分階段進行:2017年12月1日至12月14日為集中宣傳和自查階段,2017年12月15日至2018年春節前為執法檢查階段。
專項檢查以工程建設領域和勞動密集型加工制造、餐飲服務等行業為重點,主要檢查用人單位按時足額支付農民工工資情況、遵守最低工資規定情況;用人單位與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情況;在建工程建設項目實行工資保證金、農民工實名制管理、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等制度措施的情況;欠薪案件查處情況和依法打擊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情況;對欠薪違法行為實施信用懲戒情況。
通知提出,通過開展專項檢查,要確保治欠保支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實現春節前欠薪案件和涉及農民工人數明顯下降、因欠薪引發的群體性事件數量明顯下降。
除喊話地方“政”字號工程、明確年底前須全部清償所欠農民工工資外,通知還要求各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工會組織要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屬地監管責任,加強部門協同配合,嚴肅查處欠薪案件,加大欠薪失信懲戒力度,完善突發事件。
通過梳理國家統計局歷年發布的《全國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民生周刊》記者注意到,拖欠農民工工資主要集中于工程建設領域,因此社會普遍認為包工頭、施工企業往往是農民工欠薪問題的始作俑者。
然而觀察之前各類媒體的案例報道,很多時候,包工頭、施工企業拖欠農民工的錢,是因為拖欠包工頭的錢,而工程發包方又拖欠施工企業的錢。而工程發包方,有私人作坊,有中小企業,更有政府部門。換言之,農民工被欠薪,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政府部門及其投資的工程項目拖欠而導致的。
究其原因,有專家分析指出,一些地方政府財政捉襟見肘,但在GDP政績驅使下,有的地方政府不管有錢沒錢都會上馬很多工程,一些項目資金尚未落實就倉促啟動,一些項目遠超預算能力,還有一些項目資金被臨時挪作他用而無法及時結算,從一開始就留下了欠薪的隱患。
以保障房為例,保障房建設是中央政府考核地方政府官員政績的一項硬性任務,開工數量和竣工數量都有明確而具體的指標要求。在這樣的硬性指標面前,許多地方官員把保障房這一民生工程當成了政績工程,即使沒錢也不停上馬興建保障房。等到交房時政府沒錢給開發商,開發商自然也無錢給干活的農民工發工資。
除此之外,也有觀點提出,“目前,政府拖欠農民工工資已經成為清欠執法的主要障礙”。
以2013年《京華時報》的一則報道為例,河北唐山農民工老何3人連續兩年到遵化市(唐山下轄縣級市)勞動監察大隊討薪維權最后都無功而返。報道援引老何的話稱,負有監督執法職能的勞動監察大隊一聽說老何的工錢是當年蓋遵化市職教中心時欠下的,便斷然以“政府工程欠薪我們管不了”為由拒絕提供幫助。
對此有評論就感慨: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增設惡意欠薪罪,其構成要件之一是“經政府有關部門責令支付仍不支付”,可當政府部門欠薪時,會有哪個部門會責令其支付呢?既是清欠者又是欠薪者,自我監督的效用總是要打折扣,而相關責任人也不會受到懲處,清欠的“疲軟”就不足為奇了。
今年2月3日,春節后的首個工作日,國務院即召開常務會議,其中議題之一便是部署建立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的長效機制。會議決定開展專項整治和督查,集中曝光一批典型案件,嚴肅查處欠薪違法行為包括欠薪陳案,堅決打擊惡意欠薪違法犯罪。尤其要堅決解決涉及政府項目拖欠工程款導致欠薪問題。
李克強總理在當天的常務會上指出,我國30多年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其中很重要一條就是把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讓勞動力能夠自由流動,建立起勞動力市場。今天,雖然學界對中國人口紅利是否消失存在爭議,但實事求是觀察,尚有相當一部分農村勞動力沒有完全釋放出來,勞動力紅利還可延續,勞動力密集型產業也還需要長期存在。當務之急是創造更好的就業條件,釋放這部分存量。而這首先就要創造一個勞動力愿意繼續流動、可以安心勞動、能夠公平獲得報酬的市場環境。
“各有關部門都要擔負起責任,出臺一些懲戒性措施,進一步壓實責任、標本兼治,對欠薪問題一抓到底,決不能讓廣大農民工的辛勤付出得不到回報!”李克強總理說。
今年7月,人社部印發《治欠保支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要求進一步暢通農民工欠薪舉報投訴渠道,對舉報投訴和檢查中發現的欠薪問題,勞動保障監察機構要在法定期限內快辦快結,做到欠薪案件限時清零。
《計劃》指出,要以解決工程建設領域欠薪問題為重點,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等手段,健全源頭預防、動態監管、失信懲戒相結合的制度保障體系,用3年左右時間,形成制度完備、責任落實、監管有力的治理格局,實現被欠薪農民工比重逐年下降,力爭到2020年實現農民工工資基本無拖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