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保健
【摘要】在中國現代美術史的歷程中,新興版畫一直是革命藝術的中堅力量,從魯迅先生把外國版畫介紹到中國,影響了一批又一批的革命者和藝術家。從20世紀30年代以上海為中心開展起來的中國新興版畫藝術運動開始,回望歷史,我們現在依然還能感受到它帶給我們的影響和力量。
【關鍵詞】時代美術社;新興木刻;左翼;魯迅
“在黑暗與污濁中發芽,在侮蔑與冷嘲里抽苗,在屠殺與踐踏之下壯大。”這是1936年上海木刻作者協會成立的宣言,中國新興木刻的開端是艱難的,然又是偉大的。在1927年,國民黨反動派背叛了革命。這是一個階級壓迫和階級斗爭非常激烈的時代,1931年日本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企圖要把整個中國變成日本的殖民地,這時中國的有為青年愛國熱情空前高漲,他們或用自己的筆抒發著愛國的情懷,或用自己的畫筆表現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中國的新興木刻就誕生在這樣的一個階級斗爭和民族斗爭的大環境下。
一、左翼美術家聯盟成立的背景
1930年,在左聯、社聯、左翼劇團聯盟都相繼成立之后,中共文化工作委員會決定成立左翼美術家聯盟。在1930年7月左翼美術家聯盟正式成立,但是在成立前左翼美術運動已經開始了,由少數的左翼美術家成立了“時代美術社”。美聯成立后,時代美術社就停止了活動,它實際上是美聯的前身,美聯是它的后繼。所以即非化名,又非改稱,而是兩個社團之間的前后關系,是序幕和全劇相互聯系的關系。雖然時代美術社存在的時間不長,但是它在短短的幾個月里為推進左翼美術運動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邀請魯迅先生在中華藝大為進步青年進行演講。根據盧鴻基的紀錄,魯迅先生在演講的過程中就曾展示過蘇聯的木刻,又指著黑白畫說:“這是黑白畫,叫做木刻,是畫家用木板自己刻的,自己印的。這種畫,很美,對宣傳,革命都很有作用;在蘇聯特別多。最好學刻木刻。”從這次演講我們不難看出,魯迅大力地倡導學習版畫。提起中國新興木刻運動必然會想起魯迅,他大力地提倡并推動了中國新興木刻運動,不遺余力地將外國版畫作品介紹到中國,為中國現代木刻的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和推動作用。
二、左翼美術新興木刻的先鋒
由于魯迅的大力倡導和左翼文藝運動的影響,在美聯成立前,就有魯迅1928年領導成立的“朝花社”和1929年成立于杭州的“一八藝社”。在1931年年初,美聯在無形中解體,雖然美聯解體,但是左翼美術運動還是處于活動之中,就是以一八藝社成員為主體而結合起來的新力量,此時成為了左翼美術運動的主動力。
(一)魯迅與木刻講習會
這一時期,左翼美術在魯迅和馮雪峰的支持下,1931年6月11日—13日,第二次“一八藝社習作展覽會”上首次展出了創作木刻,標志著中國創作版畫的興起。1931年8月17日— 22日,魯迅開辦了木刻講習會,這次木刻講習會是由馮雪峰組織,大部分的參加者都是一八藝社的成員,邀請日本內山嘉吉為美術青年傳授木刻創作技藝,魯迅做翻譯。講習會一共進行了6天,前四天講的是黑白木刻的技法,后兩天講的是套色木刻的技法,每次來上課的時候,魯迅都會帶來一些外國版畫的書籍和外國版畫的原作,魯迅根據內山嘉吉講的內容,再對自己帶來的畫作進行詳細地分析和研究。雖然這次講習會的人員不多,但成效卻是非常之大,這是我國革命美術史上第一個創作木刻講習會,而這時候的中國青年,對創作木刻了解甚少,甚至很多人都不明白木刻是怎么一回事,而魯迅創辦的這個講習會大大地推動了木刻的發展進程。在講習會結束的時候,大家也做出了一些作品,雖然這些作品略顯“幼稚”,而且非常的不成熟,但是魯迅卻對這些作品充滿了肯定。魯迅指出:“講習會只是一個開始,懂得了技法,只要好好的實踐,不脫離生活,就會刻出好的作品的。”魯迅要求大家除了繼續掌握木刻技法外,還要加強繪畫的修養,素描鍛煉,尤其是要加強對人物形象的刻畫。魯迅在講習會期間,將自己收藏的柯勒惠之的《織工的反抗》送給了內山嘉吉,而把一些其他的日本浮世繪版畫和柯勒惠之的其他作品送給了一八藝社。由此可見,魯迅在推廣外國版畫這件事上充滿了熱情和信心,也不遺余力的做這件事。而通過這次的講習會,木刻的一些知識得到了普及,上海一只雛形的木刻隊伍開始形成,他們為中國新興木刻版畫的發展拉開了序幕。
