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軍
隨著代駕這塊“蛋糕”越做越大,一些問題也暴露在鎂光燈下。對于整個行業來講,
國家層面的制度規范依舊欠缺。
自“醉駕入刑”以來,“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已逐步成為大家遵循的行為準則。與此同時,代駕行業的興起也給駕駛人帶來了諸多便利。
然而,隨著代駕這塊“蛋糕”越做越大,一些問題也暴露在鎂光燈下。《民生周刊》記者采訪發現,因為缺失有效的行業監管,代駕行業長期處于“裸奔”狀態,黑代駕、性騷擾、代駕碰瓷等現象時有發生。
晚上7點,李剛和幾個“同事”蹲守在北京市西城區一家飯店門口,看到有喝酒的客人出來,就主動上前搭訕,聲稱可以提供代駕服務,安全、方便、省心。
8點半左右,李剛等到了他當晚的第一個客戶,雙方簡單交談幾句將價錢談攏,李剛便將電動自行車折疊后放進后備廂,照顧幾人陸續上車后,車輛啟動駛離飯店。
李剛不屬于任何代駕平臺,客戶也并非在手機上下單,和之前做黑車司機一樣,嚴格來說李剛做的是“黑代駕”。
與正規代駕平臺的司機不一樣,像李剛這樣的司機不會給客戶出示具體的收費標準,收費比較隨意,只要對方能接受就可以。
此前,李剛接活時會穿上一件背后印有某代駕平臺LOGO的馬甲,后來因為經常和正規代駕司機搶生意,那件馬甲僅穿了幾天就不敢穿了,“一定要低調!”李剛說,至于那件馬甲的來歷,李剛絕口不提。
在李剛看來,不加入代駕平臺雖然不太容易接到活,但也相對安全,對自己也是一種保護。因為不屬于任何代駕平臺,李剛也不怕被投訴。“有些客人還是很爽快的,不遠的路,多要50或100,他們也不在乎。”李剛說。
像那樣大方的客戶畢竟還是少數,更多人選擇用他們還是因為叫價低,為了省錢。李剛坦言,部分客戶喝醉后,也不會認真數錢,甚至連財物都保管不住,“同事”中就有趁著客戶酒醉拿走財物的人。
在李剛看來,干什么都要講良心,即便是“黑代駕”也不能昧著良心干活。“價錢商量妥了再出發,絕不半路加價,保障安全送達是最起碼的標準,在路上不亂說話,不要討人嫌,”李剛說。
代駕行業門檻低,只要有駕駛證就可以注冊、申請。然而李剛和他的“同事”并不愿意加入正規平臺,因為沒有訂單記錄,李剛干完活就騎著電單車消失在夜色中,出什么事都找不到自己,因為他連電話都不會給客戶留。
折疊電單車、斜挎包、充電寶、手電筒、口香糖和紙巾,林凱認為這些東西是一位正規代駕司機的標配,而他的熱情主動、笑臉相迎以及流利的普通話,更是為自己加分不少。
林凱曾經做過網約車司機,與此前相比,他更喜歡代駕這份工作,“白天和愛人經營自己的網店,晚上出去接幾單代駕的活,兩方面都不耽誤,最主要的是代駕這個工作更自由,打開軟件就上班,不想接單就退出,沒有強制要求。”林凱說。
在林凱看來,每一單活都要認真對待,從去年初到現在,林凱從來沒被客戶投訴過。林凱介紹說,選擇正規代駕平臺下單,每一位派出的司機都備案,這一點很關鍵。如果找“黑代駕”根本無法保證自身安全,出了事根本找不到人。
據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活躍在全國的代駕司機數量可達100萬左右,但并不是所有的代駕都很努力和敬業。據了解,個別代駕司機也會參與碰瓷的騙局,此騙局一般有兩人,一人穿代駕公司的馬甲在酒店、飯店附近主動詢問,如果同意就直接開始代駕。快到目的地時,代駕以有急事、身體不舒服為由中斷服務,其間,車主一旦自己駕車,另一名同伙就會故意制造交通事故,隨后便以車主酒駕為由逼迫車主私了。一些不知情的車主因害怕涉嫌酒駕受懲處,只好花錢了事,不想惹麻煩。
此外,針對女性車主的性騷擾事件也時有發生,南京的李女士今年夏天就有過一次這樣的遭遇。李女士說:“那天晚上我和妹妹喝得有點多,但頭腦還是清醒的,本來想著兩個女孩叫代駕應該沒事,司機看著像剛畢業的大學生,也就沒太在意。但快下車時,他卻用手機拍我妹妹,還對我姐妹動手動腳,被我呵斥后急忙騎車走了,投訴了也沒用。”
不僅如此,天津的馬先生曾遇到過代駕司機行竊,“那天晚上很晚到家,我用手機付款后,發現錢包不見了,當時就在代駕司機身上,他見我還比較清醒,就借幫我尋找為由,把錢包放回了車里。”
自“醉駕入刑”以來,酒后開車現象大幅降低,這是刺激代駕業興盛的直接因素。代駕業在巨大市場需求推動下迅猛發展,但到目前為止,代駕人、被代駕人、代駕公司三方所涉及的復雜法律關系遠未厘清。這些問題主要涉及事故理賠、財物丟失、價格糾紛等方面,背后則是不同主體之間的權責界定、代駕行為的職業化、公司管理的規范性,以及行政管理部門的監管責任等問題。
有業內人士指出,社會性因素也影響了代駕行業的規范發展,如社會契約意識和規則意識的淡漠,商業倫理的缺失,不規范的市場競爭等,都使新興的代駕業需要付出更多混亂無序的代價。有些代駕平臺,在招聘司機時甚至不需要驗看駕駛證。
據了解,2013年12月,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完成了代駕標準的制定,2014年4月,商務部及各部委的專家審核并通過了《代駕經營服務規范》(以下簡稱《規范》)。2015年5月,中國汽車流通協會開始依照《規范》精神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試點工作。2016年6月,《規范》正式發布實施。
《規范》明確要求代駕司機要持證上崗,公司要有代駕責任險,代駕司機必須滿5年實際駕齡,公司的上崗培訓分理論和實操,學習要滿9個小時,理論學習中還將教授簡單的救護知識等。
從上述內容看,《規范》對代駕準入門檻進行了把關,并對監管考核機制進行了具體細化。但是從開展試點、正式發布至今,代駕行業的亂象并未得到有效遏止。2017年8月,為了響應國家標準深化改革,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將《代駕經營服務規范》改為團體標準。
值得注意的是,《規范》雖然填補了代駕行業部分層面的空白,但其只是行業內的非強制性標準,只能寄希望于相關企業自覺遵守。而對于整個行業來講,國家層面的制度規范依舊欠缺。
(文中李剛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