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潼
“想成為什么樣的人?”這個問題似乎從記事起就一直被旁人或自己追問。
往前追溯,周歲抓周,民間流傳已久的一種預測前途和性情的儀式。長輩們頗為慎重,幼童席地而坐,被一堆文具、貨幣、刀劍等所包圍。幼童一臉懵懂,左顧右盼,長輩們看著幼童手臂方向,其面部表情也隨之生動變化,仿佛手臂轉至哪里命運就會變到哪里,抓著書筆之類的就認定將來會成為朝廷文官中流砥柱,抓著刀劍就會成為將軍征戰沙場。此類儀式在我看來不外乎長輩舐犢情深和希冀后輩成材的愿景罷了。
隨著時代變遷,大現代家庭沒有延續此習俗,只是用或玩笑,或嚴肅、或鄭重、或揣測等各種各樣方式來問詢孩童。父母、老師、親朋都曾經多多少少問過我將來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大人的確奇怪,在提問時自己心中已有答案,不外乎是希望你成為那些舉世聞名之人或自己年輕時無法實現的夢想托付者。問對方,只不過是寄希望與之相符,有并不是真心想聽你的想法。當你與他們心中答案相距甚遠時,難免失落,卻又不當面真實表達。唯有同學之間倍感輕松,大家兩人竊竊私語,三五人相互回答,沒人心存壓力,沒人嘲笑對方,也沒人覺得答案不著邊際。誰知道哪年哪月哪個人會真的成為自己心中的樣子呢?
四五歲記事時,公交車上看見售票員手中的乘車票,五顏六色,印著各種圖案,特別喜歡,便突發奇想的要當一名售票員。每次坐車,都小心翼翼地把撕票攢起來,回家后壓在玻璃桌板下面。攢得足夠多了,裝模作樣在家里“發票”,引得全家哈哈大笑。為了實現這個愿望,在公車上便格外留意售票員的一舉一動,甚至記下了每一站的名稱,在家里自言自語的“溫習”——這是我夢想的第一個職業。
將來我也想當一名科學家,研究成果震驚世界。小學的我,便開始了科學家之夢。課間休息時總會沖出教室,跑到校園里的“科學天地”,看那些科研模型。精美的地震儀、充滿神秘的百葉箱等,有一種魔力深深地吸引著我。初中后看到電視里載人飛船的升空,又想成為一名宇航員,探索未知的太空世界。我還報名航模社,后來做了一架火箭模型,那時感覺自己離頭頂那片浩瀚星空很近很近。
步入高中后,靜下心思來想去,發現夢想不是一件小事。想成為什么樣的人,也并不是一句玩笑或某一時期三分鐘熱度便可以支撐的。但我們每個人都有滿腔熱血和拳拳赤子之心,都在為國、為家、為自己努力著。
當明星,可能是我這個階段大多數學生都會做的夢,區別在于有人僅是想想而已,有人附諸切實可行的計劃,有人完全沒有目標胡思亂想。其結果也會大相庭徑。一想而過的人,繼續干自己的事;付諸行動的人就會關注此類方面的信息,正確對待;胡思亂想漫無目的,只想著天上掉餡餅,妄想走在路上被知名經紀公司或狗仔隊發現并挖掘成名,整日做夢荒廢學業。
高考將至,最近的問題時心中理想的是哪一所大學了。倒計時一天天浮現腦海,面前一堆堆資料書,日益變厚的試卷,慢慢加深的黑眼圈,熬夜耷拉著的眼皮,都在為實現夢想做著準備。人一定要有一個具體的目標,不然會感到迷茫和空虛。
想成為什么樣的人,是一個天馬行空的永久話題??茖W家肩負重任,為祖國發展嘔心瀝血卻又默默無聞;明星被人簇擁受人矚目,也必擔其壓力;普通人早出晚歸披星戴月,只為這和平年代貢獻自己小小螺絲釘的價值;避世者清談生活,獨自享受人生酸甜苦辣咸。我想成為什么樣的人,苦思冥想,目前尚無標準答案……
指導老師:李育善