(二)新興版畫在中國得以快速發展的原因
在講習會結束不久,上海的新興木刻運動可謂是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學習木刻的人數越來越多,為什么木刻此時如此受歡迎,受魯迅的影響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一般藝術界的青年買不起高價的油畫材料,而木刻則不需要昂貴的支出,這正符合了一般貧困青年的生活需求。魯迅也說過:“木刻本來就是大眾的藝術,它盡管也遠離過大眾,但是,歐洲新興的創作版畫,正可以拿來為我所用,尤其是當時蘇聯的木刻藝術,正大放異彩,介紹和借鑒他們的藝術成就,不但可以使木刻青年獲得學習的典范,而且還可以激發和鼓舞我國人民爭取解放和追求理想的熱情和斗志。”這就是魯迅為什么如此大力地倡導版畫,之后,在上海成立了現代木刻研究會。雖然現代木刻研究會沒有能夠開展更多的工作,但是在魯迅領導下的新興木刻運動已經開始萌芽。直至1931年底,因為木刻青年參加抗日活動遭到壓迫,一八藝社也因為經濟原因陷入了困境,無法再維持一個社團,一八藝社上海研究所解散。但是成員們的活動并沒有停止,他們仍然活躍在各地的版畫運動中。
三、左翼美術新興木刻的曲折發展
1932年美聯恢復,5月中旬成立了春地美術研究所又稱為“春地畫會”,春地畫會與之前的一些木刻團體相比,加入了一些更富有革命激情的青年藝術家,6月,春地畫會舉辦了第一次畫展。《文藝新聞》評價道:“此次畫展為近年來中國藝術運動上最青春的一頁,其中之木刻作品,實可與外國木刻相抗衡,而為中國木刻運動上之一新階級。”后來魯迅又舉辦了德國木刻展,以原一八藝社成員為主又先后成立了野風畫會,南方畫會等等繼續新興木刻的活動。在左翼美術運動最活躍的時期,上海成為了新興木刻的發源地,從1932年美聯恢復至1934年MK木刻研究會解散,出現了一批又一批的木刻畫會,盡管受到壓迫、受到驅逐、受到逮捕,盡管發展很艱難,但是新興木刻運動已經勢不可擋的開始發展。由于魯迅的大力倡導,中國現代新興木刻已經萌芽。木刻,給予了強烈光線的展示,黑白對照的刻畫,現代社會刺激的暴露,尤其在階級意識上的啟示,它,是新興藝壇上的生力軍,是現代表現意識的最強烈的工具。新興木刻的“新”在于:“它乃是作者和社會大眾內心的一致要求,所以僅有若干青年們的一副鐵筆和幾塊木板,便能發展的如此蓬蓬勃勃。它所表現的是藝術學徒的熱忱,因此也常常是現代社會的魂魄。”
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當學院派畫家們沉醉于“為藝術而藝術”的論調,一味地追隨西方現代派藝術之時,魯迅以其獨具藝術戰略的眼光,認定木刻藝術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是正合于現代中國的一種藝術”,是能同人民大眾“一同殺出一條生存的血路的東西”。可以說魯迅是中國第一位認知版畫的人。
參考文獻:
[1]李樺.中國新興版畫運動五十年[M].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1982.
[2]盧鴻基.關于魯迅先生與新美術運動的一點史料[J].美術,1979(4).
[3]王觀泉.魯迅與美術[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79.
[4]李允經.中國現代版畫史[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
[5]喬麗華.“美聯”與左翼美術運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